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决策总会错?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里南(Joe Hallinan)的最新著作《错觉》,正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对他的专访中,针对我们关于转行决策的疑问,他解释了职业转向决策中屡犯屡错、屡错屡犯的奥秘。
  
  在豆瓣网上,《错觉》被评价为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有趣读物,大量的例证甚至于啼笑皆非的糗事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很多错误是我们“不得不犯”的,正如作者约瑟夫·哈里南所说,“人生而犯错,或者说人类就是为某些特定的错误而生的,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鼓励我们犯这些错误。很多过失并不是我们的错,或者说不全是。”在众多的行为学、心理学的研究佐证下,我们越发觉得老祖宗的睿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我们并不能坦然,作为一个理性的职业人,当我们把所有的脑细胞和积极性、警惕心都调动起来的时候,理性的武器还不能把过失扼杀于摇篮吗?孰料,这就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当你认为自己在理性思考的时候,其实你是感性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有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的趋势,同时,这还特别表现为对自己所掌握信息的准确度深信不疑。”约瑟夫说,就像华尔街的精英们一样,以为自己可以掌控那些公式推演出的产品,结果显而易见。
  我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容易遗忘错误,更善于用“善意的谎言”来为犯错之后或负疚或受伤的自己做心灵按摩,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实在是太乐观的想法。通过一次跳槽、一次转行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职业开始新的生活,看着对岸的烟火那么美,谁知道却是一步错、步步错,结果就是一个反哲理的结局——若干次栽倒在同一个坑里。
  人们经常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因为在原始错误第一次发生的时候,他们就对自己撒谎了。他们从来没有诚实面对过使自己犯下错误的原因。研究者对这种情况有个术语,叫做根源性原因分析。
  是不是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了健身俱乐部,却没有把体重降下来?两个经济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人们办了健身卡、参加了健身俱乐部,但事实上他们去健身房的时间只有自己想象当中的一半。有趣的是,为什么我们没去呢?答案通常是觉得不适合自己,或许是吧,比如说自己生性就比较懒惰,但是我们会对自己说——“今天不去锻炼,因为我不得不完成手头的工作。”或者是“我得照顾孩子,今天根本走不开。”
  约瑟夫认为,避免错误和过失重复发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获得快速、准确的反馈。反馈就是信号,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实际发生的行为是什么?这一行为所实现的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在信息科学和控制理论中,反馈是获得普遍认知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会有拨号音,当你按下键盘的时候会有“哔哔”声,反馈让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你的操作是否正确。
  “反馈是一种塑造人类行为的强大工具。”约瑟夫说,为什么老虎机出钱的速度那么快?一旦你赢了之后,整个机器灯光闪动,“哗啦啦”掉出硬币的声音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因为,赌场希望你坐在那里,把往老虎机里塞硬币的动作一直做下去,所以它要给你最及时、最“舒适”的反馈,而不是一个月以后发邮件通知你:“你小子真幸运!”——现在就把钱拿走,这是最直接的反馈。
其他文献
最近 一年中,你是否有过转行的念头? 比例  1 有过 91.6%  2 没有 8.4%  结合自身情况,你认为一般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想要转行? 比例  1 现工作已经没什么发展前途了,再不转行以后就没出路了 53.7%  2 现工作不是兴趣所在,应该尽早转行,省得以后后悔 28.7%  3 有个转行的跳槽机会摆在面前,薪水诱人,并且看上去发展前景不错 9.0%  4 现行业发展得很好,但是已失去
期刊
满静是戴姆勒东北亚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在公司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中,满静的本土背景会比较“有特色”。在做HR之前,她做过外贸、合资公司总裁助理、客车售后服务业务。她主张用一见钟情式的果断去开始第一份工作,而不是总在不确定中纠结;她主张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不必去设定太过具体的目标,必须先积累经验,工作要投入;她也主张“激流勇退”型的转行,用多种经历丰富自己的人生。    工作无“小”事    总裁助理的工作
期刊
姬十三,本名嵇晓华,75后,复旦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后不出国、不进企业,是科学专栏的自由撰稿人。在5个月之后,他把一批“孤独”的科学作者组织起来,成立了群博“科学松鼠会”。松鼠会能量爆发之快之大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人们欣喜地发现,科学原来可以如此Sexy。    “焦虑就是患得患失,当你与某样东西的得失陷入拉锯战的时候。焦虑感就油然而生。因此,治疗焦虑症有两种捷径:彻底失去某物,或者牢牢拥有。英国作
期刊
梦想和欲望被越抬越高,到达过山车上升的顶点,积累了足够的势能欲待爆发。转行被欲冲破“Quarter-life Crisis”的年轻人寄予了极高的期待,被看成是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的灵药。然而,真的如此吗?    25岁,人生最精彩但又最低潮的年纪。  亚历山大·罗宾斯和艾比·维尔纳在2001年合作出版了一本书,提出了一个叫“Quarter-life Crisis”的概念,国内翻译成“青年危机”或“类中
期刊
我的女儿在同时学钢琴和网球,我希望她成为弹钢琴的人里网球打得最好的、打网球的人里钢琴弹得最好的。人的成功在于差异化,在于跟别人的不一样。    我从记者转行到企业公关已经13年了,这13年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问过我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转行?转行以后是不是曾经后悔过?今天,《职场》的编辑和读者又向我提出:转行的时机应该怎样?怎样把转行的成本降到最低?你对转行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我想,关于转行
期刊
两个朋友,一场由转行聊人生的谈话。一个罹患典型的转行焦虑症,一个在转行道路上一直自顾自快乐前行。面对选择时,忽略个体差异、只谈技巧和路径是愚蠢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可以互见自己的独特。    小青年一直很快乐。且不论其转行是否成功,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状态。小青年在参加工作四五年的时候刚好成功转行,从金融财会跨界到市场媒介,而我在参加工作四五年后,正寻求一次改变,无论从哪到哪,至少
期刊
最不浪费资源:软件工程师—IT培训学校教师  软件行业是脑力密集型的产业,36岁以上还在一线从事开发工作的很少见。去IT培训学校做老师是个出路,绝对有一线的实践经验,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酸秀才。但是对于性格多数内向的他们来说,学会如何开口表达,不做盛饺子的茶壶,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安全系数:★★★★    最考验心态:媒体记者—PR  记者这行,在外人眼里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出门跟人打交
期刊
他的转行经历是大跨度的:10年临床医生;创立广告公司,至少10个世界500强企业都是他的客户;做网站;做艺术代理公司;现在他是国内户外运动圈里知名的大拿。传奇转行,什么才是成功关键?    吴可有着双子座与生俱来的善变和敢干,同时骨子里又跳跃着完美主义的基因,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做临床医生到开广告设计公司、做门户网站、创立“当代艺术俱乐部”做艺术经理人。现在,吴可更喜欢别人叫他“
期刊
一切有关转行的源头和困惑,其实都可以用大脑的生理结构来解释——转行的风险永远大于机会,创新脑和分析脑强的人才适合转行做老板,而一直在犹豫转行的人其实先天比较保守和悲观。    面对职业上的取舍操戈,最老生常谈也最正确的话往往是——了解自己最难。詹志辉很早就接触到国外的大脑神经元理论,并惊讶地发现员工的神经元特质与企业人力管理的关系,于是他在十几年前从人力资源转向商业运营和咨询行业。透过他的大脑解析
期刊
别人的成功故事往往是对你的误导,你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冲动,找到你自己,挖掘你自己。    我接触过的80%的职场人士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持否定或迷茫态度。原因很多,你可以列举出1000条理由表示你不喜欢某个工作,而这些理由听起来都是合理的,不过,我经常问他们:你想过怎样改变吗?“曾经想过”,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大部分人把失败的尝试都冠以“曾经”而抛弃,所以不是他们没有改变的动力,更多是因为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