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惠中人物画的造型语言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物画的造型方面分析任惠中的绘画语言,分析任惠中如何结合中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现代的审美特征。他运用西方素描速寫的造型方式,结合传统山水技法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特点进行夸张与变形,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绘画形式,让人印象深刻。他运用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凭借感官的感受,运用抽象的线条、墨点和水的自由结合去塑造形体,创建出犹如山水画的体块感受和水墨淋漓的画面。
  关键词:任惠中;人物画;造型语言
  中国的人物画传承至今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早独立成科的艺术体系之一。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中国水墨人物画由传神转向写实方向发展。任惠中主张吸收中西绘画艺术之长,走水墨现代化之路,将西方写实主义和中国画的笔墨意趣结合进行创作。任惠中在创作人物造型时不同于传统的轮廓勾勒,而是用西方素描速写的短线条塑造形象,绘画语言形态上沿袭了传统山水画的用笔,情感表现上仍是以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为追求,笔墨延续了近代艺术家崇尚的“笔墨当随时代”和“形神兼备”的审美特性,强调利用人物的服饰、衣着、动作、神态等传达人物的性格与精神。
  一、任惠中简介
  国画艺术家任惠中,早年曾多次前往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进行写生,后赴北京学习深造,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是国家一级画师。任惠中师承卢沉,他继承其师融合中西艺术之长的思想,走水墨现代化之路,将西方现代艺术写实主义和中国画的笔墨意趣相结合进行创作。受他早年经历的影响,任惠中绘画题材以少数民族为主,他结合少数民族的豪放,运用写实的西方素描速写与独特的线条表现对象,创新的艺术视角给作品以生命力与律动感。
  二、任惠中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回顾历史,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体系或形态,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了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能力,推动了水墨人物画向着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的题材发展。任惠中人物画中的造型是来源于生活的、与时俱进的,人物造型以画家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精神内涵、画法功底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画面中创造具有代表性与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
  (一)早期造型的写实性
  写生是造型的基础,陌生的环境有助于突破思维惯性,让画家用画中人的眼光去看待所处场景,身临其境地观察生活,并根据环境、天气、状态等感受人物精神与性格,呈现出精神饱满、形象立体的人物造型。
  任惠中的早期绘画纯粹写生,用自悟的方式传达主观精神。他运用五感将人物形象生动地保存下来,他认为写生是锻炼一个人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是掌握、探究和展示人物内在精神的一个感悟过程,强调通过写生锻炼手、眼、脑的配合。任惠中通过写生领悟天地之道,他将这种方式称为自悟。通过自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提炼人物造型,因而他画面的人物形象总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是画面在头脑中主观加工后的产物。
  任惠中早期写生的造型具有写实性,运用素描方式塑造形体。他继承了蒋兆和的造型方式,并运用“应物象形”的方法塑造对象,运用淡淡的光影烘托人物形象,增强人体体积感。人物轮廓采用了传统的勾勒填色方法,面部结构准确严谨,造型结实。如他的早期作品《老乡》,画面中描绘了一位形体结实、结构严谨的老者形象。任惠中运用粗细不同的实线勾勒人物轮廓,衣纹清晰明确,人物面部结构准确,透视严谨,具有西方素描的写实性。人物形象逼真,衣服有明显的素描明暗关系,体积感强,人物形象立体结实,背景通过树木的大小变化拉大画面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任惠中早年的人物画写生受素描的明暗光影、透视学、解剖学的影响较大。
  创作是以客观物质实践为基础,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认识客观世界,将它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改造,最后根据一定的语言、符号等形式传递出创作者的思想。创作既要满足人们的客观需求,又要有一定的精神基础。
  任惠中将坚毅的品质注入作品。早年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任惠中的创作多聚焦于少数民族,创作题材以传统节日游行等为主。虽然画面主体形象不同,但在对象的脸上、眼神中都透露出超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乐观。任惠中将坚毅的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人物形象中,他重视人物造型与主观思想、时代精神的结合,画面体现了人物造型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目前造型的写意性
  1.写生
  写生是任惠中造型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惠中通过写生积累人物素材。对于写生,任惠中非常注重“生”的表达,它不仅代表着生命力,也代表着在陌生环境得到新的体验。在人物画的造型表现中,最忌讳的是无法突破旧的造型方式,墨守成规,写生便是任惠中推陈出新的关键,故任惠中的作品无时无刻都具有新鲜感。
  任惠中人物画造型向写意转变。随着时代发展,阅历增加,任惠中人物画的人物形象开始有了创新性的转变,画风由写实转变为写意,人物造型夸张变形,注重面部和眼睛的描绘,笔墨语言从实转虚,线条按照感觉变换形式,多用干笔皴法描绘人物,轮廓线的完整性降低。画面运用圆滑曲线突出衣物结构的穿插,光影表现的部分被削弱,风格由严谨转向豪放,绘画语言的装饰性和表现性增强,人物造型随意而传神。
  任惠中学习借鉴了席勒和黄胄的速写造型方式。他认为写生不仅是通向创作的桥梁,更是推进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动因。在写生的过程中,他运用席勒速写的造型方式,在基本骨架结构准确的基础上,将客观世界概括为抽象的线条,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对象的特征,对人物形象进行夸张或变形,从而突出对象的特点。他根据人物自身的结构和服饰,将中国画笔墨点与线的文化精神最大程度释放。并且,任惠中临摹了黄胄的大量作品,学习他绘画中重复线条的表现力,运用碎而坚实的线条表现人物动态,通过多次的描绘,找到最为准确的结构造型,以线成面,表现强调形体的立体,强调通过人物造型体现对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本质,运用人物外形表现情感,达到传神效果。在《陕甘老区乡民》中,他运用黄胄的重复线条勾勒老人历经沧桑的脸庞,重点描绘的面部和眼睛传达出人物的闲适与乐观,衣物抽象化处理,将具象的客观真实化解为抽象笔墨,运用圆滑且带有弹性的线条突出衣物质感和形体结构。   2.小品
  “以形写神”是任惠中小品的最大特点。他的小品以传统人物描绘为主,画中的人物塑造大多遵循传统的造型方式,注重的是对传神的把控。人物造型随意自由,服务于内在精神。画面人物取材于现实,通过在头脑中加工并注入情感进行构图创作,进而经过多次推敲后获得。在《赏竹图》中,画面中有一老翁正坐在木椅上赏竹观景。压缩处理后的人物形象更有趣味,人物表情悠闲自得,衣纹以带有顿挫的颤笔表现,笔润而墨精,体现出了畅神、传神,寥寥几笔而神态生动,无刻画之习。画面通过假山、竹子、人物等意象的组织拉开了空间感,使得人物神采风扬,让人观之趣味横生。
  3.创作
  造型来源于生活是任惠中人物画创作的标志之一。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注重观察生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从平凡中提炼伟大,从生活中提炼对象。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造型夸张,画面达到了“物我统一”“借物抒情”的高度。作品《盛典》便体现出“创作源于生活”这一观点,这幅作品不同于任惠中的其他大场景作品的俯视全景构图。《盛典》虽篇幅宏大,但却采用了平视的行列式构图。画面人物与真人等高,这种平视的队列式前进的构图,使得观众在观赏作品时,有與画中人同步的错觉。画面场景宏大,人物众多,人物顾盼各具其态,众多的人物场面却布置得井然有序,画面之间的人物关系不靠面部表情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任惠中把人物当作山水来画。他创新性地学习与运用山水画法的勾皴等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既传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又保留了主观感受,运用笔墨的浓、淡、干、湿顺应感受,完成画面构造,使画面有北方山水般的豪放与豁达,如作品《出行》。任惠中多用山水画的皴法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削弱轮廓的约束感,使人物灵动,他尤善用皴法表现藏族衣物,此法更能凸显藏族衣物的厚重感,从而使人物造型厚拙、结实。
  任惠中以素描速写的方式塑造形象。在任惠中的创作中,形象相对写实,人物造型语言随意,却牢牢附着在对象的结构之上,给人以更加主观的感受。画面以素描速写的造型方式为主,任惠中通过线条的多次勾勒,准确把握对象形体结构,面部更加写实,他通过对面部的描绘使人物形象达到传神状态,人物服饰衣物则更偏写意,画面线条虚实结合,线面结合,通过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扩展空间。
  三、结语
  任惠中的人物画融合了西方的写实主义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法,造型方式上吸取了素描速写的表现形式,将客观物体概括成抽象的线条,把握其形象的独特性,或夸张变形,或随笔墨意趣而生发,通过人物形象传递内在精神。语言形态上运用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和积、破、泼的墨法,各种技法的结合使画面呈现出浑然一体之势。
  参考文献:
  [1]丁予茜.写意人物画写生中的笔墨探索与实践[J].美术观察,2020(2):130-131.
  [2]程玉丹.论写实水墨人物画中的主客观矛盾[J].美与时代(下),2019(12):78-79.
  [3]赵新华.浅析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9(21):40-41.
  [4]黄鑫.当代语境中水墨人物画的本真造型[J].四川戏剧,2019(6):45-48.
  [5]陈晓菲.建国后中国水墨人物画写实造型形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6]赵溪,杨子勋.关于人物画造型特点的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5):22-23.
  [7]刁国强.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历史与现状浅析[J].美术观察,2020(2):74-75.
  [8]王镛.笔墨变革的现代精神[J].美术,2019(6):23-25.
  [9]沈舒.笔墨的精神内涵:现当代水墨人物画探析[J].美术观察,2019(12):6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画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艺术也不断发展,这使得“留白”不再仅存于中国画之中。众多的中国艺术家为寻求中西融合,极力将“留白”运用于油画。通过分析“留白”的传统美学意蕴,阐述了“留白”在中国油画中出现的成因,探讨了“留白”在中国油画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留白”;中国油画;传统美学意蕴  “留白”常常被用于中
期刊
摘 要:由于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西绘画在所采用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法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一直以来,传统人物画都是美术领域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观众可以通过对传统人物画进行解读,来了解画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主要从人文背景、用线造型、色彩表现、空间构造、空间构造、工具材料等方面对中西传统人物画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中西传统人物画;用线造型;空间构造  绘画作品不
期刊
摘 要: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
期刊
摘 要: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宋代是真正让中国传统绘画大放异彩、走向成熟并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朝代。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高峰,宋代绘画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背后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理学思想体系下,上至宋代统治者崇尚文治、推崇书画的政策,下至文人团体追求雅致生活的美学思想,这些因素都将宋代绘画推向一个新高度。从宋代哲学、统治者思想及文人审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宋代的绘画发展的文化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也较为丰富。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久不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足,中国笔墨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能让人们充分领略国画的魅力,增进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从而指引人们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笔墨文化;国画创作;传统文化  国画与中国笔墨文化一脈相承,具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思潮运动,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对于艺术的颠覆和解禁。在当代艺术的潮流下,国内外美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与大众化。国内美术创作者应如何使中国当代美术染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并使其发展保持新鲜活力,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传统艺术精髓;商品化;传统文化精神  一、美术大众化与商品化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物,其建筑风格突出,色彩浓郁。在中国画中可以运用重彩来表现此题材。高浓度色彩的表现能够使此类绘画风格明显,将题材和绘画方式高度结合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画对题材接纳程度之高。此类绘画视觉冲击力强,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促进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后疫情时代的旅游经济复苏。因此,以黑龙江省俄式建筑为重点考察对象,对黑龙江省俄式建筑文化元素融入中国画创作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写意南阳》主要通过对南阳古镇民居建筑的描绘,烘托当地人生活的闲致与安逸。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把济宁美丽的风土人情用画笔展现出来,让大家都可以了解这样一个风景优美,且有着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以及运河文化的地方。  關键词:写意;居民建筑;运河文化  一、选题思路  传统的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但
期刊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表现为呼吸道黏膜的炎性反应。两者常共同发病,变应性鼻炎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只患有变应性鼻炎或哮喘相比,同时患有两种疾病会显著增加患儿就医负担且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与未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儿相比,同时患有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患儿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