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具体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注重生态景观建设,有效提升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质量。本文将对生态设计原理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展开一番探讨。
【关键词】 生态设计原理;新农村景观建设;作用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民的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具体推进之中,因种种因素的存在,譬如规划设计不合理等,导致了局部农村生态景观遭到破坏,还造成了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的大量流失。因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的内涵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媒介工具有意识地对物质世界通过主观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加工和创造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或是达到某种审美理想,它可以通过设计者这一纽带将许多不同领域的概念物质联系起来。作为生态设计,它是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创造性活动,在进行这一创造的过程中,必须与生态环境相配合,尽量减少人的能动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对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一切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尽可能达到利用最大化。同时还要保证动物和植物等一切自然元素的健康形态,并且,生态设计要达到优化人的生存环境,兼顾城市美化的作用。
生态设计无大小。在生态设计过程中,即使是表现在非常小的方面也应该将其自然生态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性包括在生态设计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专业设计人员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畅想,不仅表现在城市宏观方面,城市微观的景观设计也包括在内;它还包括城市建筑师对建筑采用的材料,以及城市建筑群,因为建筑群是城市地标的最大景观;并且,工业产业中的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对材料的使用应该是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物质。总而言之,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是一个逐渐对自然环境适应的过程,需要考虑设计这一创造性活动对原来环境的影响,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三、新农村景观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体现的是美的、健康的、和谐的等这一系列特征,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亮丽的、质朴的、高能的、和谐的、永不停止发展脚步的新农村。在改造新农村景观时,要做到模拟自然的生态结构,尽量还原自然,对自然环境做一个最为真实的生态原貌。因为其实质是异质性,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为基点,进行选择性改造、全面性保护和局部完善。
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景观设计须以保护农村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准则,在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维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产环境。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时候,要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最大力度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尽可能做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让人们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保障人工与自然之间空间的连续性。
3.以人为本原则
当今时代的建设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求,创建宜人、冶人的高品味空间环境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根本原则。满足人在活动时的要求、给人以舒适宽敞的尺度标准、推动人的精神道德提升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者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和视角来考虑现代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与运用,为人们创造出宜居、实用的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应该使村民获得相对应的场所感、人身安全感和私人领域感。
4.深入挖掘风土文化原则
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应深入挖掘农村风土文化内涵,关注人与场所的关系,尊重人们的真实体验,让我们能够碰触到历史的脉络。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应该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应借探索与时俱进的农村发展策略与契机的东风,为积极向上的农村发展提供积极稳定的因素,并且达到提高经济活力的目的。新农村景观设计要与农村历史一脉相承。既要尊重历史、传统,认真分析一个农村历史文化、自身特色和活力,又要认清楚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时间性差异,并摒弃落后的东西,坚持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使农村风土文化的历史光辉得以传承、发展和延续。
四、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农村景观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上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盲目进行村庄景观整治,使得村庄城市化、面具化,破坏乡村的生态系统。一些地方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法套用到农村的空间环境中,优美弯曲的道路、河流被笔直的马路、河道所替代,城市广场、城市草坪、城市建筑被不加选择地搬到了农村,致使农村丧失了原有的结构肌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
片面追求农居的“新形象”,而忽略了农居的节能环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大造“宽马路,大洋房”。一栋栋别墅组成的村镇,并没有从农民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反而给乡村生态和乡土景观遗产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建设”。
五、生态设计原理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表现
1.注重道路系统的完善和保护
传统的农村社区不需要通车,村内道路也较狭窄,且弯曲不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流、车流明显增多,传统的道路系统已显然不能满足新农村社区的发展需求。为了尽量降低建筑的拆迁量,应规划相应的绕村公路与连村公路,以解决原生态农村面貌与现代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在庭院、公园铺设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当地石材,同时还应加强对一些废旧石材的应用。为了增加铺装的透气性与透水性,还应尽量降低对混凝土的使用。在靠近山体一侧不设置花池绿带,并增加道路宽度,在原道路外侧种植树木,以起到良好的交通安全作用;在道路外侧设置侧石,以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
2.注重对住宅景观的保护、调整与绿化
在规划住宅周边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原来住宅的特点,并尽量保持原有住宅的结构。针对山区丘陵地带的村落而言,在进行景观规划建设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并以现有的绿色山体为背景,凸显出山体特色,并在公共区域、道路两旁等位置种植以乡村植被为主的植物。同时,还应合理运用生态学原理,注重节约型景观绿化建设,并在一些关键的交叉路口设置公共绿地和小广场,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在植物造景时,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配置植物材料,并坚持生态优先与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考虑林木与草地所形成空间形式的变化,尽可能地增加林下空间的利用率。在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时令花卉的使用,选择耐寒、耐盐碱植物,在提升景观规划效果的同时,降低景观养护成本。
3.完善景观结构规划建设
在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稳定、完善。而通常的做法是加强对斑块、廊道的规划建设,将乡村的绿地、河流等每一处景观融入到完整的景观结构之中,并根据乡村现状来确定最佳的斑块位置与边界,最终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动态自然景观。
六、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设计原理对新农村景观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健康和积极的新农村景观设计与自然生态设计的支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农村景观设计师要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引起充分地注意,力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农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祝小凤,王滔,胡烯锐,张坤.新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机.2010(09):117-119
[2]王婷,李松志.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演变——以江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30-14031
[3]谷康,李淑娟,王志楠,曹静怡.基于生态学、社会学和美学的新农村景观规划[J].规划师.2010(06):45-49
[4]田密蜜,赵衡宇.探索新農村景观建设中的生态观[J].华中建筑.2010(04):111-113
【关键词】 生态设计原理;新农村景观建设;作用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民的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具体推进之中,因种种因素的存在,譬如规划设计不合理等,导致了局部农村生态景观遭到破坏,还造成了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的大量流失。因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的内涵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媒介工具有意识地对物质世界通过主观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加工和创造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或是达到某种审美理想,它可以通过设计者这一纽带将许多不同领域的概念物质联系起来。作为生态设计,它是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创造性活动,在进行这一创造的过程中,必须与生态环境相配合,尽量减少人的能动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对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一切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尽可能达到利用最大化。同时还要保证动物和植物等一切自然元素的健康形态,并且,生态设计要达到优化人的生存环境,兼顾城市美化的作用。
生态设计无大小。在生态设计过程中,即使是表现在非常小的方面也应该将其自然生态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性包括在生态设计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专业设计人员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畅想,不仅表现在城市宏观方面,城市微观的景观设计也包括在内;它还包括城市建筑师对建筑采用的材料,以及城市建筑群,因为建筑群是城市地标的最大景观;并且,工业产业中的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对材料的使用应该是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物质。总而言之,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是一个逐渐对自然环境适应的过程,需要考虑设计这一创造性活动对原来环境的影响,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三、新农村景观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体现的是美的、健康的、和谐的等这一系列特征,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亮丽的、质朴的、高能的、和谐的、永不停止发展脚步的新农村。在改造新农村景观时,要做到模拟自然的生态结构,尽量还原自然,对自然环境做一个最为真实的生态原貌。因为其实质是异质性,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为基点,进行选择性改造、全面性保护和局部完善。
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景观设计须以保护农村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准则,在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维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产环境。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时候,要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最大力度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尽可能做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让人们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保障人工与自然之间空间的连续性。
3.以人为本原则
当今时代的建设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求,创建宜人、冶人的高品味空间环境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根本原则。满足人在活动时的要求、给人以舒适宽敞的尺度标准、推动人的精神道德提升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者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和视角来考虑现代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与运用,为人们创造出宜居、实用的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应该使村民获得相对应的场所感、人身安全感和私人领域感。
4.深入挖掘风土文化原则
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应深入挖掘农村风土文化内涵,关注人与场所的关系,尊重人们的真实体验,让我们能够碰触到历史的脉络。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应该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应借探索与时俱进的农村发展策略与契机的东风,为积极向上的农村发展提供积极稳定的因素,并且达到提高经济活力的目的。新农村景观设计要与农村历史一脉相承。既要尊重历史、传统,认真分析一个农村历史文化、自身特色和活力,又要认清楚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时间性差异,并摒弃落后的东西,坚持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使农村风土文化的历史光辉得以传承、发展和延续。
四、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农村景观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上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盲目进行村庄景观整治,使得村庄城市化、面具化,破坏乡村的生态系统。一些地方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法套用到农村的空间环境中,优美弯曲的道路、河流被笔直的马路、河道所替代,城市广场、城市草坪、城市建筑被不加选择地搬到了农村,致使农村丧失了原有的结构肌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
片面追求农居的“新形象”,而忽略了农居的节能环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大造“宽马路,大洋房”。一栋栋别墅组成的村镇,并没有从农民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反而给乡村生态和乡土景观遗产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建设”。
五、生态设计原理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表现
1.注重道路系统的完善和保护
传统的农村社区不需要通车,村内道路也较狭窄,且弯曲不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流、车流明显增多,传统的道路系统已显然不能满足新农村社区的发展需求。为了尽量降低建筑的拆迁量,应规划相应的绕村公路与连村公路,以解决原生态农村面貌与现代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在庭院、公园铺设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当地石材,同时还应加强对一些废旧石材的应用。为了增加铺装的透气性与透水性,还应尽量降低对混凝土的使用。在靠近山体一侧不设置花池绿带,并增加道路宽度,在原道路外侧种植树木,以起到良好的交通安全作用;在道路外侧设置侧石,以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
2.注重对住宅景观的保护、调整与绿化
在规划住宅周边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原来住宅的特点,并尽量保持原有住宅的结构。针对山区丘陵地带的村落而言,在进行景观规划建设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并以现有的绿色山体为背景,凸显出山体特色,并在公共区域、道路两旁等位置种植以乡村植被为主的植物。同时,还应合理运用生态学原理,注重节约型景观绿化建设,并在一些关键的交叉路口设置公共绿地和小广场,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在植物造景时,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配置植物材料,并坚持生态优先与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考虑林木与草地所形成空间形式的变化,尽可能地增加林下空间的利用率。在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时令花卉的使用,选择耐寒、耐盐碱植物,在提升景观规划效果的同时,降低景观养护成本。
3.完善景观结构规划建设
在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稳定、完善。而通常的做法是加强对斑块、廊道的规划建设,将乡村的绿地、河流等每一处景观融入到完整的景观结构之中,并根据乡村现状来确定最佳的斑块位置与边界,最终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动态自然景观。
六、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设计原理对新农村景观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健康和积极的新农村景观设计与自然生态设计的支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农村景观设计师要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引起充分地注意,力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农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祝小凤,王滔,胡烯锐,张坤.新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机.2010(09):117-119
[2]王婷,李松志.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演变——以江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30-14031
[3]谷康,李淑娟,王志楠,曹静怡.基于生态学、社会学和美学的新农村景观规划[J].规划师.2010(06):45-49
[4]田密蜜,赵衡宇.探索新農村景观建设中的生态观[J].华中建筑.2010(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