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杨小舟蛾的高效防治提供参考。
  關键词杨小舟蛾;发生;防治;黄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2-0154-01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又名杨褐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江苏省黄淮地区杨树人工林危害最严重、大面积治理最困难的害虫。其在黄淮地区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和地表2 cm内的表土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分别是第1、2、3、4、5代幼虫危害期,6月下旬后林间出现世代重叠,第3、4代重叠现象明显。一般情况下,第1、2代是种群基数的积累阶段,第3、4代是成灾阶段。
  1杨小舟蛾在黄淮地区的危害特点
  1.1暴发性
  通过杨小舟蛾室内饲养及多年的林间虫情调查发现,林间杨小舟蛾虫口数量呈级数增长,越冬代成虫产卵量低(约200粒),进入第2代后成虫产卵量增加至400~500粒,较越冬代增加1倍多,繁殖能力显著增加,多年的虫情调查表明,第3、4代林间平均虫口密度一般是第1、2代平均虫口密度的8~9倍。温度越高,对成虫产卵、幼虫发育越有利,由于第3、4代幼虫发生在7、8月,是全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林间虫口密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急剧上升,若遇干旱高温天气,极易暴发大面积灾情。如1998、2003年江苏省黄淮地区就曾发生集中连片667 hm2以上的树叶被全部吃光的“夏树冬景”现象。
  1.2突发性
  室内饲养研究表明,杨小舟蛾初龄幼虫食叶量很小,4龄后进入暴食期,5龄幼虫发育时间短,食量大,食叶量占整个幼虫一生总食叶量的83%。由于目前幼虫调查工具、调查手段等受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调查高度不能达到理论要求,实际工作中一般只能调查杨树中下部枝条,虽然杨小舟蛾空间分布是平均分布的,但实际危害全部是树顶端树叶先被吃光,然后到中部,再向下部依次发生成灾,气温越高,幼虫发育越快,虫龄越大,树叶被吃光速度越快。因此,每年都存在意想不到的林地(幼龄虫调查时虫口低)出现树叶被吃光的突发成灾的现象。如气温超过35 ℃,1株八年生大树只需2 d左右时间,整株树叶就会全部被吃光,形成光干枝条。
  1.3重复性
  杨小舟蛾危害的重复性,一是指一年中同一块林地有第2、3、4代甚至第5代,每代都能出现大面积成灾现象。一般年份铜山县都发生第3、4代连续2代出现灾情,重复危害较为普遍。高温干旱年份甚至出现连续3代发生大面积成灾现象。杨树刚发叶就又被吃光;二是指同一块林地连续多年重复发生成灾现象。一般昆虫大面积发生成灾之后,能出现几年不再发生的周期危害现象,但调查中发现,杨小舟蛾总是连续多年在同样的地块发生危害、出现灾情。连续出现危害多年以后能发生成灾转移现象。
  2综合防治措施
  2.1做好虫情调查
  用昆虫生态学理论结合昆虫生物学特性指导生产防治,重点做好虫情调查监测工作。对林间虫口密度大于防治指标的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不必见虫就治,也不能等成灾后再治,这样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虫情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上一代发生虫情的周边成片林每33.3 hm2设一调查点,绿色通道1 km设一调查点,每点调查8~10株以上样株,每株按东、西、南、北随机抽取折算成50 cm标准枝2枝以上[1]。
  2.2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1)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省时省力,又不会造成农药环境污染。
  (2)林间放寄生蜂(啮小蜂)等天敌生物防治,降低害虫的虫口密度,持续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放啮小蜂要在害虫发生早期,如杨小舟蛾第1、2代化蛹初期(5—6月)进行释放;根据害虫发生的虫口密度,林地每世代释放柞蚕蛹30~60头/hm2,每个世代分2次释放;释放时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天气,用牛皮纸将蚕蛹制成蛹包,用图钉钉于树干上,待小蜂羽化自行爬出,寻找地表寄主害虫蛹寄生[2]。
  2.3积极进行化学防治
  (1)树干注射防治。在7月中下旬对大树及无法喷雾、喷烟防治的地段进行注干防治[3]。注干防治使用农药为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性杀虫剂1~3倍液,按1 cm胸径1 mL的用药量进行滴注。最好避免使用上年防治使用的农药品种,以免杨舟蛾产生抗药性。①药具准备,准备1根长30~40 cm、直径12~20 mm的钢钎,1把铁锤,1支10~15 mL的吸药器或医用注射器。②打孔注药方法。用钢钎在受害树的横根基部垂直打一个深入木质部3~4 cm的孔,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 cm以下的打2~3个孔,20~30 cm的打3~4个孔,30 cm以上的打不少于4个孔。按1 cm胸径1 mL的用药量进行滴注(最好避免使用上年防治使用的农药品种,以免杨舟蛾产生抗药性),注药后用1片树叶盖在孔上并压上土密封。
  (2)喷雾防治。在7月下旬防治三年生以下的小树,用高压喷雾机或背负式弥雾机于林间采取高效、低毒、快速农药、生物农药及时喷雾,使用农药为敌杀死,或氯氰菊酯2 000倍液 灭幼脲Ⅲ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4慎用烟雾防治
  在7月中下旬施用于成片林,但对环境污染较重,对作业条件要求较高。所用农药0#柴油∶敌杀死∶敌敌畏按10.00∶0.25∶0.20的比例进行混合,在早晨或傍晚作业,一般为4∶00—6∶00或17∶30—19∶30,如早晨阴天无风可适当延长作业时间。林内风速在1.0 m/s以内为宜,风速超过1.5 m/s不宜作业。烟雾机的喷幅一般为10~12 m,可根据作业时风速、树高和郁闭度灵活掌握[4]。
  3参考文献
  [1] 顾叶,孙兴全,孙越,等.杨小舟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68-69.
  [2] 王继成,冯磊,赵惠忠.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6(05X):45.
  [3] 郭振业,林艳平,郭小伟.杨小舟蛾害虫特性及周年防治技术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2009(2):15-16,30.
  [4] 姚章军,高美英,兰海一.杨小舟蛾害虫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2):53,57.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大黄鱼养殖中出现的饵料利用率低、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大黄鱼的摄食习性,研制了一套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
地瓜,又名红苕、红薯、甘薯、番薯,为旋花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它原产于拉丁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传入欧洲,又经西班牙人传至摩洛哥、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由菲律宾引进到中国。1963年,即地瓜传入中国370周年之际,郭沫若先生曾赋《满江红》词以志纪念:“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菲律宾),输入中国,三七O年一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联合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确诊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242例,按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法莫替丁组、中药组.法莫替丁组94例,平均年
为寻求旱直播稻田化除药剂配方,对包闲等新药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包闲3.75kg/hm^2除草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92.23%,施药适期应掌握在播种后芽前,经济有效剂量以3.0kg/hm^2为宜。
摘要 介绍造林苗木活力的全程保护措施,包括运输环节保护、栽植前保护、栽植过程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造林苗木;活力;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7-01  苗圃环境条件最适合苗木生长,而且现代科学技术也可人为对不适合苗木生长的环境加以控制,使苗木在最短时间内达
总结了廊坊市蔬菜生产中除草剂药害的一般症状,分析了蔬菜生产中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减免药害发生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当地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本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由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所组成。为瓶装散剂剂型,每瓶3克或4.5克。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
摘要 分析了紫茎泽兰在安顺市的入侵危害现状,提出了区内较成功的防控措施,最后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紫茎泽兰;危害现状;防控措施;问题;贵州安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3-0162-01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地处105°13′~106°34′,北纬25°21′~ 26°38′,位于贵州高原东斜坡的中部,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
“糖葫芦好吃竹签串,象征幸福和团圆……”这是很多人部熟悉的一首歌曲的歌词。糖葫芦是北方冬季和春节期间一种有名的糖果,存笔者小时候能吃上一串糖葫芦,真是高兴极了,很长时间
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山楂的成熟果实。其性微温,味酸甘,有消食和胃之功,尤擅消肉食积滞。关于山楂的消食功效,曾经有过一个传说:南宋时,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