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于《集合》复习课学案导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探讨了学案导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力图树立“为学而导”“以导促学”“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等基本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优质化,提高教师导学育人的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有利于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导学案;学案导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要求人才必须是终生学习型的,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人类的发展才不会因为知识的滞后而带来阻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人才、知识永葆青春的法宝。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各种教育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盲目性,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学生的自觉性差、行为散漫;再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学习效率低下。
  二、导学案的定义及优势
  导学案是一个集预习、质疑、探究、笔记、训练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文本,也是师生之间开展“导”和“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互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学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为学生主学服务的。学生的主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所谓学生的主学,即它的学习就是纯粹意义上的自学了。
  学案导学是路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宗旨。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变教为导其目的在于更有效、更高质量地育人。育人是育全面发展之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初探及实践过程
  本案例以笔者参加学校近日举行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来探究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和实践过程。因为比赛日期正是教学计划中《集合》复习阶段,所以选择了《集合》这个课题来设计导学案。现把学案导学模式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1.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1)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是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在上《集合》这一堂复习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巩固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经过学生自主训练,强化分类讨论的思想,来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①理解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②熟练掌握集合的各种运算,能准确求集合的交、并、补集。③能综合运用集合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掌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学习重点: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的运用;学习难点:用数轴等图形解决交、并、补的运算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2)科学设置导学题目编写导学案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数学教学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以往教师直接把真理、结论告诉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所以在设置导学案的题目时,应该从设置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掌握知识。
  (3)导学与自学的引导
  导学案编好后应该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作相应的指导。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准确地找出知识点,并在书上勾画出来,并填写在导学案上;二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录或记号。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做初步的尝试。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知识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2.导学案的课堂实践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发学案让学生自己初步完成,内容为:
  集合的基础知识
  ①集合的含义及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集合的子集,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③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集、补集。
  课前练习题
  (2)课堂交流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为本,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互动性,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导学案的操作理念是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进程和即时表现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个性发展为目标,以自主探究、参与互动、发现巩固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我将课堂交给学生,我只作适当的引导。
  学生1勇敢地站起来(听课老师12位)点评了第①题:集合M是求值域的数集,且范围为(1,+∞),集合N是求定义域的数集,且范围为(-∞,3),那么M补集与集合N的交集为(-∞,1)。回答得很好!
  为了加强对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的理解,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我运用了题组训练模式。
  其中③④题是新授课时错的比较多的两道题目。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解答过程,余下学生在座位上练习,我巡视。5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做完了!大家一起来点评黑板上的过程。学习方法,核对自己的答案。
  黑板板演過程如下:(略)
  第③题板演的学生运用的是平常教学中一直被认可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答的。可是此题讲评结束后,学生2提供了自己不同的解法。她利用极限的思想将集合A、B中x分别取0和无穷大很快地得到了集合A、B的范围,这一方法的给出得到了全体同学倾慕的目光。我看得出这目光学生2很受用,她快乐地坐下来了,脸上灿若夏花!   受此影响,学生3很积极地站起来,快乐地表达了课前练习题第②题是直线x=2与函数的交点问题,此题的本质是映射的概念问题,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3)初步效果
  整堂课下来,教师讲评占用的时间不足10分钟,教学的重心是学生将自己做的导学案的内容、心得在课堂上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完善自我,开拓思维。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中能体现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提高了解题速度,加强了书写规范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收获了成长的勇气和信心。
  公开课后,评委们也给了中肯的评价!如,评委老师1说:利用导学案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就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高起来了!评委老师2这样评道:你们班学生思维很活跃也很自信啊!评委老师3:对题目的设置有难有易,老师引导得很好。总的来说评委们对笔者的这堂数学的学案导学课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要用这种模式。本届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奖项设置是一、二等奖各2名,据悉笔者的这堂课获得了校二等奖。
  四、导学案学习和运用三点启示
  本学期,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一年段学习导学案模式,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笔者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深刻反思这半年来学习并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几点重要的启示,请同行们一起探究。
  启示1:导学案给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反馈→自主探究→互动研讨→课堂训练→梳理提升
  在这5个环节中,预习反馈是实现导学案与新课堂衔接的首要环节,具有导入学习、引发思考、牵引互动、激发热情等预热功能;自主探究可以是预习反馈的深度反思和典型性问题的思考;互动探讨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有力保障,也是新课堂需要大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重要课题;课堂训练针对课前、课中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为强化学生的内容理解和能力提高而做的选择性的课堂训练题;梳理提升一般在自主探究與互动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启示2:让出讲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直接从教师或书本那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收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创设交流、探讨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听众,而是数学活动的主角,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示给大家。在交流切磋中可以集思广益,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使数学不再枯燥茫然。这种交流带给学生动力,甚至产生思考的冲动与欲望,在这种交流中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启示3:创设交流、探究平台,符合认知规律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教材,是经验的积累,是完美的化身,诸如例题书写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等,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人类最初认识、解决数学问题却经历了一个猜测—证明—失败—联想—再证明,直至成功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掘知识的原始来历,让他们去体会知识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失败、徘徊、走弯路,可以在教学中故意留一些美丽的错误,露一些马脚,留一些辫子,以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抓小辫”,要培养他们敢于猜想和联想的良好品质,在探索求知中去体会、去发掘数学知识的真谛,探求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任雪明.“114”导学模式管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求形如型函数的最值问题,思考这类题型时都会想到两边同时平方来去掉根号,若用这些方法解答则要进行两次平方才能将根号去掉,问题会变得更复杂,这种自然的解法显然不可取.  解决求型函数最值问题一般可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2)均值不等式;(3)三角代换;(4)向量不等式;(5)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对称;(6)导数,下面通过举例加以阐述.  小结:解答求的最值问题,要根据函数的结构特点,
期刊
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有理数与无理数》,无理数概念比较抽象,初一新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所以学生探究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看待与分析问题不深入,知识的系统性不完善,使得学生在无理数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  1.议
期刊
摘 要:文言文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中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直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板块。在朗读这个语言学习的基本手段日渐受到各种新兴教学技术排挤的今天,运用实验法,证明了三点:运用朗读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连续朗读次数必须大于2次,小于2次无效,5次以后提升空间不大;如果能跟随名家录音朗读,效果明显好于自己朗读。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朗读的重视。  关键词:朗读;文言文;阅读理解;重复次数;跟读  文
期刊
一、课前计划与课堂生成表现  目标:  ■  材料及教具:辅学案一份 多媒体教学平台  内容与方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主教行为:  1.编写《装在套子里的人》辅学案。  2.明确小组讨论的分组与考核方式。  3.观察各小组讨论进程并点拨关键问题。  4.汇总讨论结果并将之归纳总结为板书。  过程描述:(其中部分根据学生记录整理)  过程实录简要记录:
期刊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学会了应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由度量演进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度量和计算面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以便立足起点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模型。 
期刊
摘 要:教学中设置一些经过改编的试题“陷阱”,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处处闪现着大家的智慧。当自己和学生一道突破一个个难题时,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关键词:试题改编;函数图象;处境  日常教学中,爱动脑筋的老师常会对一些试题进行改编,时不时地给学生制造一些人为的“陷阱”,但是教师也会因为一时考虑不周,落入自己精心设计的“陷阱”,这时平静的课堂因为“陷阱”的存在而变得格
期刊
摘 要:随着反比例函数在考试中的增多及其综合性的增强,在复习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掌握基础、形成知识网络,利用基本的概念、性质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归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构建系统的模式,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复习;概念;性质;图像  反比例函数是近年来考试的重点,
期刊
从①式题目的类型以及学生做题的过程来讲,这道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道难题,学生大部分都做对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分数化成了小数来计算,而有的学生将小数化成了分数来计算,俗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殊途同归。最终大部分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答案。但是课后我反思:是转化成小数来算还是转化成分数算呢?转化成分数再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和学生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
期刊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识字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识字习惯,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识字教学应从课堂延伸出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小学阶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关键词:人文性;生活识字;书写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将直
期刊
摘 要:预设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高质量的预设能让课堂因预设而有序,因有效生成而精彩。  关键词:动态生成;课堂;精彩  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教学情境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课堂教学获得有效生成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