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构思能力提高之我见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此处“意”即文章的立意。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立意的基本要求是不仅要鲜明、准确、深刻,而且要有新颖性。要想使文章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必须培养学生在立意上求新颖性。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我以我手写我口,只要能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个性化作文教学一定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1、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
   人们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事情。但仅仅善于观察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从平淡的生活中提炼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要从平淡的事件中探求出独特的心理感受。
   2、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
   作文活动,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试想,从古至今,多少关于爱情、思乡、友情、人生观等方面的名篇佳作又何止千万,但常见的主题又只是那么几个,可见创新的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这里,笔者强调的是创新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比如什么日记体、小标题、实验报告等类型的,而更重要是内容上的创新,从日常的现象中体悟到生命本质的深意。
   二、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个性化作文与其说是构思的精巧,倒还不如说是表现角度的精巧。写个性化作文,选好角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角度会使人耳目一新,大有出奇制胜之效。文贵出新,文贵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从习惯的旧框框里跳出来,舍弃“庸人”的思路,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1、重视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有心理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本能上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与想象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多讲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文豪的创新活动,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其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脱衣、穿衣的细节刻画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比如王勃能把悲悲切切的有人送别的主题写得大气磅礴,发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之言就是一种创新。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与定向思维背道而驰一正一反的一种思维,也叫“反弹琵琶”式思维,此种思维是使立意新颖的关键思维,因为这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当发现这种思维时,老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如:在一次课前五分钟活动时,一个学生推荐了一篇自己阅读到的文章《挫折也是一笔财富》,听完此文老师首先赞扬了这个同学阅读文章的独特视角——能选出一篇立意上如此新颖的文章推荐给大家。这无异既肯定了该同学的思维能力,也肯定了能使文章立意新颖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因而学生们都会产生一种想掌握这种方法的想法。此时老师要借势引导:面对挫折常人会有什么样的心态?而此文中所反映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个问题学生能联系自己的感受对比谈出:面对挫折往往会让人产生厌恶、逃避等心态。而此文则是一种与此正好相反的心态。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其实面对生活我们的有些见解虽有理但体现出的并非一种积极的心态。若我们能把一些消极心态“反弹琵琶”式的感悟到其中所含的积极意义。那么此文就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然后老师可举几个接触过例子。如面对离别,更多的人是伤感,而王勃则用积极心态留传下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另外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行整理自己的日记寻找自己曾有过的思想火花——逆向思维,会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这一思维。
   三、要有独特的行文思路
   “文似看山不喜平”,成功的个性化作文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行文思路上。在记叙文中,独特的行文思路主要表现在其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因为其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如《荔枝蜜》一课,作者本来是想表现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开头却宕开一笔,写蜜蜂,并且是非常不喜欢蜜蜂,紧接着就开始写对蜜蜂态度的转变,在对蜜蜂态度的转变过程中,进而抒写对劳动人民的敬佩。这种行文思路可谓不拘一格,有着独特的思路。
   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打开思路
   面对同样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定会得到不同的观点,记得有一年中考的材料作文是关于鹰妈妈把幼鹰推下巢穴反而让幼鹰学会飞翔的事例,那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命题思路,从幼鹰的角度你会发现“挫折造就成功”的主题,从鹰妈妈的角度你会发现“不打不成材”的主题等等,不一而足。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反弹琵琶”出新意
   比如有人根据人们平时所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一俗语入手,提出“良药何必要苦口”的观点,立意就非常新颖,有着独特的魅力。
   3、指导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立论
   面对同样一个话题,固然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虽然有多个立论的角度,但是只有一个角度是最佳的,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佳的立论角度。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期刊
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写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那是绝对不行的。而在观察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
期刊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老师们都觉得有些辣手,这是因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任务大,学生学起来难度大,教师无论是从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师生情感态度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我们通常说,语文教学要抓好双基训练,即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训练呢?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段的识字与写字任务是:一册要求会认400字,会写100字;三册要求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对象为青少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对美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是中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诗的意境     一般认为“意境”的正式提出始自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作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我们,如何以学生学习的规律为依据,以书本为本,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育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务之急。对我们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
期刊
在古诗鉴赏中,有些意象有着固定的意思。千百年来,作为固定意思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传达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说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