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备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有利于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所以,老师应当积极采用适用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们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感美的同时,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为其成长道路培育下真善美的种子。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应该围绕学生的情感元素,让他们积极地发挥联想力,使其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艺术的情感美。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陶冶情操,完備人格
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提升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2.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摒弃自身的消极情感,转变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加有助于学习和生活。同时,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发展和过渡期,相当关键,接受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让他们的性格趋于美好和外向,可以让他们学会对待和解决情感问题。
3.有利于情感教学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人情感体验的外化和展现。要想让音乐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和人情味,就必须采用音乐教育方式手段。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讲授教学内容,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获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4.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将情感教育运用其中是新的目标和追求,在收获了不小的成绩后,还需要继续深入和探索,将其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1.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特质
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教学,老师必须深入探究其表达的情感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准确地将作品情感特征传达给学生,使学生领会。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旋律的学唱并不难,难就难在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有感情地演唱作品。在教学前,老师应该做好资料查询和搜集工作:这首歌曲是20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创作的作品,选自电影《祖国的花朵》,它脍炙人口,已经传唱了半个世纪之久,抒发的是少年儿童对新中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准确、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唱,促使学生喜欢这首歌曲,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核。
2.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也渐渐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老师“一言堂”,慢慢转变为老师退居“幕后”,学生成为主角的模式。这也是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不谋而合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通过聆听、观看、欣赏、表演等形式揣摩作品的情感特征。老师单调的一人讲授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关注的焦点,才能激发他们探寻新知的渴望。
在教学《红梅赞》时,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思考其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关于梅花的诗歌,比如,陆游的《梅花》,认识到梅花的寓意;播放歌剧《江姐》,了解江姐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作品的情感特征,对革命先辈们产生敬佩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情感教育以人文情怀为重点
小学音乐课本当中的教学作品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符合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富有人文气息。情感教育的关键目的是要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人文情怀的感染和熏陶;要让学生从动听的旋律以及形象的歌词之间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从而知晓善恶,明辨是非,在接受美育的同时,受到德行的教育。
在《摇篮曲》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公益广告视频,以及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亲浓浓的爱,从而知道应当孝顺母亲,关心母亲,学会做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4.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情感倾向给学生带来了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老师巧妙恰当地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段,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特征传达给学生,从而启迪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潜移默化间领悟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例如,《丰收之歌》这个作品轻松明快,活泼欢乐,老师在示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应该喜形于色,情绪高昂,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特征。
综上所述,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有利于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所以,老师应当积极采用适用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感美的同时,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为其成长道路培育下真善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科技风,2008(21).
[2]刘珊珊.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
[3]谢莲花.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07(6).
[4]石明灯.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南方论刊,2008(3).
[5]柳文杰.舞蹈的审美特征[J].艺术广角,2004(3).
[6]何燕君.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编辑 张珍珍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应该围绕学生的情感元素,让他们积极地发挥联想力,使其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艺术的情感美。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陶冶情操,完備人格
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提升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2.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摒弃自身的消极情感,转变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加有助于学习和生活。同时,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发展和过渡期,相当关键,接受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让他们的性格趋于美好和外向,可以让他们学会对待和解决情感问题。
3.有利于情感教学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人情感体验的外化和展现。要想让音乐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和人情味,就必须采用音乐教育方式手段。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讲授教学内容,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获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4.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将情感教育运用其中是新的目标和追求,在收获了不小的成绩后,还需要继续深入和探索,将其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1.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特质
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教学,老师必须深入探究其表达的情感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准确地将作品情感特征传达给学生,使学生领会。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旋律的学唱并不难,难就难在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有感情地演唱作品。在教学前,老师应该做好资料查询和搜集工作:这首歌曲是20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创作的作品,选自电影《祖国的花朵》,它脍炙人口,已经传唱了半个世纪之久,抒发的是少年儿童对新中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准确、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唱,促使学生喜欢这首歌曲,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核。
2.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也渐渐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老师“一言堂”,慢慢转变为老师退居“幕后”,学生成为主角的模式。这也是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不谋而合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通过聆听、观看、欣赏、表演等形式揣摩作品的情感特征。老师单调的一人讲授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关注的焦点,才能激发他们探寻新知的渴望。
在教学《红梅赞》时,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思考其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关于梅花的诗歌,比如,陆游的《梅花》,认识到梅花的寓意;播放歌剧《江姐》,了解江姐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作品的情感特征,对革命先辈们产生敬佩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情感教育以人文情怀为重点
小学音乐课本当中的教学作品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符合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富有人文气息。情感教育的关键目的是要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人文情怀的感染和熏陶;要让学生从动听的旋律以及形象的歌词之间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从而知晓善恶,明辨是非,在接受美育的同时,受到德行的教育。
在《摇篮曲》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公益广告视频,以及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亲浓浓的爱,从而知道应当孝顺母亲,关心母亲,学会做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4.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情感倾向给学生带来了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老师巧妙恰当地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段,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特征传达给学生,从而启迪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潜移默化间领悟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例如,《丰收之歌》这个作品轻松明快,活泼欢乐,老师在示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应该喜形于色,情绪高昂,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特征。
综上所述,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有利于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所以,老师应当积极采用适用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感美的同时,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为其成长道路培育下真善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科技风,2008(21).
[2]刘珊珊.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
[3]谢莲花.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07(6).
[4]石明灯.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南方论刊,2008(3).
[5]柳文杰.舞蹈的审美特征[J].艺术广角,2004(3).
[6]何燕君.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