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hos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比较诵读、展开想象、联系情景、调动感官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 语感 诵读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多读易于理解文章,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故在阅读教学时,要反复诵读,掌握句子表达的意思,读起来才能准确传情,产生语感。
  如教学《小小的书橱》一文第四小节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沉思”、“幻想”、“快乐”、“忧伤”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时而……时而……”句式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作者读书如痴如醉的程度和读书的乐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例如,教学《中国石》一文“我们俩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送往小木屋的信》一文,主要讲了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为保护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在小木屋中过着单调寂寞的生活,及在单调寂寞的生活中迫切渴望得到信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体会战士们的生活环境的艰苦与生活上的单调和寂寞是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而这些困难是学生难能亲自体验到的。因此,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始森林深处”、“风雪交加”、“无边无际”、“隔绝” 、“小木屋没有电”等词句的意思为突破口,让学生根据这些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想象中进入情境,得到语感的培养。
  四、联系情景,培养语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在上例中,特别是对“小木屋没有电”的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诱发语感。其次,要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境界,使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如课文《秋姑娘的信》,通过秋姑娘的“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表现了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怎样让学生走入这迷人的秋天呢?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秋姑娘来了,成群的大雁列队飞向南方,青蛙在地下睡着了……随着教师行动的语言描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美的感受自然喷涌而出,从而达到“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丰富”的目的,为培养其“长效语感”打下基础。
  五、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用眼、用耳、动手、动口、动脑,并将之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着力培养。这样学生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就会使语感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
  总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而又细致的工程。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于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的教学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而又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摘 要:尽量多地创设机会,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课堂上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逐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而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这样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机会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研究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的基点,就是建立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在此仅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应用策略上做初步探讨。  一、提高教师组织开展游戏教学的专业素养  1.加强教师对游戏教学的正确认识。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进步,三尺讲台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课堂教学,《英语课
期刊
一、研究的背景  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难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
期刊
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阅读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再现,对英语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起到很好的练习巩固作用。另一方面,英语阅读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掌握略读、粗读、猜测词义、句意揣摩等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并从中培养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农村中学较之城市中学在资源配置上差距很大,城市学校设施齐全、资料丰富、师资强,农村学校各方面恰恰相反,而且农村中小学普遍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的推进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将合作学习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初中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应用  高效课堂理论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学习内容。下面
期刊
一、书写规范,不能忽视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书写规范是英语学习必须要做到的。从初学英语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写字母、单词、句子、文章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如:每学期开学,我总让学生在第一次作业本上写两遍26个字母的大小写。不分年级,年年如此。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在平时批阅作业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用英语书法展、英语写字比赛、作业展评等方法培养兴趣,养成写字规范的习惯。  二、晨读英语,终身受益
期刊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相对杂乱社区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根据这一试验结果,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
期刊
一、背景描述:  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指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教师,“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本学期,学校教学仍旧沉浸在“让学”的氛围中,我们二年级段积极实践“让学”。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何校提出的“让学”呢?从教学设计入手,我磨了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清澈的湖水》。  二、设计与实施:  1、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举例第一课时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改进,凸显“让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体能的概念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掌握的基本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能 青少年足球 评价体系 训练方法  一、体能概念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现状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
期刊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培养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创新能力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随着国家对中学课程实施了大力度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模式、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积极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