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基辛格密谈全纪录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邓小平与基辛格密谈纪录曝光,在全世界引起极大轰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与前苏联交恶,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中、前苏、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台湾问题进行了多次秘密商谈,谋划了世界格局。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在继续……
  地点:纽约:纽约华尔道夫饭店
  时间:1974年4月14日下午8点零5分至11点
  中方:邓小平(副总理) 乔冠华(外交部副部长) 黄华(驻联合国常驻代表) 章含之(翻译) 罗序(记录) 过家鼎(记录)
  美方:基辛格(国务卿)希斯科(国务次卿)史考特罗(国家安全会议少将)罗德(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恒安石(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傅立民(中国科科长,记录)
  基:副总理先生,很高兴能与你见面。(允许记者开始摄影)
  邓:记者真多。
  基:他们要我握手。(基先后与邓小平、乔冠华握手)。他们要我们三个人一起握。我想,你们的摄影师比我们的要有纪律得多。
  邓:我们不应该听他们指挥。
  基:但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否则的话,他们会登最难看的照片。(新闻记者离开)
  基:黄大使(黄华),你的背还好吗?
  黄:马马虎虎。
  基:你去看过我帮你安排的医生了吗?
  黄:还没有去。
  基:他怕我的医生会在他的背里面放麦克风。
  邓:我想在今天我们在场的这些人中,你最早认识的是黄大使。
  基:是的,我是一九七一年和他在北京机场见面的。他可能已经忘了,不过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极有价值的经验,让我知道如何去谈判。有一次,我与苏联人讨论一份公报的事,他们建议双方各提出自己立场的最高纲领,然后再试着来化解分歧。但是黄大使建议我一开始就应该将我们真正的立场提出来,这样子我们才更容易达成协议。结果正如他所说。
  邓:你与苏联交往已有多年的经验了。
   基:的确已经很久了。它一直是那么累人,过程也一直重复。第一天气氛通常很好,第二天双方就很火爆,到了最后一天,在离开的两个小时之前,当苏联人发现我们无意放弃立场时,他们又变得愿意妥协,气氛又转好了。总是这个样子。
  邓:对付苏联我的经验也很丰富。
  基:在什么年代?
  邓:我到过苏联七次。
  基:你比我多三次。你能告诉我,苏联人一直都是那么难对付吗?你曾在他们的会议桌上开骂过吗?
  邓:你跟他们虽然争吵,但尚能达成协议。可依我的经验,我们从未达成协议过。
  基:我们倒还可以达成协议,只是过程很慢。不过,我们确实与苏联人达成了一些协议。
  邓:你走我前头。
  基:当然我也能了解,现在我说了这么多,下一次我在北京的时候,副部长也可能对我吼叫,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邓:目前为止,你应该已跟他吵过好几次了。
  基:与他谈判一直很艰难,但大家都很理性。而且,我们也能够达成协议。例如,上海公报谈判,我们花了好几晚的时间共同讨论用字的细节问题。
  邓:每一方均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最重要的。
  基:只是在那几次协商中,我喝了太多茅台酒。
  邓:那你和副部长有共同点,他也很喜欢喝茅台。
  乔:如果你喝多了,那不是我的错。
  基:可是在那几次谈判中,你没有被打败。(停顿一下)你知道吗,葛罗米柯(苏联外长)曾向我抱怨你过去的一次演讲。
  邓:他很不满意吗?
  基:他认为受到攻击。他还要求我代表我们(中、美)两方来回答他的问题。
  乔:很聪明的策略。可是基辛格先生,如果你注意听我明天的演讲,葛罗米柯应该不会听到太多批评的话。
  邓:我认识葛罗米柯是在一九五七年。
  基:和那时候比较,他变了很多吗?你认为呢?
  邓:他不是苏联内部决定政策的人。
  基:的确,就我的经验,他只是布里兹涅夫的跟班。在谈判时,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他从来不表示自己的意见。不过,最近他似乎变得比较有自信,因为他已经进入政治局。
  邓:在一九六四年以前,布里兹涅夫也不是决策者。
  基:对的。那时候他似乎不了解外交政策,而且他把赫鲁晓夫拉下台以后,自己也不敢轻易外出度假(双方去用餐,基辛格介绍希斯柯与史考特罗,基说,希斯柯是我在中东的分身)。
   乔:你的意思是,如果你成功时成功是属于你的,但你失败的话失败是他的。
   基:副部长是负责中东事务的。去年我们就曾讨论过中东问题,而且我还依照那次谈话的要点来操作。
  乔:上次我们碰面时,我的说法是根据毛主席向埃及副总理所说的内容说的。你有两手,你应该两者皆用,一手对以色列,一手对另一方。
  基:我们一直根据当时我俩讨论出来的政策来做。
  邓:这是真的。应该用两手。
  基:确实是。
  基:这是茅台。副总理先生,我们欢迎你到纽约,在这儿看到你真的非常高兴。
  希:这是我第一次喝茅台。
  基:如果你像乔副部长一样的话,你应该每一次都乾杯。
  罗:我相信有茅台就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邓:但是我们能够解决原材料危机吗?
  基:我想如果我们多喝些茅台,我们可以解决任何事情。
  邓:我们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改变。
  基:我们一直将美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我们也有意追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就正如我跟毛主席与周总理说的一样。
  邓:毛主席个人也支持这种政策及相关的原则。我相信,你与毛主席两次长谈后,也应该知道这点。我想,上一次你和毛主席谈话有三个小时。
  基:在几次与毛主席的谈话中,我们谈得很深入,因此媒体对我们双方关系的说法我并不在意。就我们的经验,中国人是说话算数的。(向乔冠华敬酒)
  邓:你(乔)喝完这杯茅台,你明天的演讲一定更精采。
  基:这真令人感动,我也要抨击超级大国。我很高兴邓副总理证实副部长已经在北京告诉布鲁斯大使,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会改变。
  邓:我读过你们和毛主席谈话的纪录。非常的清楚,你们从战略观点讨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唯一的难题是,不知苏联的战略重点在那里?就这点来看,我们之间存在著分歧,但这些分歧算不了什么,实际的发展会告诉我们,他们真正的战略重点何在?
  基:当然。无论苏联的第一个战略重点何在,但它的下一个重点就很明显。如果第一个是中东,那么下一个就是欧洲。如果第一个是中国,那么下一个就是欧洲。现在,第一个重点是中东,那么下一个也很清楚是那里。
  邓:在东方我们曾经向日本人——我们的日本朋友提过这件事。他们好像不太了解这些。他们似乎认为苏联在东方的目标不包括他们在内。例如,我们谈过的西伯利亚油田勘探的泰曼计划,日本人说,他们必须重新考虑本身的立场,以免冒犯中国人。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日本的利益会受到这个计划的影响。
  基:日本人不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总之,我真的很高兴今天晚上可以看到中国来的老朋友。从我们这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确认我们与毛主席与周总理谈话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我们也可以确认我们的政策方向。我们曾经和我们欧洲的盟邦有过一些争论,目的在让他们了解事实,也希望他们注重实际。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的长程战略,也不影响我们建设一个强大欧洲的愿望。你做为我的老朋友,是了解的。法国人一直抱持非常短期的观点。我相信,你最近曾经和他们谈过。但这不会影响美国的既有立场及苏联与欧洲对抗的现实。这些争执只是家务事。
  邓:是这个样子,有小争吵,但不影响团结。
  基:相对乔副部长我总是趋于下风。副部长是研究哲学的,他研究黑格尔,我只研究过康德。但我确定,如果我批评法国而不批评德国,副部长应该不会有意见。否则他不会放过我。
  (双方还就一些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世界形势交换了看法,并取得了大体的一致。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当时的中美关系“正沿着上海公报的轨道前进”)
  背景: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11月25日,受福特派遣,基辛格在参加海参崴美苏最高级会谈结束后返美途中访华。
  地点:1974年11月25日上午
  人物:邓小平基辛格等
  邓: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水门案还有这么多的议论?
  基:这些几乎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主要是因为仍有不少人为了各种的理由反对总统而引发这些噪音。
  邓:毛主席曾告诉你,我们对这些事是不满意的。这些事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基:我向你保证,我们的外交政策不会受到水门事件的影响。
  邓:对水门事件我们并不关心。
  基:我们现行的外交政策,仍受到广大美国民众的支持。当我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时,我说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现在,美国好像也是一个很神秘的国家。
  邓:我们真的无法了解你们这些问题。(指水门事件)
  基: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有一些事实,也做错了一些事。不过,当你改变很多政策时,你也就制造了很多很多的敌人。
  (邓小平向基辛格敬酒,邓说,美中两国关系可以说是不错的。基辛格请教邓有关香港媒体对中共政治的一些报导,邓解释说,批孔运动的目的是在把人民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
  基:我们的报纸说,批孔运动是针对个别人的,是针对活的人,而不是古时候的人。
  邓:他们说的有部分道理。当你批判保守思想时,自然的,也会影响一些在位的人,有些人就被视为是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遭到攻击。
  基:我观察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当久了,我的结论是它一直是很一致的。当然,我们不会评论你们的内政与内部形势。
  邓:报纸上的那些评论是不可靠的。
   基:我相信。(停顿一下)葛罗米柯问过我中国的情况。我告诉他,我看不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变化。(停顿一下)你知道吗,我从未带希斯科到中国,原因就是我在中国的任务从未失败过,所以我不需要他。但是,我上次带过他的一位助理阿瑟顿先生去。
  邓:你的莫斯科之行如何?
  基:那是我要谈的下一个主题。你知道总统(尼克松)六月份要到莫斯科吗?我与葛讨论了总统的行程安排,以及在访问行程中双方可能达成的协议。这一趟的过程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第一天气氛不错,最后半天气氛也不错。真的很奇怪,我到苏联六次了,可是每一次总是会被叫骂,但是我在被叫骂之后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让步。我的结论是,布里兹涅夫这么做是给政治局看的,并不是为了任何实质的目的。
   基:不管我们与苏联做什么事,都是我们双方的事,都与中国无涉。
  乔:你这么做是对的。
  基:你在美国报纸上读到不少胡扯的言论。甚至有时候我读这些报导时也会吓了一跳。迄今为止,苏联尚未拥有任何多弹头飞弹,他们正在测试,但还没有。过一段时间,我会给你一些有关的数据。
  邓:我也觉得在这方面,你很难与苏联达成协议。
   基:我可能是错的,但我看不出有可能达成协议。我们有可能完成一项视察的协议。不过,检查相当困难。我们也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坦白说,发射载具的数量并不是那么重要。每一个载具可以装置很多武器。例如,在我们的潜水舰上,每一枚飞弹有十个弹头,能够很准确的射向各自不同的目标。
  邓:我们关切与苏联的关系,主要是东部边境的问题。那儿的军事部署没有改变。现在还是这样。
  基:我认为已有一点变化,但我还不能确定。我想他们最近增派了三个师的部队。我会查查看。
  史(国安会少将):确实是这样。
  基:三个师不算唷?
  邓:基本上没有改变。
  基:这也是我们的看法。
  邓:大约有一百万苏联部队部署在漫长的中苏边境上,但他们分得很散。他们这么做只能吓一吓那些神经衰弱的人。我相信,当你跟毛主席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说过一百万连自卫都不够,若要进攻的话,他们还要再加一百万。
  基:这要看他们想要做什么。如果他们要占领全中国,毛主席的说法是对的。这要看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邓:如果他们只占领边境的一些地方,这有什么重要呢?他们只会陷在那里。
  基:对他们任何这样的意图,我无意评断,但是他们可能这么做。就某种角度看,计划这么做了,我只是说,我们可以这么想。
  邓:毛主席说过,我们的核子能力只要这么丁点大。(举小拇指比了一下)但我很感谢你告诉我们这么多。
  邓: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继续依照上海公报的原则来做。
  基:我们也是这样。
  邓:台湾问题该怎么处理。
  基:如同我所告诉你,我们持续降低和台湾的来往,在上一个公报中,我们探寻有效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法,我们尚未竟全功,但愿意听听你的想法。
  乔:关于这个问题,我了解其本质,我参与了公报起草及用语的斟酌。其含义正如毛主席所告诉你。贵我两国关系正常化只能以日本模式为基础,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此,我顺便指出,就我们两国之间现有关系而言,只应向前,不应倒退。对此,我很坦白的告诉布鲁斯大使,我们进行了友好的对话。
   基:我们很清楚你向他说了甚么,我们谨记在心。
  邓:关于这个问题,我要提出两点。首先是我们希望愈快愈好,其次是我们并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已经向你提过这个看法。
  我想今晚我们该讨论的都已经讨论到了,我们占了你很多时间,你一定很累了。明天,你还要到联大演讲。
  基:我一定不会透露一点口风。但我想在我和我的随员努力下,我们离成功不远了。请你代我和总统向中国的朋友们,尤其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问候。
  
  地点:人民大会堂
  时间:1947年11月26日
  人物:邓小平基辛格等
  
   邓:外界有许多看法,也有不少说法认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冻结,(建交)速度也放缓了。但我相信,重要的是,双方都能认为彼此关系的进展还算正常。
  但也应该这么说,认为外界说法毫无根据也是不对的。例如,(基)博士昨天提到,也在十月份和我们外长会谈时说过,我们(对金门)的炮击变得更加频繁。
  基:是的,也更加准确了。
  邓:所以,当你们派驻大使到台湾,他们还增加在美国的领事馆总数时,外界有一些臆测和说法也就很自然了。
  基:特别是你绝不会相信,我们有些作为是出于愚蠢,而非计划的结果。我一直到木已成舟,才知道增加领事馆的事。
   邓:至于我们对关系正常化问题的看法,我相信博士和其他的美国朋友都很清楚:那就是,日本模式。这方面,你们曾表达过,我们这边应该提出我们该怎么做的具体模式,但其实我们早就表达过了就是日本模式。同时,我们这边也希望你们那边能再朝前多走几步。
  基:(副)总理先生,有关你说的那点,也就是日本模式,但人们不都是说,日本人模仿美国人,现在你却强迫我们模仿日本人。这是个新形态,但我们可以接受那些基本原则。不过,我们有一些特殊的情形是日本人没有的。在我们关系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找得到符合你们原则,也考虑到我们需要的方法。或许,要求你们在一个对你们来说有着重大原则的问题上提出具体建议是不恰当的。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来访,我们起草我们第一个公报时,当时我还不认得你们外长,中方还是很热诚的接待我。黄华大使却说,让我们先开诚布公谈谈一定得写入的东西,这样才能找到适当的用字。结果真的成功了。
   因此,我认为在日本模式的架构下,我们也该坦诚的讨论一下符合你们原则的我方需求,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方法达成我们的目标。然后,我们就能拟出一个具体的计划。
  邓:或许我们可以在小组会谈中谈得更仔细些。
  基:我同意。
  邓:但我要先放炮。
  基:对我吗?
  邓:嗯,实或虚,随你看。也就是说,如同我们知道的,在其他问题上你们欠我们。不过,这不需要现在谈。
  (当日下午,双方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会谈。)
  基:目前他们的人数已超越我们。
  邓:我们人数还会继续增加,我认为贵国永远不可能超越我们,因为我们有八亿人。
  (基辛格感谢邓小平安排他的家人参观紫禁城,当基辛格提及他的妻子南茜要去接受针灸示范时,邓小平和他谈起针灸术的历史。)
  基:谁会想到把一根针刺入身体能治病呢?全球没有其他文明想出这招。
  邓:我们能回归正题吗?我们想听博士的意见好吗?
  基:容我就关系正常化的主题提出看法,我知道(菲利普)哈比先生已和你谈过双边关系。
  我相信,只要贵国可以,我国也可以继续让事情加倍复杂化。这种事我们颇为擅长。
  (基辛格回顾一九七一至七二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作的承诺,并指出美方一直在履行这些承诺,例如大幅裁减驻台湾的美军。)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完成美(中)关系正常化的程序。我打算把这问题分成以下几部份:台湾的外交地位、美台双方的外交关系以及驻台美军问题。此外,还有我国对台湾的防卫承诺。
  我们的问题与日本或其他已与贵国关系正常化国家的情况都不同,不同之处可分两方面来说:
  首先,我们有正式的防卫关系;其次,在美国有一个相当有力的社群,一向支持台湾。
  在贵国的合作之下,我们已经用谨慎、逐步的方式,摆平了在美国的亲台湾势力。但我们必须谨记,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必须防范中美关系在美国成为极端争议性的议题。
   若出现一个参议员或参议员团体,仿效贾克逊参议员对美苏关系的做法,用在中美关系上,不仅不符贵国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我讲话很坦白,以免双方有所误解。在我对你明白说出我们的顾虑后,现在理当轮到你说说你们的顾虑,然后我们再看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来此是为了铲除障碍而非逃避问题的。
  我们相信,诚如我刚说的,炮弹已发(大部份瞄准一个方向),我们还是有共同的战线。
  诚如周总理昨天所言,这些情况大部份是“北极熊”制造出来的。
  鉴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我们不希望危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共同战线)的可能性,我也牢记毛主席去年告诉我的两件事——关系正常化与国际环境。
  既然说到这个,让我再回到我们之间的特定议题。首先是外交地位的问题,我们打算大致采用日本的模式来决,但有一点不同,亦即若我们能在台湾保留办事处,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对我们双方应最省事。除此之外,我们会完全依照日本模式。
  至于驻台美军,我们打算将所有美军悉数撤出台湾,我们希望能和贵国就撤出时间达成协议,一项我们将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的时间表。我们打算在一九七六年夏天之前,撤出一半的部队,剩下的一半在一九七七年底之前撤出。
  附带说一句,我所讲的并不是我们会达成协议的问题,我们可以听听就好,但一九七五年年底之前,我们就此所达成的协议不得对外宣布。不过希望我们现在就能对此达成共识。
  最后剩下我国与台湾的防卫关系,老实说,此问题我们尚未想出理想的办法。
  我国的问题是:表面上,和一个你承认的国家的一部份(也就是说这地区属于那个国家)建立防卫关系确实荒谬。
  其次,在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后,我们当然无意在台湾维持战略基地。
  若我们接受北京为(中国)的(合法)政府,我们会取消对台湾的承认,解除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撤出驻台湾的部队,唯一留下的是我们和中国和平统一的关联。
  我坦白且实际地说,断交造成的政治与心理影响是我们(美台)的防卫关系会随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逐渐消蚀。但我们需要给我们的舆论一段适应期,希望建交过程,不致引起国内过度的紧张。
  这些是我们的基本考量,若我们原则上达成协议,接下来就可以着手草拟架构了。
  邓:就这样子吗?
  基:这些是大要,是的。容我强调一点,对我们而言,防卫承诺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以政治方式表现的问题,而不是无限期维持下去的问题。
  邓:好罢,其实这法是你们自己制定的,是不是?
  基:什么法?
  邓:你是这个法律的制定者之一。也就是你们承诺防卫台湾的法律。那条法律是你自己弄的。
  基:当然,确实如此。
   邓:那么,既然你能制定法律,你自然也能把它废掉。
  基:这样说也没有错。我们的重点不是说不能弄掉,是因为我已经向你解释过的那些理由,而不方便这么做——再说,承认行为的本身将会改变那种安排的性质,因为和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有防卫条约是不可能的。
  邓:我注意到博士刚刚提到的考虑。我也了解外交部长十月份在纽约时,博士和他讨论到的这些想像。
  基:没错。
  邓:我相信在原则上外交部长给了你我方有关主要问题的答案。本质上你的想像,也就是你的考虑,不能被视为符合日本模式。
  我们觉得这点本质上仍是“一中一台”的一种变形。
  基:怎么说?
  邓:主要是你只有转变了地位,改变联络办事处的地位。目前情形是我们在北京设立一个联络办事处,我们在华盛顿设立我们的联络办事处,你们在北京设立你们的。你们还在台湾维持一个大使馆。这情况本身就显示关系正常化还没有必要的条件。
  换句话说,如果你们改变这个顺序,也就是在北京设大使馆,在台湾设联络办事处,并不就是改正问题的方法。
  别人会认为,这其实是一中一台的一种变形。因此,我们很难接受这种模式。
  而刚才你提到的防卫条约问题,也就是你们和台湾蒋介石的防卫条约。当然,如果我们达成我们两国间的关系正常化,遵守上海公报定下的方针,你们和台湾的条约就必须终止。
  这些理由其实博士你自己刚刚已经提到。
  基:关系正常化后,防御条约就不可能有国际地位。
  邓:但仍有实质上的意义。因此显然解决这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根据你的模式,我们不可能接受这种正常化方式。它看起来还是好像你们需要台湾。
  基:不,我们不需要台湾。这不是问题所在。我认为了解很重要。这样说,在了解问题上是个错误。
  我们想要达成的是,以我们迄今所采取的方式,逐步和台湾脱离关系。无疑地,我们所依循的进程已往破坏台湾的地位。而这进程将随着我们提出的构想,迅速加快。
  邓:其他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路线(方法)。若要解决台湾问题,假设你们已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问题就应该留给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至于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我相信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谈话中已经讲得非常明白。
  基:如果我对他讲的理解正确,毛主席作了两项声明:第一,他相信这项问题终须以武力解决。不过,他也说,中国将等到一百年后再采取行动,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
  邓:没错,他是这么说的。当然,“一百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
  基:我当然也了解这一点,何况一百年后我也不是国务卿了。
  我必须不时向我的同僚提这个说法,多少可以给他们一点希望,我了解这是象征性的。我也了解,关系正常化之后,在台湾和美国关系中,任何有关主权的属性都必须消除。
  邓:毛泽东主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应由中国人来解决。
   基:我同意。这正是我所记得的那段谈话的内容。我也用我这个比中国人慢的脑筋,做了一些推论,我从未让中国人反驳我的声明。(一笑)
  我记得有一次周恩来总理说我聪明,我说,以中国人的标准,你的意思是我的智力中等。他也没有反驳我的话。(笑)。
  邓:看来你们似乎仍然要台湾,那不是问题。读了这段话,恐怕甘愿台湾成美国第五十一州“五一俱乐部“(又称正清社,以美国中国通的教主费正清命名)的会员们,脑袋都要清醒了。你想投怀送抱,人家还不要你哪!
  (摘自《中华传奇》2007.创刊号)B11
其他文献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  仰望天空、关心国家命运,这需要我们拥有一
期刊
6月5日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的49周岁生日,这天早晨他收到的第—条短信却是个噩耗:“今天7时05分,罗京同志因罹患淋巴癌于北京307医院逝世,享年48岁。”  在观众心目中,关于罗京的一切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国脸”。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受调者认同罗京为“国脸”;9496的受调者认为,罗京被誉为“国脸”的原因是其庄重沉稳的播音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观众愿意把罗京当作中国的声音或
期刊
这场本来不该发生的冲突仍然在左右着印度人对中国的认知,战争的后遗症至今犹存    《回顾1962年中国人的侵略》、《为什么印度输掉了1962年战争》……几乎每年10月中旬左右,印度报纸上总会零星出现一些回顾或者总结1962年中印战争教训的文章。这仿佛也是给人的一个提醒:1962年中印战争周年来临,印度人又在反思了。    对华印象仍被1962年战争左右    1962年10月中印战争爆发后相当长时
期刊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  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  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说不
期刊
“一边是含蓄而且低调地逐步加强综合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世界地位;一边是粗犷且故露痕迹地要吸引世人注意,目的是宣示本身在世界上的分量从未减弱”。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上回答问题时,十分形象化地描述了他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及总理普京身上所见到的两种迥然不同的作风,而这也折射出两个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和推进国家发展上所选择的不同路线。   “一个正有条不紊
期刊
二十五岁的咸阳姑娘凤娟,爱上了一个嗜赌的小“混混”。怎么能眼看着宝贝女儿走上歧路而不管呢?凤娟的妈妈陈大妈用尽方法要拆散他们,然而女儿像吃了迷药一样,就是不回头,陈大妈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没料到,女儿的生活竟一波三折。  美丽的凤娟中专毕业后,就在咸阳一家美发店里工作,并认识了帅气的小伙子小江。小江一眼看上了这个温顺的姑娘,每天接她下班,请她吃饭……猛烈追求之下,凤娟很快坠入了爱河,听从小江
期刊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写了一封措辞十分巧妙的信。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这封信悄悄地用“准确的、完整的”这两个伸缩性很大的词语,替换了毫无伸缩性的“两个凡是”。  华国锋可能还没有觉察到其中的深刻用意,5月3日向全党转发了这封信。  在决定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期刊
人们一直认为袁世凯是 1898年戊戌维新的“叛徒”,但可能并不知道戊戌维新没能实现的大多数改革内容,后来是在袁世凯的手中实现的。袁世凯并不止于此,他还和其他力量一起推动改革升级。  1901年,经历1840年以来又一个不幸的庚子年后,大清帝国迎来辛丑年。   9月7日,78岁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完成他最后的使命——继6年前出使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再次代表清廷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两
期刊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最担心的是上海的局势,因为上海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重要基地。粉碎“四人帮”次日,中央首先找了江苏、山东、湖北和南京军区的负责同志到北京谈话,向他们通报“四人帮”被隔离审查的情况,要他们注意上海的动态。10月7日凌晨4点多钟,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举行的会议结束以后,汪东兴当面交代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周局长,要他
期刊
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是上世纪的全球文化偶像之一,作为一名记者,她几乎对当代所有政坛风云人物都做过专访,甚至被誉为“世界上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不会拒绝的记者”。而法拉奇也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当代外国记者,她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外国记者之一,她在1980年采访邓小平的部分内容被收录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作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呼之欲出。  当国内外舆论对中国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