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让孩子反复涂色好吗?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和妈妈是一位大学讲师,女儿5岁了。她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并且非常细心。有一天,她跟我提及一个问题,我感觉非常有普遍性。她说: “孩子的幼儿园和每周去上一次课的早教机构都给孩子准备了大量的涂色画,就是模式化的黑色边框的图案,让孩子用彩色笔、蜡笔等往里填颜色。这些画的图案无外乎是女孩喜欢的漫画公主和男孩喜欢的火车等几种。于是女儿就常带一堆涂得或全、或半、或一点点、或敷衍了事的公主涂色回来。看起来小人儿似乎乐此不疲,但有时又似乎只是被大家都在涂的气氛所感染,久了又像是成了一种习惯,涂起来和说起来都有些漫不经心,但还是不断地去涂……这样的涂色,个人觉得颇为程式化。这样涂多了,好不好呢?”
  说实在的,听了和和妈的困惑,我甚至有些感动,感动于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发现其实这样的思考和困惑在很多父母面前视为“正常”。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的确不是啥不正常的现象。
  但就是这样的正常,在悄悄地湮灭孩子的创造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五岁,可以达到创造力的最高峰,然后慢慢减弱。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以后孩子就不需要培养创造力了,包括我们成人自己,这样的培养都是终身需要的。
  涂色,除了锻炼孩子对自己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之外,恐怕没有更多的作用。尤其是在艺术能力方面,不好的影响反而更多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孩子会认为我们给她们作为临摹和涂色的范本是值得学习的优秀图画。但让我们看看孩子涂色的图画大多是什么?无外乎是卡通形象和儿童简笔画形象。
  这两种形象其实和儿童自发创作的高质量艺术作品相比,无异于是“垃圾快餐”。我们鼓励孩子涂色,也就是暗示孩子认同这样的审美:那些卡通形象和儿童简笔画形象是很“美”的,很“高级”的,是值得模仿和学习的。
  但其实,通过观察下面这两幅作品我们不难判断孰优孰劣。
  两相对比,相信你也能看出来。很明显,涂色的作品僵化死板,固有的线条限制了孩子绘画能力的发挥。而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作品,形象稚拙有趣,自由美好,富有童心和想象力。童心如此美好,作为成人,我们不要急于用我们一些固有的东西去破坏掉这个专属于孩子的奇幻而美妙的世界,而是要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要相信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珍视这种创造力,如果拿我们固有的观念和审美去要求,甚至束缚孩子,那真的等于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我能够理解某些机构或者幼儿园给孩子涂色的初衷,因为一般来说,尤其是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画出的形状还不很具体。1岁半左右,开始进入涂鸦期,但孩子作画时的视觉构思和控制成分是最少的,随着能力增长,他们的画中慢慢会出现一些符号,但也是我们无法读懂的。涂色无疑是最容易做到貌似有效果的,或者可以迎合某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然而看似华丽丽的作品,其实毫无艺术性可言!
  如果我们在欣赏孩子画的过程中,能够·瞳得一些艺术教育的常识,会帮助我们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画作的特点,并领会孩子画的真正价值所在!
  
  责编 宋启平
其他文献
心理边界即实现心理控制功能的最终界限。心理边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座“心理围墙”,它为我们确立了一个心理范围,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探索内部和外部世界。而超越这个心理范围就会侵入他人的心理边界,从而给他人和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一个人的心理边界确立得如何,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成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当别人侵入我们的心理边界时往往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干扰、困扰甚至混乱;同
期刊
馬师傅两口子都吃了少文化、没专业的亏,以致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处处受碍,日子过得很不舒坦。所幸他们5岁的馬儿壮实、聪明。馬师傅发誓,无论日子多苦,一定要让儿子读大学,尤其要选一个既风光又体面、又能挣大钱的专业。当然,这事得从小抓起。  让他学什么呢?馬师傅想,有文化首先要字写得好,不如先送到书法班去。谁知,这孩子心不在焉,胡乱涂鸦一阵,便跑到后院去弄他的小草小树。馬师傅为此恼怒异常,每每以武力强
期刊
我们时常对科学这一概念作出十分偏狭的理解,仿佛科学是只有科学家才能进入的神秘殿堂。其实,科学不仅是严整的知识体系,也是看问题的正确方法。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帮助孩子学科学。    教孩子学会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现象,如月亮的圆缺、雨后彩虹、磁力现象、水的汽化和结冰、糖和食盐的溶解、铁生锈……我们也许无法向孩子解释这些现象,但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比如对孩子说:“
期刊
提高适应能力    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孩子得到的关注度锐减,这对孩子来说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还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孩子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会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也就开始出现了。  要帮助孩子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做准备。家
期刊
每年9月,同样是美国家长送孩子入幼儿园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同中国的孩子一样,也需要度过一段入园适应期。下面介绍一下美国的家长是如何帮助新入园儿童度过入园关的。  首先,美国的家长通过与幼儿园沟通,通过各种传媒,早就明白新入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而对亲人有强烈依恋的情绪,初入园会表现得害怕、紧张且欠缺安全感。他们明白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只要想办法缓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一段时间后他就能适应新的环境,并
期刊
孩子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绝对马虎不得。但不少家长缺乏对孩子早餐搭配的科学认识,以致走入了“伪营养早餐”的误区。  虽然牛奶和鸡蛋都是高蛋白食物,可供给身体组织结构的养分,但作为早餐却不合格。孩子的身体在上午需要更多热量,牛奶鸡蛋却使身体仍然缺乏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能量,因而进食者很快就会感到饥饿。所以早餐不能缺少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主要为谷类食物,包括稀粥、面包、馒头等主食,建议你任选一样添加到早餐中
期刊
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很多简、便、廉的绿色疗法,既容易让孩子接受,父母也省心。    药浴    药浴主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
期刊
如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为了“兴趣”而忙着赶场,美术班、舞蹈班、钢琴班、武术班、轮滑班……通过激发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并通过学习让孩子具备一技之长,这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参加各种“兴趣班”就成了很多家长培养孩子一技之长而普遍选取的一种途径。  可孩子真的有“兴趣”参加这些班吗?有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的孩子当中有52.5%的孩子正在学或学过钢琴等乐器,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演奏乐器的只有11
期刊
一个六岁的孩子睡醒后问妈妈:“今天是昨天,还是明天?”另一个四岁的孩子当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后天时,立刻问妈妈:“我应当再睡几次?”妈妈回答说“两次”后,他立刻闭上眼睛发出两次鼾声,并高兴地说: “生日到了。”只要父母们注意观察孩子,就会发现类似上述种种有趣的事情。那么,学龄前的孩子有时间观念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只不过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时间观念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罢了。  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般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