今麦郎“四合一”模式神在何处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分销的固有弊端


  深度分销以厂商一体化的姿态,打通渠道直达终端,但弊端也很明显。
  厂家层面弊端 表现为:
  1.人海战术。人力成本高,厂家业务访单做营的动作,经销商负责配送做销的动作。
  2.费用浪费严重。费用使用不精准,监管难度系数大,实现不了全面数字化呈现。
  3.二批商的稳定性差,墙上的草两边倒。
  4.业绩导向。没有实现业务过程精细化管理,大部分都是业绩导向。
  经销商层面弊端表现为:
  1.人车成本太高,赢利水平弱;2.管理团队能力差;3.系统运营能力差。
  深度分销落地过程的弊端表现为:
  1.终端机形式的渠道管理软件,绝对是一个好工具,但大部分的结果不外乎:
  其一,业务员认为是增加麻烦,初期推进过程中,业务员是很反对,抱怨声不绝于耳,会找各种如“这样会影响市场”“增加业务负担”等理由倒逼业务改革流产,中层一定程度上也是反对的。
  其二,造假嚴重,很多的照片都是摆拍、翻拍,数据更是瞎编乱造,流于形式,我记得一个店老板跟我说过,这已经是今天一个企业的第三波人在来这拍照,原因是办事处就在这家商店附近。
  2.区域承包制。
  有点基础销量的市场,大部分都是上去直接用资源透支市场,抓紧赚几把钱,看着市场不能产生效益时,业务就不干了,赶紧撤,结果市场是一地鸡毛;没有一点基础销量的品牌,谈区域承包制,基本上没有业务接招。
  3.车销模式。
  由于管理不精细化,简单抄电表式拜访后,开着车瞎溜达,公车私用,卖其他产品,资源浪费很严重。
  在增量时代,深度分销的优点被放大了。在存量时代,深度分销的弊端被放大了。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深度分销模式要改进。

“四合一”的神奇


  在增速放缓的食品饮料行业中,“四合一”模式,使今麦郎创造了连续8个季度行业增长第一的佳绩。
  “四合一”模式,是深度分销、渠道精耕、终端为王、车销模式、合伙人模式、渠道数字化等混合体。单个方法很多企业在之前都用过,是常态化手段,但很多企业到最后成了“四不像”,流于形式,不了了之。然而组合得好,就如同中药,几味中药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处方,药效就明显不一样了。
  单看“四合一”,确实平实无奇。但是深入研究,“四合一”的神奇之处,就是把“小工激活”形成动力,与渠道数据化形成高效深度分销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合一”之后,深度分销解决了下列问题:
  1.之前是厂家做营,经销商做销,做营的与做销的人二合一之后,同时降低了厂家与经销商的人力成本,厂商都乐意,厂家提供底薪支持,收编与改造经销商的团队,厂家赋能管理指导,由“土八路”变成正规军,同时,解决了经销商管理与运营能力的短板。
  2.区域承包模式。
  其一,分销商内部员工优先化,好处是专一、稳定性强、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高、沟通方便、执行力强、市场风险性小,更容易精耕市场,解决了之前二批商不忠诚,市场风险系数大,不好管控等缺点。
  其二,员工实现了老板化,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解决了之前的员工的惰性,管理员工的难度。员工主动性更强,会用心精耕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终端机,实现渠道数字化


  其一,实现业务过程可视化管理、数据化管理。业务每天拜访多少家店、新网点开发数量、销售数据、关键动作数据(陈列、割箱、冰冻化)、店内的生动化情况、库存、品项分布、动销情况、竞品动态,可以一目了然。
  其二,之前模糊的数据,通过终端机的使用,渠道终端数字化,数据变得更加清晰直观,方便提取。由从前凭感觉做决策变成数据理性分析、终端类型的分类、终端的销售数据、品项销售数据、动销数据、库存数据、关键执行动作的分类(陈列、冰冻化、割箱、堆头等)、终端网点的分布、终端网点的占有率、竞品情况等。
  其三,数据真实是关键。数据只要真实,通过后台调取数据之后,分析数据,很容易发现具体的市场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费用使用的精准度。



  因为区域承包制,员工一般不会造假,真实数据更能反映市场问题,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提高承包区域的销量,提升自己的收入。

“四合一”不是终点


  今麦郎也面临增长瓶颈,芒顿小镇果味水快速增长期已过,凉白开又在农夫山泉与怡宝的夹击中艰难生存,优势不明显,城市市场回不去,虽不断推出新品,但市场表现不温不火。
  目前来看,今麦郎的四合一实现经销商、终端的数字化,但并没有进一步触及C端的数字化,实现BC一体化,打通立体连接只是之前传统深度分销的改良,通过互联网工具加持,线上迁移,底层逻辑还是传统深度分销的逻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分销的升级。
  打通立体连接,是营销环境变化、传统企业增长乏力、企业快速实现增量下的营销产物,具体做法有三:
  1.做好线下体验和连接。
  核心势能终端、销量终端、形象终端的选定,线下信任关系的建立,线下的推广活动,为线上社群的平移打下基础,进而打通线上,完成线上线下的一体化。
  2.社群为桥梁,为连接,通过B端触达C端,实现BC一体化。   通过社群的连接放大,社群运作分为B端社群与C端社群,B端社群主要用于开发新终端网点、做老终端网点的增量、活化终端网点,以此增强终端网点与品牌商黏性。
  C端社群两点:其一,B端建立的C端社群,帮助B端做动销;其二,区域厂家负责建立的C端社群,主要是造势,做传播;整合利用区域内与产品属性关联度强的社群,完成高效率的密度传播,充分放大,为线下终端动销赋能。
  3.小区域引爆、击穿。
  营销即是传播,互联网传播要求形成“集体围观,瞬间击穿”,传播在短期内形成信息的“交叉覆盖”,形成联动刷屏现象,传播密度=传播发起宽度×内容裂变速度×传播次数,除了内容裂变速度外,决定信息触达率的是传播发起宽度,这是品牌商可以控制的触达因素。
  通过传播强化认知,认知产生感知,为产品动销赋能。KOL、KOC 种草、区域小网红直播、话题、事件营销等,在网络上继续放大,实现品牌在区域内集体围观,瞬间击穿。

链接回顾 深度分销的6次进化


  自包政、施炜老师在2000年前后提出深度分销,《销售与市场》2003年开始成为深度分销推广的主阵地,在10多年时间里,深度分销成为“最佳中国营销实践”,是快消品渠道驱动的标配。自2003年以来,深度分销经过多轮进化,直到现在与互联网结合。
  深度分销1.0:“八步法”版本之深度分销
  早期拜访八步法包括:准备、打招呼、检查、出样、查库、补货、张贴POP、告别。
  基本特征:客情即铺货,铺货即动销。
  八步法包括三大基本动作:1.打招呼式的客情;2.外貌货,即补货、陈列;3.后期加上了促销(鼓励终端进货、占仓,后期演变成压货)。
  深度分销2.0:“终端推广”版本之深度分销
  当铺货无法动销时,一些优秀企业(如金龙鱼、统一)开展了终端推广(注意,不是KA促销、导购)。
  基本特征:深度分销从2B行为,增加了点2C元素(针对消费者推广)。基本目的是“激活终端”。统一老坛酸菜的渠道推广中,广泛使用了此种方法,通过三轮终端推广,激活一个门店。
  深度分销3.0:强力挤压版本之深度分销
  通过业务员严格的行程和动作管理,确保铺货率,把深度分销动作做到极致,从而挤压竞品。典型案例是劲酒、老村长、银麦啤酒等。
  基本特征:通过数码相机等工具,严格记录业务员的行程和终端表现,把简单的深度分销工作做到极致,形成对竞品的强力挤压,形成了极难模仿的竞争力。
  深度 分销4.0:访销版本之深度分销
  早期深度分销基本上是“大篷车”,人车一体,车的效率决定人的效率。同时,因为没有严格定人、定线和拜访周期,效率很低。
  2013年之后,行业销量封顶,压货严重,终端进货周期拉长,理货周期与进货周期不同步。于是,一些大型经销商开始访单制,访单员负责客情、理货、订单,访单与送货分离。
  深度分销5.0:渠道数字化版本之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的瓶颈是:严重依赖个人的自律与判断力。深度分销一般是业务员包片或包线,单兵作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求助上司。然而,业务员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发现的问题。
  SaaS作为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化、可视化,让后台(或中台)和管理人员,即使不到现场也能发现业务员没有发现的部分问题。
  作为把SaaS系统应用得最好的企业,今麦郎还通过把员工变成独立的利润主体,激活了“小工”(业务员)的积极性,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现在AI技术在深度分销中的应用已经成熟,可以快速抓取终端数据,为深度分销决策提出数据支持。
  深度分銷6.0:BC一体化版本之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本质上是厂商一体化。深度分销的进化主要是方法的进化,厂商一体化没有变,未来也不会变。
  厂商一体化,终端是终端。在互联网时代,当其他渠道都连接C端时,传统渠道也要做到C端。因此,通过“终端+社群+云店”模式,实现BC一体化,就是必然路径。
  BC一体化虽然不属于深度分销的内容,但BC一体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深度分销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做好C端,能够倒逼B端,深度分销工作就更好 做了。
其他文献
新冠病毒已经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蔓延为全球性的危机事件。其影响已经不是短暂的消费下滑、消费延迟那么简单了。笔者预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甚至不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企业的经营战略环境,也将因疫情而发生许多改变。仅仅付诸短期战术调整,增收节支保障疫情中的现金流安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经营战略,也需随之做出调整。一、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变化之PEST分析与OT预测  疫
期刊
看出问题与算出问题  深度分销专家方刚老师说,“我不太认同跑市场、看市场的说法,我认同‘算市场’,没有数据支持的观察都是感觉。”  方刚老师上述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发现营销问题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现场发现问题。这是一线业务员应该掌握的方式,“看出来的问题”一般是“显性问题”。  第二种方式是用数据发现问题,发现规律。这是营销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问题,“算出来的问题”一般是“隐性问题”,在现场
期刊
美国有1000万+推销员,中国有8000万+业务员。推销员面向C端,业务员面向B端。  美国面向B端的业务员群体极少,因为大型渠道商就那么几家,都是长期合同关系。品牌商做传播(认知),大型代理商做分销(交易),分工明确。  中国面向C端的不叫业务员,而是导购员、促销员、营业员、服务员等。这是一个与业务员等量的群体。只有面向B端的渠道从业人员被称为业务员。  8000万+业务员,这么大一个群体在干什
期刊
4億DAU  抖音拥有4亿DAU,主播集中分布在三线以上城市,重庆、北京、上海位列主播城市分布TOP3。从城市级别来看,万粉主播主要集中在三线以上城市,其中新一线和二线人数之和超三线。 77%的品类  近12个月的淘宝、天猫整体成交额走势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有77%的品类,三至六线城市成交额增速超越一二线城市;有84%的品类,三至六线城市消费者数量超过一二线城市。 9. 04亿人  截至201
期刊
互联网有 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交易与交付的分离。  电商就是典型的交易与交付分离。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见识了线下、社群场景交易与交付的分离。  疫情阻断了传统交付,到家业务成了新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说,“到家”挽救了一些快歇业的社区电商平台。  那么,疫情结束后,“到家”还有戏吗?如果有戏,又是谁的菜?  有人说过,到家模式甚至可能取代到店模式,成为商业的主流交付模式。“到家”确实起到了特殊时期救急的
期刊
互联网+招商  过去招商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行业大会招商;二是业务员盲拜招商。这两种方式,不仅费时,而且效率极低。  3年前,一家新品上市,采用了互联网招商模式。大致流程如下:  1.先在行業公众号或行业社群上发布信息,大致形成20万+的阅读。  2.把对招商感兴趣的经销商导流到老板社群,大约有6000+经销商有兴趣。  3.老板在社群做知识分享,并经过业务员现场拜访,有600+经销商确定有合作意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周边涌现,诸如周黑鸭口红、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凭借品牌的影响力,这些新奇的周边纷纷出圈,在网络上屡屡引发轰动。  尤其是去年春天星巴克的猫爪杯,一度成为业内最热门的话题。原价199元一个的猫爪杯,开卖第一天就被秒光,导致最后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这款杯子竟被炒到一千多块钱。  令人咋舌的背后,品牌们纷纷效仿,发力潮品周边。日前,奈雪の茶旗舰店正式登陆天猫,并已经上架了
期刊
可口可乐推出“在乎体”  可口可乐在过去的400多天里,在汉字推广机构“好字在”、专业字体设计机构“方正字库”的帮助下,一起打造了一套中文字体,称为“可口可乐在乎体”。可口可乐表示,希望该字体在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中实现融合。小米发售“米家塔扇”  目前,米家直流变频塔扇正在小米商城发售,该塔扇采用了抗紫外线ABS 材料,不易变黄和老化。当米家塔扇接入到米家APP之后,不但可以使用手機遥控塔扇,而且
期刊
2020年是一个战略重审的元年,不仅餐饮行业面临着行业巨变,电梯媒体也同样发生着巨震:裁员、高管降薪、账上资金只能撑几个月……这一系列的震荡让人不禁反思,是否电梯媒体的红利已经消退了?营销传播是不是该寻找更有利的宣传媒介呢?电梯媒体为何骤然遇冷  面对2019年到2020年净利润和营业额的严重下滑,分众传媒内部是这样看待的:首先是2019年广告市场整体规模在下降;其次是2018年第二季度,分众传媒
期刊
中国营销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品牌与渠道双驱动。快消品领域,渠道驱动的表现形态就是深度分销。  传统深度分销是人链。人链的主要价值是深化和稳定渠道关系,并基于关系深化解决渠道营销问题。  渠道数字化形成了数据链。数据与中台组织结合,不仅能提升交易效率,还可以做精准化的深度分销。  社群已经成为商业标配,即社群渠道化,形成渠道社群链。通过社群,传统的营销层级组织,可能成为虚拟的扁平化社群组织。  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