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讲的课文是老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可经过再次学习,我还是推翻了先前的设计,做出了二点变化。
  (一)联系古诗文,强调主题阅读;彰显传统文化,注重熏陶感染
  依据《课程标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两点,一是积累,二是读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以往,初中古诗文教学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认为初中生古诗文阅读
  水平不高,主要问题是没有系统教授文言语法知识。二是只看到古诗文的“语文”层面,忽略其“文化”的层面。其结果,学生积累、阅读数量不多,但对字词句理解的精准度却要求很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讽什么?”“怎么谏?”“讽谏的结果如何?”这些历来都是胸怀天下的谋臣志士的题中之义。从文本看,邹忌巧妙地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技巧,以家庭琐事类比朝廷大事,其要义在于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施政理念通俗化、生活化和简明化,这其中包含了邹忌的政治智慧和担当意识,也彰显出一位谋士与知识分子对于以齐威王为代表的国家的忠诚与责任。因此,邹忌就能在“三问”“三答”“三思”“三比”的说理流程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对齐威王思想和心灵防线的突破,成功地说服了他采取广开言路,改进国策的措施,形成了“三变”的良好局面,成就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的国家战略目标。
  由此,我联系了不同时期一篇同类文言文《淳于髡讽喻谏齐王》和一篇古诗《观刈麦》,提出问题:邹忌、淳于髡讽喻谏齐王,白居易写诗讽喻当政者,阅读本文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他们在讽喻方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将文言文放到传统文化的视域下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放在“文言文”的框框内。联系比较来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和担当抱负。并且联系《论语》和对联,理解齐王与邹忌的明君贤相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多角度解释“战胜于朝廷”这一现象的乐趣,体验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不同思维的乐趣,体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谛,体验多角度思考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参考近四年的中考试卷,调整问题设计的难度、内容、和形式,让平时的语文课堂和中考做出相应的联系,做到毕业班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中考不管怎么改革,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不能改变的。再好的课,学生不参与也是白搭。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是活泼生动的学习者,而不是可爱的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相互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对文章分析,老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和学生一道去感知、去领会、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努力寻求切入教材的方式,或关键词,辐射全篇,或寻找文眼,串联整体,或中间开花,兼顾首尾,或结尾切入,反溯全文。以上几种方法对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似乎都行。这时,我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更能让学生积极学习。
  我采用了从结尾切入,反溯全文的方法。上课伊始,我组织学生找文中的发生的怪事。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说为什么妻妾客一致认为本不如徐公美的邹忌美,有的提问,齐王为什么接受了邹忌的进谏,有的还说,邹忌堂堂的相国,怎么就会去和别人比美了呢?当然,还有同学说,为什么齐国不用兵就能一下征服四个国家呢?等等,这些提问,表现了学生的思考力,同时更重要的表现了学生的兴趣点。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接下来我便组织学生解决他们眼里的怪事,联系这些怪事,讨论这些怪事。最后,大家竟然一致认为这些怪事其实一点也不怪,有这样的明君贤相,齐国怎么有理由不强大呢?四国有什么理由不臣服呢?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感悟和体验,学生参与有积极性的课堂,才会好。
  (四)课堂教学的有趣味和有意思
  打个比方,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既要有趣味也要有意思。趣味让读者能下去,乐此不疲。有意思是读完了,还能回味,还想再读一遍。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觉得语文老师是否可以从文本本身魅力、课堂活动吸引力、教师个人魅力三方面做一下思考。
  我在这节课也是想体现有趣味和有意思这两点,不知妥当不妥当,我是这样设计的:主要体现在环节设置和活动形式。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环节,咄咄怪事(找怪事),怪事揭秘(为何怪),见怪不怪(其實不怪)。前两个环节采用团队合作比赛的活动提出并揭秘故事中的怪事。一方面,话题有趣,怪事揭秘无疑能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兴趣和好奇欲;另一方面,团队合作讨论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好的团队评价策略,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团队的建设,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文本研读、学生讨论,大家发现怪事一点也不怪,由此,学生从这个故事,联系生活,有了自己的启示,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在生活中有用的收获,这就是有意思。
  高效数学课堂模式探讨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武乡中学校 魏翠萍
  “1+1”学案模式课:一节自主课 + 一节展示课。
  一、“1+1”学案编写
  格式 要点
  【学习目标】 写清本学案要落实的知识点1~3个,不宜太多。
  【学法指导】或 【问题导学】 注重思维方向和思想方法的指导;
  切准要落实的知识技能核心、关键处提问。
  【题组学习】 师根据学情精选题组,分A组、B组、C组题
  A组基础3~4个,最差的学生也要落实;   B组能力2~3个,中等生全落实,差生尽量完成;
  C组拓展1~2个,优生落实,中等生慢慢落实。
  【归纳反思】 生独自归纳自己做题后的感受:知识工具;思想方法;易错易漏;自己的“卡口”如何突破;
  与师生交流后的收获:采纳不同的见解,优化思维。
  编学案要根据目标定内容,根据内容定题量,试题要有代表性,少而精,确保“1+1”能完成。【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有时可合并,二者要兼顾。
  二、自主课模式
  生独立完成学案(约30分钟)
  生活动:安静地、独立地思考完成学案,相当于一个限时训练。
  师活动:师来回细致地观察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督促生答题,另一方面了解学情。看速度、看准确度、看生思维优劣、看每题对生难易情况,看出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等。师要根据学情,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
  师点拨(约7分钟)
  师根据看到的情况,个别点拨(其他学生仍在独立完成):
  1.基础知识工具(如概念、公式、定理)有误的学生;
  2.大部分同学会而该生不会的;
  3.有好的思维方向而难以进一步突破的学生。
  通过师点拨,燃起学习中出现不同类型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约7分钟)
  1.小组内对答案,交换思维;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有人会,本组人就要会”;
  2.异组交流,组长间的交流。
  交流一题多解,不会的题突破口,三个“臭皮匠”看能否顶一个“诸葛亮”将不会的题“凑”出来。
  3.师适时地、平等地参与进去,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迸发出来。
  4.师布置下节课班级交流的内容、位置与展示学生(约1分钟)
  师整合学情,把能体现本学案思想方法的或一题多解的或思维有“卡口”的定为展示内容;
  遵循自愿展示的原则,确定展示人;
  重点内容,重点位置展示。
  三、展示课模式
  师培训学生
  师将要展示的题摘录出来后,本着生自愿的原则,让生自觉、自愿地承担展示任务。课下,让展示的学生先给师讲一遍,行的通过,否则,师顺着生的思维适当点拨;当生说不清时,师要耐心地引导生使其思维得以优化,让他再讲,直到师生达成共识为止。注意:展示的学生必须讲究效率,但师切记不能主宰生的思维。这一环节师可以一拨一拨地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到“善于发言”。积极上进的学生都会踊跃参加的。
  展什么、怎么展
  展什么:展重点、展难点 怎么展:重思维、重过程
  全会的,不展 师一定要把好关,确保人人会
  展重点内容中,一部分同学还不会的 课前到指定位置写好步骤或适当写步骤,重点突破时边讲边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的答案
  展难点,知识点复合多,无思维方向的 课前几乎不写,展示时先分析题,带领同学们从分析中找到思维方向,理清思维的几个层次,然后一层一层的写好步骤,从而突破难点,提升大家的思维品质
  每位学生展示完成后,都要说“大家还有别的见解吗?(或还有疑问吗?)有请下一位”,这时其他同学听后,有的大有收获,有的见解不同会形成一种质疑,讲错时同学们还会及时纠正等等,一种充满生机、充满思维碰撞的课堂自然形成!
  师作用
  师生首先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师针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有必要时也应及时点拨、完善、拓展,尤其本节错误之处,最好及时纠正。其次,师必须发挥好课堂的主导作用,学生难以形成的知识体系或思想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归纳反思,重建知识体系
  针对老师学案中设计的【学法指导】或【问题导学】,切中问题的实质来归纳、总结,从知识点到思想方法言简意赅。
  四、实践后感受
  编“1+1”学案对教师要求很高。先要研究新课标和高考,从做大量的高考题中找准考向,定下教学目标,结合学情,精选题组。这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编出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好学案。
  自主课上老师一点也不轻松,师不能坐着而要不停的“看”,并要“看”出学情,整合信息,定出展示目标;同时,这也是一个与学生思维碰撞、心心交流的过程,师的真诚会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正能量。
  展示课要想成功,而不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时间,教师课前必须培养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听后才能有收获,同时该生的综合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不论传统课堂还是课改课堂,学生课堂收获的多少是決定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要想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既需要教师科学地管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需要学生不懈的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地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将课堂知识内化为自我的知识技能。
  附学案:
  【学习目标】
  1.用活导数的几何意义;
  2.准确理解“用导函数 的正负来研究原函数 的增减”,并会对 灵活变形。
  【学法指导】
  1.用方程(组)思想思考求一个或几个量的值;
  2.积累求导后的变形方向;
  3.用心体会“卡口”处自己到底缺少什么?
  【题组学习】
  1.设函数
  (A组1)(1)设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求a,b的值;
  (B组)(2)求 在 内的最小值.
  2.已知函数 满足
  (A组2、3)(1)求 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C组) (2)若 ,求 的最大值。
  【归纳反思】写在《学习报告本》上。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  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
期刊
十九大以后,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的发展需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的大力普及,随着课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也必须跟上教育的发展,现在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浅议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必须贯穿德育教学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又显示了它的艰巨性。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德”占首位。新课改形势下,学生的品行是否好,人格是否健全更是“人”的好坏的先决条件。道德水准的高
期刊
如今班级学生人数日益锐减,学生个性增强,导致班级的凝聚力也随之减弱,冲击原有的教学模式,而小班化物理教学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树立责任意识,当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对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第一,与学生深层交往,了解学生特点的能力。第二,分层次设计教学的能力。第三
期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并非易事,转化好一个后进生也是一件困难的事。身为教师,总是想尽办法,把每一位下层生转化过来。我在班主任生涯中,面对后进生多。虽然不同阶段,后进生的情况也各不尽相同。而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大同小异,以真情关爱,给后进生的温暖,有一定收获。  首先,要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各种基本情况,找准转化切入口。  在人的发展潜能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班主任
期刊
所谓“特殊学生”是指在思想、行为、心理上不同于一般学生的个体。由于上述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人格格不入,因而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却和其他成员一样都需要关爱。因而在对待这群特殊的群体时,要善于掌握实施特殊的爱的尺度和艺术。  因为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
期刊
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规律,为使受教育者具 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期刊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与人合作。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所谓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指的就是学会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谈
期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德育工作者,我也深切认识到:只有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围绕生活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求得德育实效。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他们进行生活化的德育,其主题与素材自然来源于生活。对他们的德育活动,不仅要在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校外生活中展开;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因此
期刊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開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说,好老师的眼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成了知识“信息源”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