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操作 兴趣 创新
初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0分钟开个好头。
二、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应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变得谨小慎微,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基于以上的原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适当强调,适当引导,及时观察学生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是不会出问题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如果我们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参与操作,而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教材,这和在岸上学游泳一样永远学不会。“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经常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美、体验美,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第一中学 )
关键词:信息技术 操作 兴趣 创新
初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0分钟开个好头。
二、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应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变得谨小慎微,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基于以上的原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适当强调,适当引导,及时观察学生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是不会出问题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如果我们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参与操作,而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教材,这和在岸上学游泳一样永远学不会。“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经常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美、体验美,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