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第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它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直观展示,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感性、更生动。多媒体使抽象的讲解过程更为直观、感性、生动,使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第三、强化拓展,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实现读写结合。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的重要。
  关键词: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伴随着《红楼梦》凄婉哀怨的主题曲《枉凝眉》,笔者开始教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一课。对黛玉、香菱这两位悲情的女子,初中生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贬辱、折磨的香菱更是知之甚少。而作为名著教学,分析本文所涉及的两个重要人物——黛玉、香菱的性格特征是必不可少的,节选的《香菱学诗》部分又是通过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及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三易其稿最终写作成功,从而探讨写诗“不以词害义”“若有了新词,格调规矩竟是末事”的写作技巧,这样大容量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学生们恐怕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借助多媒体播放《叹香菱》和《葬花吟》,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方便学生深切地了解黛玉、香菱这两位悲情女子的性格特征,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使我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让我和我的学生收获了属于我们的语文的知识、语文的快乐、语文的美丽,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从内心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才会是一种享受,学习效果也才会事半功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上,毋庸置疑,多媒体以它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
  (一)借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教学《香菱学诗》时,在播放了《红楼梦》凄婉哀怨的主题曲《枉凝眉》和《叹香菱》两个视频后,向同学们提问:一个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大观园中的首席才女,一个是冰雪聪明但却如此命舛的薄命女,她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交集呢?就这样,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轻而易举地就让学生喜欢上了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而又悲情的大观园的首席才女——黛玉和受尽贬辱、折磨但却冰雪聪明的香菱,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究大观园中两位悲情女子之间的故事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文的时候,通过彭丽媛《我爱你塞北的雪》的视频,展示了北方被层层叠叠的皑皑白雪包裹起来的冰雪天堂,再加上彭丽媛高端、大气的演唱,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描写到的世界;教学《散步》时,笔者通过让学生听《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来开启教学;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笔者通过让学生先欣赏电影《城南旧事》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笔者将天上的云制作成动画引导学生对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可以说,不论是文情并茂的散文,还是含蓄典雅的诗歌,抑或是有些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笔者都会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使用多媒体讲解散文、诗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雾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伴随着笔者制作的PPT课件及笔者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被笔者带到了吴均《山中杂诗》中的世外桃源般的优美意境中,从而很自然地感悟到了诗人幽居山中的恬淡、超然。
  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使学生体会到了春草“春风吹又生”的欣欣向荣;春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春风如母亲般的温柔;春雨滋润万物的静默的美丽意境……学生投入地听,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意境中笔者成功地完成了《春》这篇经典美文的学习。
  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丰衣足食,很难体会到背影中所呈现的父子之间的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所以在讲解“望父买橘”这一经典段落时,笔者先给学生看了《背影》的感人视频,然后才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一经典段落。
  二、直观展示,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感性、更生动
  在教学相对感性的语文学科过程中,同样会碰到一些抽象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丰子恺的《竹影》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文中爸爸在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时候,打了个比方,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其实是想告诉儿子西洋画注重写实,强调形似;而中国画重写意,讲究神似。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如果不借助多媒体,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写实”,什么是“写意”,而通过多媒体对比展示几组西洋画和中国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初一上学期学习的《咏雪》中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柳絮因风起”的意境回顾,教学中的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情况更多地体现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借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直观、感性、生动,从而让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三、强化拓展,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实现读写结合
  如果一定要说多媒体在语文的哪个版块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无疑就是积累、拓展这个版块了。可以说没有积累、拓展,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积累、拓展很多程度上要通过多媒体完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多媒体的积累、拓展应用在以下方面。
  (一)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类文比较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之后,笔者总会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类文比较阅读,这样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作了龙应台《目送》的训练;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笔者给学生做了《常春藤》的类文训练……通过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大量的类文训练,同学们的阅读素养及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佳句、佳段的积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完魏巍《我的老师》后,学生积累了“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有关赞美老师的名句。在学完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后,学生积累了“1.圆滑就是能让人满怀憧憬的走向地狱。2.态度决定一切。3.我喜欢猪。狗崇拜人类。猫鄙视人类。猪对我们一视同仁。”等丘吉尔的名言。
  利用多媒体进行佳句积累,更体现在笔者给学生写作前的作文指导和写作后的作文评讲上。在指导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笔者给学生推荐了“1.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2.鸦有反哺义,羊知跪乳恩。3.百善孝为先。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等优美的佳句。为了指导学生精心打造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笔者还从学生的作文里选了“1.从来没有如此想你,在这样静谧的夜里,从来没有如此的感动,在寂寞的流年里。(开头)——在这样一个无月无风又静谧的夜晚,叫我如何不想一直藏在我心间的你,一直站在我心尖的你。(结尾)2.风吹到眼睛想你,看到闪烁的路灯想你,下起雨想你,你在我身边还是想你。(开头)——在这个如水般微凉的夜晚里,叫我如何不想你。(结尾)3.岁月,从黑发中流过,将黑发,一点点染白。(开头)——任时光匆匆,也带不走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结尾)”等优美佳句来加以润色。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因它的直观性、形象性及大容量,完成了笔者以前的语文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利用多媒体,笔者收获了语文的知识、语文的快乐、语文的美丽。当然,在教学中如何适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将是笔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四川省威远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课内选段】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
期刊
一天晚上,笔者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要上的课——练习4。在备课时,笔者发现“处处留心”模块中的一个问题值得探究:“睡”是“目”“垂”,也就是闭眼,“醒”为什么不用目字旁却用酉字旁呢?于是,笔者特地查阅资料,终于弄明白了“醒”的意思。“醒”左边的“酉”与酒有关,右边的“星”意为“半明半暗的状态、星夜状态”,“酉”与“星”组合起来表示“从醉酒状态向神志清爽状态过渡”。  第二天,笔者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
期刊
【文题亮相】  做人,得有点癖好,这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名人雅士的共识。陆羽有茶癖,米芾有石癖,陶渊明有菊癖,郑板桥有竹癖,嵇康有打铁癖,连白居易都说“人皆有一癖,我癖在书章”。   生活中,每个人的“癖好”都各有差异,不同的癖好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人无癖,就会活得百无聊赖。但过度的“癖好”,有时也会毁掉一个人。   阅读上面的文字,以“癖好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题目
期刊
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平淡乏味,不能感染人,更不能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中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高尔基说过“写人物要让人物多行动少说话”,可见对人物动作详细描写的重要性。笔者据此设置了四个学习写作的环节:细观察、深体会、抒真情、说收获。分享四点心得:分解动作,细致描写;精选动词,表情达意;准确用词,一字传神;抓住特征,揭示性格。  透视体验一:细观察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
期刊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更是语言工作者。因为教师是凭语言吃饭的,是靠说话工作的,所以研究如何跟学生说话,应是教师的专业课;探究怎样与学生沟通,当是老师的必修课。说话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妙的艺术,要想精当地表达,有效地交流,就要研究说话的科学,探求交流规律;要想高水平地说话,高质量地沟通,就要探索说话艺术,掌握沟通诀窍。  原则上,要坚持“十不”:  一是不能指责质问。在孩子苦恼时,老师理应同情
期刊
【习作展示】  嘴角唇边的年味儿  苏茜楠  人都说,吃在西安,但我觉得过年时候,这种感觉更甚。   清晨,起个大早,来到回民街,到北小街买一二斤新出炉的酱香牛肉,到中大街买半斤粉蒸肉。回到家里,一拌,放点儿调料,再一蒸,还未出炉,那米香、肉香已从锅里飘了出来,让人垂涎三尺。出炉后夹进刚蒸好的荷叶饼里,再抹上一层豆瓣酱,那肉里流出的肉汁与豆瓣酱相结合,鲜、香,又有点辣,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舒展得恰
期刊
三、材料运用不当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使用材料、改造材料去论证中心观点的技能、技巧,还没有建立起使用材料中的重点语句、把握重心所在,从而分析论证中心观点的“思维与语感”的自觉机制。如《享受孤独》中的第一个论据:  中国的断臂维纳斯杨帆,九岁时因拉变压器拉线受伤,被截去双臂。她曾想就此了却生命,但她没有。她没有任何朋友,终日呆坐在家,她萌发了对十字绣的喜爱之情。很快,她就学会用双脚制作十字绣。她登
期刊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步履匆匆,面容憔悴,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沉思或担忧着什么。操场、教室、食堂、宿舍、卫生包干区、劳动场地……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必然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不错,他们就是班主任。既然这么辛苦,那他们的工作成效如何呢?与他们一交谈,你往往会发现他们有一肚子的苦水:“我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要命,可只要有一点儿疏忽班上就会出乱子。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学校的各项考核都与
期刊
【文题亮相】  成长是目标明确的坚定前行,也是在不断回望中变得更深情更稳健的过程。回望中,可以收藏美好,能够重温往事,进而总结经验,同时汲取教训,继而获得成长的动力。事实上,回望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记忆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
期刊
文题亮相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思路导引   1.认真审题,明确文体   从题目和材料来看,可写成具有一定寓意的记叙文,揭示月亮与人物、事件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也可写成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理的一种思考。   2.多方思考,把握含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