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梦想的翅膀去飞翔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梦想决定着他飞行高度与飞得有多远。在陕北大地有一位一直为人生梦想努力追逐的人,他就是我的老师——黄瑾先生。
  他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拼搏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也是一位特别宽厚善良的一个人。他像一支火红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崇高伟业,是国家重要精神文化源泉。教育兴则国家兴,所以教育事业一直在国计民生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直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和准则。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实力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完全掌控
  黄瑾先生他是我最受尊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直膜拜的楷模,感谢命运在我人生之路的求学生涯中能遇见他,成为我人生前行的一座灯塔;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支闪亮路标。
  我与黄瑾老师相识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那时候,黄老师刚刚从大学毕业,学校就将他分配给我们做班主任老师,他给我们教的是地理课,可是他除了给我们上地理课以外,在课余时间,还穿插着其它学科。记得当时,班级里常有各种文体方面的赛事,黄老师知道我能写敢写,就常常将这种“美差”托付予我。学校的各种通讯报到,广播新闻等等大部分的“差事”交给我去撰写。这样的“美差”不仅锻炼了我,也使我不断地在文学的山峰下慢慢攀升,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和黄老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他温厚炽热的内心深处,只要是学生们想学肯学,他都会全力以赴的努力,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我所在的班级,无论是在地理课还是别的文化课上,都在年级里面遥遥领先独占鳌头。
  一个人有一番成就,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力,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卓绝的专业技能,才能赢得成功和赞誉。黄老师一直在教书育人的这条战线上,一走就是整整三十年。从最早的神木中学到锦界中学,从锦界中学到神木七中、四中,直至现在再次返回神木中学。一路上披荆斩棘栉沐风雨,岁月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明显的痕迹。
  《孟子·告子下》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黄老师一直视教育为自己生命的信仰与图腾。把为教育奉献,为学生不断的付出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他毫无怨言地牺牲自己,用博大的胸怀与敬业精神作为终生事业的追求梦想,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总能看见他略显瘦弱的身躯,穿行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很清楚每一位上学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位置与作用,更了解每一名农村上学孩子的艰难和困苦,他深知培养一名学生该有多么的不容易。
  因为他就是一名从农村最穷困的家庭中走出,家里兄弟姊妹多,为了能上得起学,为了实现自己多年蓄积的梦想追求,他要步行五六十多公里的山路,沿着窟野河沿岸艰难跋涉。这对一个一直渴望摆脱贫穷,怀揣梦想的年青人,该是多么的茫然与孤独,为了能好好地上学,大姐家把耕地牛卖掉供他上大学,生活在农村卖掉一头耕地牛,这意味着怎样的心酸与凄苦,需要怎样的决心和魄力!所以在求学的道路上,他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重担,他必须付出比别的同学更多的汗水,才能对得起家人的那份企盼,对得起自己心中执着的梦想,这种拼搏的精神与向上的力量,一直支撑着他的理想信念,坚持着他在求学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如果说一个人的梦想,是他渴望发展的原动力。那么黄瑾老师在自己这条亘古的初心梦想路上,已走过许多年。
  每次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在内心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股心疼与怜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当中,他没有完整的一天为自己和家人思讨过和设想过,他的血液已完全溶入到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的提升中,完全浸透到学生和老师的快乐幸福的骨髓里。他是学生的好家长,是老师的好益友,他把更多的爱分享给千家万户,把更美的师德与优秀品质带给每一位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
  黄老师对生命的执著追求一直激励着我。他更多的像是我的慈父与兄长。在我经受生活的一次次严酷考验中,總是给予我鞭策鼓励与肯定,那种积极向上的感召力,一直感染着我。在更多的日子里,在他闲暇时刻,我们会彼此攀谈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看法,他总是拿出更多新颖的观点和论述表达自己所陈述的精彩内容,当我不甚求解时,他会以慈父般的口气进行严肃质问,我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提示和批评。
  一次和神木中学毕业的校友一起去拜访他,黄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修建崭新的校区。其间有位学生的家长因为自家的孩子可能是违反了校规,寻求黄老师帮助,黄老师用简短明确的话语,让学生继续好好读书学习,看着家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动又感慨。是啊!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谁都会犯点错误,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需要完善补充,从而能够更加圆满起来。而现在社会上个别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开除学籍就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武断训斥,这会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留下怎样的遗憾与阴影呢!人一辈子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更何况是在人的青少年时期。黄老师总是以一颗博大慈爱的胸襟,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身边的人。每每在调离某一所学校时,总是有好多的师生眼含泪水,深深地在内心表达出对自己奋斗的“战友”不舍与留恋。这都是他日积月累相处出来的深情厚谊,让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也是他高大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他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在每位孩子身上,在更多的时间里,他会深入调查研究,不间断的深入探访,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让每一名老师都能幸福健康快乐地在大家庭里工作生活,他呕心沥血四处奔忙,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仁爱博学进步向上是他的教育理念,也是行动守则。理想与信念已坚定地铸立在他的胸前,弹指一挥间,他已经在教育这条战线上奋斗过了很多个日日夜夜。人生旅途,匆忙走过四季,但黄老师的生命已如夏花般绚丽精彩。
  他是我人生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上的不竭源泉。是我生命中一盏不灭的灯火,照耀着我一路前进。让我永远去感念——这样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惬意情感。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风雨桥、鼓楼、寨门、吊脚楼、萨坛……穿越古老岁月,静默成湖南通道县坪坦侗寨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嵌在一个山间盆地的田坝中,一条清凌凌的平坦河小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潺潺流水、浓浓稻香把世外所有的喧嚣融化成一片澄净,撑起的天空,宛如一条硕大的蓝色伞裙。  如老龙似的普济桥盘亘在小河上,这座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的桥梁建筑“活化石”风雨桥,桥面和桥身的杉木板经过几百年风雨的
期刊
记得那是1971年7月初的一天早晨,一轮红日东方升起,蓝天白云,牛羊漫山遍野,骏马奔驰,碧波荡漾的乌拉盖河水流向远方,一望无际辽阔的天边草原格外壮美,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时,天边草原乌拉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八连一阵嘹亮的军号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气氛,八连驻扎在原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西15公里的胡稍庙旧址(当时的五十一团八连驻地)。当时,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乘坐着一辆军用卡车
期刊
鳥鸣啾啾,清风徐来,夏阳撒下林荫,盛大的云影一幕接一幕的变换着优雅的舞姿翻飞舞蹈,一缕缕从割草机的刀刃下弥漫开来的青草芳香直入鼻息,感觉像是置身一望无垠的麦田,使人忘了来路,亦忘记归途。栖身于城市一隅,偶得这一席静雅清凉之地,内心无比惬意闲适。  凝望太平古塔,与塔柏比肩。这先贤遗留下来的瑰宝,一身低调的卡其色长袍,在翠柏的印衬下,古朴庄重,透射出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那先辈辛勤忙碌的建造画面恍
期刊
六月下旬,我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时间到了。  在有关部门的公众号里看到,今日针新冠疫苗各接种点继续开放,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免预约,凭第一针接种凭证、粤康码绿码即可去接种。  收到这个信息我十分高兴,因打第一针时我颇经周折。几次到明富昌体育馆接种点,均见注射疫苗的队伍排成长龙,九曲十八弯,见首不见尾,估计排到深夜也轮不到我,只好悻悻而歸。六月上旬,为了避免人员扎堆,有关部门规定接种疫苗要预约。但每到
期刊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
期刊
自从来城里居住,回桐城农村老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节前夕,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全家五口人同坐一辆小车,赶回家乡。上山做完清明,然后应邀到就近的亲朋戚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吆喝大家一起“回家看看”。  是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家中二十多年前盖的两层小楼依旧静静的坐卧在那里,像盘腿打坐的禅师,清冷寂寞。家中老人均已过世,大门紧锁。门邻乡亲,大都没人在家。白色的小车停在屋后的河
期刊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
期刊
一  北风凛冽,破残军旗猎猎作响。血流成河,邗国大地一片狼藉。  丢盔卸甲,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夫差站在尸体隆起的高地,衣襟飘飞。仰天大笑,挥剑东指“此地筑邗沟,通长江淮河,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银色宝剑闪出阴寒之气。回首又道:“人道邗地玉树琼花天下绝,在朕邗城殿后辟一园子,朕北平中原归而赏花!”  二  御花园中,暖风熏人。杨广信步园中,满眼飞琼淡泞,玉树琼花。  “白嫩之间透着些许金
期刊
小時候缺衣少吃,杏子没等黄了就被孩子们给下了。四月初八刚过,杏花也没落多久,满树的青杏挂满枝头,绿绿的,嫩嫩的,酸不溜溜的,孩子们就开始惦记它了。  那时的杏树也少,有的人家门前有一两株算是好人家了,杏子成了“奇珍异宝”,所以只要杏子挂了枝,主人家就特别留心,尤其是杏子快黄的时候,主人就会二十四小时看护,要么人睡在树下,要么把大黄狗拴在树旁。记得小学上学时路过村里一家人家,我们管主人叫贵成叔,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