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的案例分析及反思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案例背景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有其历史的必要性,现实的必须性及未来的必然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如学校都在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体,构建学校的“知识、技能和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创建“三位一体”的校外教学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还要创建更为全面灵活的评价体系和更高的专业素养。这些变革已经渗透到每门学科,同时体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在教育的变革不断发展,重视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是实现体育课程最终目标和价值的有效凭证。创新性的体育课堂从备课、实施和课后小结等反应创新性、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它为学生提供独特及开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善于观察、思考的表现时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的创新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氛围和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实践。
  2 事件描述
  教研活动中观看了何校长的一节《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篮球课,激情四射,精神饱满,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热身导入:何老师热身环节导入了创意跑:①行进间高低位运球、运球急停急起②双手拨球、各种绕环、左右手高低位运球,运球与慢跑的结合使慢跑不在单调与枯燥,为主教材的学习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实践探索:①复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及直线、左右移动中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提高学生体前变向运球的熟练度和体前变向运球时的肢体协调配合能力,进而检验学生对已学技能的掌握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打基础。
  ②利用拱桥、展板等多种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及防守下的换手运球动作有了表象认识,何老师耐心的围绕重点以小组练习的方式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完整动作,加强动作过程中的变相换手、蹬地跨步、侧身探肩、加速超越的动作意识。何老师强调两人一组实战运用变向换手、蹬地跨步、侧身探肩、加速超越的连贯协调的动作过程。
  体能提升:采用4站式循环训练法即左右侧向移动、抗阻跑、仰卧举腿传球、开合跳-摸高,结合多种运球的体能练习,强化学生在运动中的思维反应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和肢体力量及耐力,提高整个课堂练习密度,使学生在动感音乐的引领下尽情的挑战自我。
  3 案例分析
  3.1 优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关键在于全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人发展的活动过程。何明校长在课堂中多是运用语言引导、肢体引领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和技能的体魄,而非语言的强制要求,促进师生平等和谐关系。何老师的创意跑代替了传统的跑,让学生敢于创新,老师由主讲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的被动式的接受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兴趣下的自由式体育课堂一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明确的学习及教学目标,能实现强健体魄为目的的课堂。在新课标实施中尝试性运用教育技术下的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教学模式之长,重新整合教师的自我授课风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可操作、可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 展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何校长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激发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枯燥的篮球运球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2.1 教学的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的模式的综合运用中使学生最终由被动变主动学习,从生理需求到终身意识的培养,真正运用教学模式而非模式的概念化,最终改善教学质量。
  3.2.2 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何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对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完整动作加以整体阐述,加强动作过程中的变相换手、蹬地跨步、侧身探肩、加速超越的动作意识。在体能训练提高方面也非单调枯燥的一味练习,而是将学生的律动感和体质健康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体现体育方法、体育活动及体育经验。体育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个体需求,社会的体育发展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依据,运动内容的拓展呈多样化趋势,凸显健身性、娱乐性和终身性以及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
  3.3 信息技术的辅助应用
  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高效的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已学知识了解教材重难点,更好的分析课堂效应,帮助教师更完美的展示技术动作细节,提高教学效果。何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对运球有了更直观的表象认识,如很多技术动作在快速奔跑、跳跃过程中瞬间动作,使用传统教法学生很难看清楚,这时如果引入多媒体,多次回放并给学生分析分解动作以及直观的整体动作,进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更好的掌握技術动作要领。课堂中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创造与改革,全面实现教学价值所在。
  4 案例反思
  4.1 体育课堂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里无论哪门学科都要注重学生大脑的开发,体育学科也一样。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的认知和实践力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师不要一味让学生学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反应及时引导孩子们思考。体育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也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交织活动,是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感知度,增强理解力,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4.2 发挥一物多用性,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中器材的选择应坚持一物多用的原则,在不同的场景中同样的器材达到不同的目的这才是真实的体育课。同时在我们的一些展示课中老师选择了大量的器材但有的器材一节课就仅用过一次,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与资源。教师应明确一节好课不是器材越多越好,充分挖掘器材的多功能性。我就要向何老师学习一个篮球贯穿整个课堂,无论是主教材,还是热身、体能训练还是整理活动,篮球的用处不可忽视。主教材的辅助工具拱桥或者篮筐等在综合体能等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4.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等于技术简单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即简单地在教学中播放几段录像或几个好课件,这样的理解与新课标理念相差甚远。教育技术中的信息应用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细致的安排,它是辅助我们教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为了创设高效能的体育课堂性方法,达到最优秀的教学效应。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作用于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锦上添花,是对学生更好的诠释知识技能,更直观方便的了解教材。教师只有不断自我更新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革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结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体育课堂进而创设更新的教学方式,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4.4 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育
  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手段。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标准示范,简明扼要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传授学生的不仅是简单的动作及技术要领,更重要的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是多媒体等手段无法表现的。因此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可创新并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方式。
  创新式教育应以创新精神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独立的实践能力,这是我们教师实行创新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要创新教学,就必须让创新先发展自我,充实自我,才可以让自我工作有新高度,只有树立正确的创新知识意识才可在教学中展示创造的一面。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1 科学、技術与社会概述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通常缩写STS,是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一门以科学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领域,至二十世纪末期已经变得更加显学,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日益成为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在国家的综合国力中日益成为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但是,科学技术并不是一个独立而孤
期刊
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发现化学学习中的趣味性,进而提升自身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本文以中学化学的“趣味”课堂为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除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进程,所以老师应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改进和完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整体框架已基本构建的前提下,课改应实现三个转移: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应由宏观管理走向微观的课堂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应由自上而下的大规模集中培训,转向上下结合的常规校本研训;“质量工程”的重点,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由“达标”、“复核”走向常规化的“课例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新要求了,而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学需要,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究。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高考数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考数学题型越来越贴近生活,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的问题。数形结合是高考数学考查热点,在立体几何、函数和数列等题型中有着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题,稳步提升学生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把这一思想渗透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向量、集合和三角函数等板块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数量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快捷的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它的出现迅速提高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宽广的道路。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不仅仅包括规范教师行为的教师观,还包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以人为本提升小学体育训练质量的实践探究策略。  新形势下的体育教育制度改革中,小学体育训练不单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多的是拓展
期刊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战术意识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良好的体育战术能够提高学生的默契配合程度,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学习训练配合、落实教学,积极参与实战三方面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能力,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体育战术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十分重要,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等运动,良好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优质化,如何才能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其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引起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个别化教育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命题。文章基于对校情和学情的分析,对小学生个别化教育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小学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由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教学目标中的“双基”改为“四基”,强调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试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