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粘附分子与皮肤病理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介绍了正常角朊细胞表达的粘附分子以及某些皮肤疾病状态下有关粘附分子的变化。

其他文献
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是判断银屑病病情的传统指标,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一些实验室指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银屑病病情。正确分析认识这些指标,为今后结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法更准确的评判及预测银屑病病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少有研究证明氟尿嘧啶或化学剥脱治疗光线性角化病(AK)的远期疗效。作者曾比较了中、深度化学剥脱与局部氟尿嘧啶的常规方法对泛发性面部AK的疗效和安全性。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淋球菌外膜蛋白结构改变所致的膜通透性下降、细菌对药物的摄取减少,可能是导致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种重要机制,而最新研究表明:C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与淋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之间密切相关。
作者在用肉毒杆菌毒素成功治疗了1例掌部多汗症患者后,又对其他类型的局限性多汗进行了疗效观察。方法及结果:11例成年患者,7例为腋窝多汗,2例掌部多汗,1例腋窝及掌部多汗,1例掌跖多汗。腋窝多汗每例皮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平均剂量是358MU;掌部多汗,每例注射367MU;跖部多汗,剂量是42和48MU。
期刊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常见病,临床有证据支持该病与糠秕马拉色菌显著相关,又因SD患者在HIV感染者中更多见,所以提出了免疫缺陷可能导致SD的假说。先前的一些对SD免疫系统的研究结果有许多争议,现从对糠秕马拉色菌免疫反应的测定来说明免疫反应的改变能否引起SD。
锂剂的主要皮肤副作用是引起银屑病加重或恶化。虽然目前的发现表明免疫学机理在银屑病病因学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但锂剂对银屑病影响的病理机理尚不甚了解。
从甲癣到甲真菌病是对甲的真菌感染的认识走向深入的缩影。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甲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还是一个难点。本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致病菌种、病情和患者经济状况。此外,甲癣如此,皮肤癣菌病是否也有发展为皮肤真菌病的必要呢?
酒渣鼻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新近发现酒渣鼻患者胃液中幽门螺旋杆菌(Hp)的检出率很高,提示两者有一定联系。已证实口服甲硝唑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分离物和血清中Hp亦减少。
期刊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组轻度外伤后出现大疱、糜烂并留有萎缩性瘢痕的遗传性皮肤病。在临床上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超微结构示大疱发生于基底膜致密板下带,由锚定原纤维的数量、质量改变所致。锚定原纤维的主要成分Ⅷ型胶原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21,基因组DNA已被克隆、测序。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病进行的大量家系研究,使得产前诊断更加准确、快捷,并为今后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通常认为慢性荨麻疹大多数为特发性,近来通过研究发现食物是该病的诱因。若饮食中不含防腐剂、色素和天然假变应原,在进食这种饮食后从第3周起,73%的患者能保持至少6个月不发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