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生活服务,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面对知识积累还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感性认识的培养,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直奔主题,应先用大量的相关生活现象作铺垫,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潜移默化的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
  1物理概念教学“生活化”
  在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本节要讲授的新知识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景,该情景应该既是学生常见的、易懂的,又能将本节课抽象内容形象化的概括,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所学概念有简单、粗略的认识.
  案例1如在教授密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铁和棉花哪个重?”“一个小铁钉和一大筐棉花哪个重?”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铁重”,而当第二个问题问岀时学生自然会恍然大悟,即“相同体积的铁比棉花重”,从而先让学生粗略的认识到密度就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案例2在教授比热容知识时可以先创设情景:“夏天的河边同样在阳光照射下沙子烫脚河水却是凉凉的,但到了晚上同样放热,而沙子比水温低”.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比热容是体现物质吸热能力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脑海中对本节课的中心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而且会有很强的趣味性.
  2實验探究过程“生活化”
  物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不能成为简单的知识的传承者,所以,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进入探究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教者巧设一些简单有趣的生活实例.
  案例1在研究“滑动摩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自己的桌面上用手施加大小不同的力推着向前滑动感觉摩擦力的大小,然后用大致相同的力在桌面和玻璃面向前滑动感觉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学生会轻松地发现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
  案例2在学习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对着手吹气,学生会感觉皮肤发凉,然后对着手哈气,学生会感觉皮肤发热,启发诱导学生分析原因会发现吹气加快了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汽化)从皮肤上吸收了热量,哈气是水蒸气液化向皮肤放出了热量.
  案例3在探究“液体汽化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HJ1.5mm]教者可以让学生思考“周末回家洗衣服时,怎样才能使衣服干的更快?”这样学生会容易的想到挂在温度高的地方;将衣服拉开(增大表面积)挂起来;最好能吹微风(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这样,在实验探究前,学生通过生活情景已经对所探究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做实验只不过就是验证自己认识的过程.
  3物理规律教学“生活化”
  物理规律往往语言简练而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吃力,但是只要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物理规律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将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往往对“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难以理解,但是只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这个规律就会简单多了,即学生荡秋千的过程.
  思考一人坐在秋千上为什么会从静止变的运动起来?(受到同学推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考二秋千荡起来后,同学停止施加推力,秋千是否立即停止运动?(秋千会继续荡一会,即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思考三秋千会一直荡下去吗?(秋千受到阻力的作用会慢慢地停下来,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课后作业设置“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或实验室学习的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需要大量的训练.然而,大多数老师却只注重书面理论知识的训练,如背诵物理概念、套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等,只求高分数,培养出来一个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课后的训练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一在学习了电动机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仿照课本“想想做做”制作简单的电动机,并思考怎样才能使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
  案例二在学习了电功率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能表上相关的参数估算自己家庭电路的最大负载是多少.
  案例三在学习了浮力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制作简易潜水艇,并观察潜水艇怎样控制沉浮的.
  这样以来,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不但理解了所学物理知识的真正含义,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最好在课堂上能将课后布置的作业加以展示和点评,效果将会更好.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rn《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八模块以讨论美国的重要城市及其地理位置为主要内容.本节课是第八模块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单元的对话,对话内容如下:rn二、教学目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包罗万象,揭示的规律抽象而深奥.多年的教学实践师生共同的感受是物理难教难学.《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而掌握方法可受益终身.因此在教学中有意的渗透或传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和训练,使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意思就是说:“我所听的,我可能会忘记;我所看的,我可能会记住;但我所做过的事,我一定会理解”.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在做
一、授课内容简介rn人教版《小学英语》(新版)四年级下册Unit 4 Lesson 19以谈论一周的活动为话题,设置了教师和学生连续问答游戏的场景.本节课涉及的语言功能是了解星期的英
在气体的练习题中,经常遇到等温过程中压强变化量(△P)大小的判断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下面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入手,探讨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题目如下:
不经意间,与你擦肩而过。是的,一定是你,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你还记得我吗?上幼儿园时与你患难与共的一幕幕像放映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那时你是班上最活泼的,总拉着我的
期刊
关于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3-4第十三册第6节“光的偏振”内容,资料上出现“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与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这时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和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
感应电流电路的动态平衡问题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而这类题型中又以纯电阻、电源和电容在此电路中的动态分析为主.通过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求解,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逐步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能灵活运用动力学、电学、能量等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  1纯电阻电路  导体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电路中的电阻而影响到导体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导体的运动.若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