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90年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装力量是苏联的国家标签,如同意识形态。是武装力量创建了苏联这个国家,同样,也是武装力量两次在大厦将倾之际保卫了苏联这个国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淬炼的苏联红军在之后长达四十年的冷战中成为整个欧洲挥之不去、闻之战栗的噩梦。但是苏联终归还是解体了,当堡垒从内部瓦解时,再强大的武装力量也无能为力。而在它消失二十年后,我们又能从通过红场的名叫俄罗斯国防军的武装力量身上看到当年苏联红军的影子,不管怎么说,镰刀斧头已经回到了俄罗斯军旗上。梅普组合意图通过对俄罗斯国家的“重新武装”,建立坚实的国家认同,赢得更大的世界政治话语权的目的已如囊中锥刺,呼之欲出。
  从苏联到俄罗斯.近一世纪的岁月里,军队—直,也从来就是这个北方大国兴亡的晴雨表。无论是1941年走过红场后立即奔赴战场。还是冷战时期的武力炫耀,抑或是十月革命90周年之际的复古游行。红场上行进的队列和刀枪如林已经成为一根窥豹之管,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国的兴衰。
  
  一个冬天的奇迹
  
  1941年的冬天,垒欧洲的目光都盯在莫斯科。
  希特勒说:“苏联就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只要在大门上踹上一脚,整座房子就会塌下来。”他还说,“德国的装甲部队将像快刀切牛油一样穿过苏联广阔的平原。”
  大门果然踹开了,550万德军兵分三路,突破了苏联国境防线,直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希特勒的第二句话也实现了,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以古德里安装甲军为先锋,沿明斯克至莫斯科的公路干线,拉起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
  


  6月29日,德军攻陷明斯克,7月15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台风”行动开始。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直逼莫斯科。
  古德里安和克莱斯勒的两个装甲军再次张开铁钳,中央集团军的步兵师充当铁砧,德军试图复制二战头两年里屡试不爽的钳形攻势。
  莫斯科已是危城。
  苏联政府各大机关迁往古比雪夫,大型机械厂和兵工厂去了乌拉尔山以东,连列宁的遗体都被搬到了2000公里外的秋明。军校的学员、莫斯科周围的民兵以及还未到征兵年龄的孩子都被组织起来保卫首都。
  但是统帅部留了下来,斯大林没有走。在苏联同家最接近失败的这个时刻,这位格鲁吉亚人展现了一位同家领袖应有的沉着、坚定和魄力。他深知莫斯科对于苏联和全体苏联人的意义,正如那位英勇的政委在维亚济马防御战中高喊的:“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斯大林把一个又一个的师派往莫斯科接近地,再从远东军区调来更多精锐师团,他要守住莫斯科,守住红场,守住卫国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希望。
  冬天的莫斯科弥漫着沉重,甚至是消极与失败主义的情绪。布雷思韦特(苏联解体时曾担任英国驻苏大使)在他的《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一书中曾写道,许多有关系的莫斯科人都想方设法地逃了出去,留下来的人有许多甚至悄悄地烧掉了党证,因为他们不相信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德军会失败,也不相信元气大伤的苏联红军、乳臭未千的军校生以及拿着一次大战武器的民兵能够保卫共和国首都。
  在这个冬天,萸斯科需要一个奇迹。
  1941年11月7日清晨。莫斯科上空飘着大雪,凛冽的寒风刮过城市。莫斯科人惊讶地发现,每年例行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如期在红场上演,仿怫这个国家没有深陷战争漩涡,仿佛几百万张牙舞爪的纳粹德军从未踏上过苏联领土一步。
  作家叶夫根尼扎哈罗维奇·沃罗比约夫当时是西方面军《红军真理报》的记者。他对那场震撼人心的阅兵式永远记忆犹新。
  “报社记者都集中在列宁墓的左侧。战前阅兵时,这里通常站的是外交官和武官。现在大使馆都撤往古比雪夫了。我们站得非常近,我甚至都能听见斯大林走上列宁墓上的主席台(那里的风看来比我们在下面站着的地方大)时说的话:‘风真厉害。’”
  “后来,斯大林为由于天气不好,敌人的飞机难于进攻而感到高兴,当雪越下越大的时候,他笑了笑对站在身边的人说:‘布尔什维克真走运,连上帝都帮他们。’谢·米·布琼尼检阅部队,帕-阿·阿尔捷米耶夫中将指挥阅兵部队。斯大林打破常规,亲自发表演讲。在这一天,他说出了让所有的人都永志不忘的话。”
  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阅兵式正式开始。
  这或许是苏联历史上最简陋、最“不堪人目”的一次阅兵。参阅部队根本没有进行过专门训练,他们排成参差不齐的方阵,迈着凌乱的步伐,甚至有点急匆匆的通过红场。这些战士——军事学校的学员、捷尔任斯基特种9币的几个团和莫斯科海军支队,全都荷枪实弹,身背行囊,他们从红场通过后就直奔莫斯科近郊的防御阵地。甚至其中一些步兵营还是从前线临时抽调回来参加阅兵式的.他们必须赶在德军发现异常之前返回他们的阵位。
  参加红场阅兵的坦克足有两百辆,其中还有不少重型坦克。这两个坦克旅只是途经莫斯科开往西线,被阅兵指挥部临时拉了“壮丁”。庆典前一天,这两个旅刚在环城铁路的火车站台上被卸下来,坦克群从红场直接驶向出发阵地。沃罗比约夫回忆道:“可能是为了缩短路程,今天坦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经过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开向滨河街,而是从宣喻台向左拐,经过伊里英卡大街和捷尔任斯基广场赶往列宁格勒公路、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和莫扎伊斯克公路。”
  整个阅兵队列里最扎眼的是莫斯科市民组成的民兵部队,别说走正步了,他们连统一的服装都没有。在苏联冬季的严寒里,民兵们拿到什么样的衣物就穿什么样的——短皮袄、短呢大衣,还有让人记起察里津时代(苏联国内战争时代)的老式军大衣,长筒靴、毡靴、带裹腿的半高腰鞋……带耳罩的软帽、布琼尼式军帽、带护耳的棉帽、带帽沿的便帽、羊皮高帽……”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步枪混杂着卡宾枪,很少的冲锋枪,没有反坦克枪。
  你绝不可能从这样的队列里找到威武雄壮,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甚至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队列水平可能连受过军训的中学生都不如。
  接下来的炮兵方阵简直让人心酸,这些隆隆驶过红场的大炮,差不多都是坐着时光机从时光隧道里穿越出来的。这些曾经功勋卓著的大炮来自“奥恰科夫和征服克里木时代”,它们早该去博物馆颐享天年了。如今却重披战衣,再上沙场。
  从阅兵场直接开上战场,这不仅是苏联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世界历史上恐怕也很难找到第二次。
  1941年的红场大阅兵展示的是勇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勇气。百万德军兵临城下,前锋部队离莫斯科仅有70公里,而国家元首依然坚守都城,并且敢于在公共场合露面,举行规模庞大的庆典。德国轰炸机随时可能临空,阅兵式也可能会被第五纵队破坏,甚至参阅部队荷枪实弹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国家元首不敢登上检阅台。但斯大林有这个勇气,对比—下1940年的法国政府,你就知道为什么苏联人能打赢莫斯科保卫战,而法国却需要美国人去解放了。   
  那些被高举的和被弃置的旗
  
  1945年以前,红场阅兵每年有两次,一次是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一次是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但在1945年,这个惯例被打破了。
  1945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四周年的这一天,斯大林发布命令:“为庆祝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兹定于1945年6月24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作战部队、海军部队、莫斯科卫戍部队胜利阅兵式。参加胜利阅兵式的队伍,包括各方面军混成团、国防委员会混成团、海军混成团、各军事院校及奠斯科卫戍部队混成团。在举行胜利阅兵式时,由我的助理、苏联元帅朱可夫负责检阅,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负责指挥。”
  用2200万人的鲜血换来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只有具备厚重历史感的红场大阅兵能够配得起。
  苏军总参谋部很快制定出了阅兵实施方案并向各方面军发布,其中混成团的规格和要求是:每个混成团由1000名士兵组成,另有旗手36名、10名候补。混成团指挥员共19人,包括团长1名、副团长2名、团参谋长1名、营长5名、连长10名。参加阅兵式的人员应从在战斗中表现最为突出并获得过战功奖章的官兵中选拔。各方面军司令和空军、装甲兵的全体集团军指挥员都必须参加阅兵式。混成团须携带36面在作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集团军一级的军旗以及所有在战场上缴获的敌人集团军一级的军旗来莫斯科。
  据叶廖缅科元帅回忆说:“他们特别关心过混成团通过红场时所举的战旗。因为这360面旗帜中的每一面都代表着某个部队、兵团、每一面旗帜都被勇士们的鲜血染红、都走过了无比艰难的路程: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从高加索山麓和革命摇篮列宁格勒到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维也纳和贝尔格莱德、柏林和布拉格。”这些旗帜中有一面最为特殊,它在1945年4月30日被红军战士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尖顶。红旗在法西斯的巢穴上飘扬的景象被定格为影像,成为全世界人民关于二次世界大战集体记忆中胜利的代名词。1945年5月20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柏林举行隆重仪式。将这面胜利的旗帜转交别尔扎林上将带往莫斯科。
  6月24日虽然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但莫斯科红场的气氛无比热烈。
  9点左右,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的代表、各界代表人士及各国外交和军事使团官员登上列宁墓检阅台。9点45分,以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大元帅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治成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出现在列宁墓上,墓前专门的观礼台上站着苏联武装力量的将军们。
  10时整,朱可夫元帅随着克里姆林宫钟楼的钟声出现在红场上,在“立正、阅兵式开始”口令发出后,自鸣钟敲响10下,军乐队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荣啊:俄罗斯人民》,朱可夫元帅骑白色战马通过斯帕斯基门进入红场,阅兵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向朱可夫报告:“苏联元帅同志,现役部队、海军部队和莫斯科卫戍部队参加阅兵式的队伍已组建完毕,请检阅!”
  10时15分,朱可夫发表简短的阅兵演说,高度赞扬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历史性功绩:“在这激烈残酷的会战中,我们需要英勇的战友——我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牺牲了。今天,在这盛大的欢庆日子里,我们谨向他们表示伟大而崇高的敬意,光荣永远属于在保卫我们苏维埃祖国战斗中捐躯的英雄们!” 首先进入红场的是苏联元帅基里尔·梅列茨科夫率领的卡列累利方面军混成团,这位农民的儿子带领他的部队曾经在气候极其恶劣的极圈地区作战。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受命指挥远东第一方面军出兵中国东北。该方队的旗手中包括曾消灭过200名以上德军的机枪手奥金佐夫上士和苏联英雄舒梅伊科中校。
  10时45分,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混成团通过检阅台,领队为方面军副司令库兹马·特鲁布尼科夫上将。这支部队的司令正是这场阅兵的指挥者—一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从围歼斯大林格勒顽敌开始,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部队就开始成为红军杀伤力最强的部队。
  11时零5分,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在司令安德列·叶廖缅科大将率领下接受检阅。在第十八集团军鲜红的军旗下,站着本集团军的政治部主任,日后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11时20分,海军混成团,团长为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的苏联英雄法捷耶夫海军少将。方队中包含了各大舰队和分舰队的代表。
  在阅兵的最后时刻,在那些高扬着的战棋之后,红军士兵将两百多面缴获的纳粹军旗抛掷在列宁墓脚下,其中包括一面“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军旗。斩将夺旗之后的不屑一顾,这是苏联红军在它历史的巅峰时刻向世界展示它的高傲和气魄。红场上空的骗局
  二战结束以后,苏联改变了之前的阅兵惯例,将五一国际劳动节改为大型游行庆祝活动。而5月9日则作为卫国战争胜利日取代五一劳动节成为苏联法定的阅兵庆祝日。
  1954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9周年纪念日。红场阅兵循惯例举行。这一天,参加阅兵的苏联空军震惊了全世界。
  一种翼展长达40米的巨型四发轰炸机在米格-17战斗机的护航下组成编队,掠过红场上空。当这种巨型飞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苏联民众群情振奋,这毕竟是苏联自己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而更让人惊讶的是,编队一个接一个,似乎永无止境,震耳欲聋的声浪淹没了整个红场。
  坐在观礼台上的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查尔斯·泰勒的脸都白了,他很清楚他看到了什么——数百架先进的喷气战略轰炸机,一支足以摧毁欧洲、攻击美国的战略空军。
  阅兵一结束,他便火速向五角大楼报告。这个爆炸性的情报几乎把五角大楼和白宫掀了个底儿朝天。1949年苏联打破了美国核讹诈的局面,但在核武器载具上—直落后于美国。而1954年红场阅兵的惊人景象让美国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核弹威胁,美苏之间出现了事实上的“轰炸机差距”。苏联阅兵后不到一周,五角大楼立即启动了所有的情报侦察手段。
  1954年5月8日早7时,美国战略空军第91侦察联队驻英国费尔福德皇家空军基地的一架RB-47E侦察机对苏联基地展开侦察。事后,美国声称RB-47E带回的情报表明,飞过红场的是米亚贝舍夫设计局研制的M-4“野牛”战略轰炸机。为了弥补“轰炸机差距”,美国迅速研制了B-52战略轰炸机,作为“野牛”机群的制衡力量。但美国人没想到的是,B-52的对手纯粹是子虚乌有,“野牛”确实研制出来了,但基本不具备洲际轰炸能力,而且在研制过程中技术难题不断并且—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克服。苏联战略空军装备的M-4轰炸机数量极为不多,赫鲁晓夫只不过给美国人玩儿了一次兵不厌诈的戏码。当天,在红场阅兵式上,M-4在飞越红场后绕了一个大圈子,折回来再度通场,几十架“野牛”制造了数百架战略轰炸机飞越红场的假象。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红场阅兵逐渐成为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的组成部分,冷战如火如荼的年代,任何新式武器从军事角度讲都需要高度保密,以便在可能到来的战争中攻敌不备。但政 治、外交以及美苏双方核恐怖平衡的现实又要求两国需要不时公开最新军事技术,以达到威慑敌对阵营,为谈判桌增加筹码的目的。红场阅兵也由此成为苏联最新式武器的“首映式”,其中就有曾经让北约在七十年代极度紧张的T-72主战坦克。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不仅在国力上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且在与美国的冷战中是取得了主动地位。那是一个苏联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尽管在国内,政治和经济矛盾已经开始发酵,但至少在表面上,这是一个主宰着全球政治话语权的超级大国。而在勃式刻意扩大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上,苏联红军的威望和自豪感也达到了顶峰。
  198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65周年阅兵式。这是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最后一次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勃列日涅夫因为在阅兵现场受了几个小时冻,参加完此次阅兵几天后就因病去世了。此后苏联红场阅兵和之后的游行庆祝活动时间被缩短。
  
  一个大国的背影
   随着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苏联政坛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执掌大印,又在两年内先后去世。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苏联也步入了它的最后岁月。
  1990年5月9日庆祝卫国战争胜利45周年阅兵式是苏联解体前最后一次胜利日阅兵。戈尔巴乔夫在列宁墓上检阅了部队。在重装备分列式时,还有数百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坦克、装甲车、炮车等旧式装备率先列队快速通过列宁墓检阅台。
  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73周年阅兵式是在政府克服反对派的重重干扰与阻挠后才勉强举办的。为阻挠此次阅兵,一些反对派人士在阅兵训练期间,曾一度拦截参加排练的坦克,更有甚者竟然直接躺在了坦克履带前。
  1991年5月9日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46周年阅兵式。苏联政府允许反对派当天到红场示威游行。那一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面对反对派震耳欲聋的抗议口号和巨幅的抗议标语,被迫走下列宁墓,返回了克里姆林宫。
  而原计划随后举行的红场阅兵也被迫取消。
  苏联终于解体了’在它存在了79年后。
  


  红场也变得安静下来,红军方阵曾经在这里踏晌而震动四方的脚步声不见了,军人们忙着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碾压过红场的坦克履带也停了下来,曾经陈兵中欧,让北约成员国夜不能寐的装甲集群安静地呆在旷野上生着锈。
  500万红军不存在了,远去的不仅仅是红场阅兵,还有一个大国的背影。
  
  红场不是用来怀旧的
  
  从1991年到1995年,红场阅兵武停了四年,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竭尽全力要在各个方面与苏联划清界限。新俄罗斯在向西方式民主看齐,并以民主改革换取曾经的敌人的金元援助。带有浓厚冷战苏联色彩、有炫耀武力之嫌的红场阅兵是与民主化进程背道而驰的。
  直到1995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俄罗斯分别在红场和莫斯科俯首山胜利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卫国战争老兵纪念阅兵式和俄罗斯武装力量阅兵式。应邀前来的各国元首抹不开卫国战争纪念的面子,参加了老兵纪念阅兵式,但拒绝参加随后俄军的亮相,原因是车臣战争。除战略火箭军之外倾巢而出的俄罗斯军队唱了一出完金意义上的独角戏。这是俄罗斯领导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列宁墓上检阅部队,此后历次的红场阅兵都是在列宁墓前搭建领导人临时检阅台,列宁墓检阅台则被废弃。
  一年之后,俄罗斯终于在红场恢复了武装力量的阅兵式,但参加阅兵的只有规模缩小的徒步方队,所有重武器全部缺席。这一情况_直持续到2008年。整整十三年间,在红场上行进的俄罗斯军队成了_一支“裸奔”的武装。
  这十余年也是俄罗斯军队最最苦难的时期,军队规模一缩再缩,军费一减再减。陆军十年没有更新过主战装备,飞机没有备件只能呆在机窝里生锈,舰队甚至付不起战备巡逻的油料费。红场阅兵成了一种太奢侈的非理性消费。强硬如普京,也照样得在卢布面前服软。
  与经济一起堕落的还有信仰与国家认同。尽管叶利钦高呼;“摧毁苏联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更多的俄罗斯人对此并不认同。在经历了对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否定后,被淹没在经济萎缩和信仰危机中的俄罗斯开始反思和怀念。在抽样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苏联是俄罗斯漫长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十月革命的爆发既不是什么“历史的偶然”,也不是什么“上帝的笔误”,而是历史进程之必然。即使是斯大林时期,令人们联想到的也不单是专制和恐惧,还有秩序、爱国主义、国家威信和民族自豪感。新俄罗斯的寡头政治和特权阶层的金融垄断让普通俄罗斯人愈发地怀念起苏联时代的“平等”。“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残酷现实的映照下,前苏联的生活被上一层选择性记忆的光环,变成了童年的时光、梦想的家园。
  而美国条件苛刻的援助,北约心怀不轨的东扩,俄罗斯日益被压缩和消解的生存空间与国际事务话语权,严峻的现实逼迫普京政府180度大转弯,转而向俄罗斯的传统寻求身份认同,向前苏联的历史-和形象寻求国家凝聚力。于是那些曾经无人照料、生活无着的卫国战争老兵被“收集”起来,搬到了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阅兵的聚光灯下。
  在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面前,2500名卫国战争老兵身着当年的军装乘坐军用卡车,按照1945年6月24El胜利阅兵式时的顺序从检阅台前通过。那一刻。俄罗斯与苏联的形象合二为一,卫国战争胜利的荣光洋溢在每一名老兵还有普京的脸上。只是,两年之后,美国人还是把导弹防御系统架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也就在这一年,普京政府不顾意识形态的差异,对“十月革命”进行了变相的官方认同。2005年修订的联邦法律《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和纪念日》的规定,从2005年起,11月7日重新被当作十月革命节(现称为十月革命日)来庆祝,但这一天首次不再是休息日。该法律还将11月7日定为军人荣誉日。
  尽管普京政府特意解释说今后每年11月7日由举行的官方阅兵并不是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而是为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大阅兵。但俄罗斯民众仍然将之视为“十月革命节”阅兵式的延续。在参观阅兵式的人群中,俄罗斯打出了这样的标语——“爷爷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红场阅兵的怀旧意味达到了顶点。 但红场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怀旧的地方。
  2008年5月9日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3周年阅兵式。俄罗斯陆海空三军的重装备时隔13后再一次在红场上轧轧驶过。在数十个军人徒步方队正步走过列宁墓前的检阅台之后100多台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防空导弹发射车、多管火箭炮、地地导弹等重装备列队快速通过红场,天空中掠过的是包括苏27在内的30多架空军战机。
  2009年5月9日上午10点整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阅兵式正式在莫斯科红场开始,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和莫斯科军区司令格拉西莫夫分别乘敞篷吉尔轿车检阅受阅官兵。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及其他领导人胸佩黄黑条纹相间的乔治丝带出席本次阅兵式。莫斯科卫戍部队近9000名官兵分列不同的大型方阵,在雄壮的军乐伴奏下迈着整齐的正步走过红场。随后,坦克、装甲车、自走炮、防空车、火箭炮、飞弹等110台重装备列队快速通过红场。之后还进行了空军70多架战机的检阅。阅兵式持续了约1小时,这是自199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阅兵式之后俄联邦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胜利日阅兵式,阅兵徒步方阵已经扩大到苏联时期的规模,展示的武器数量比往年多出一倍。最为重要的是,这次阅兵式并没有往年历次阅兵的历史部分,而是直接开始了俄罗斯现代武装力量的展示。
  就在方阵通过红场的时候,普京号称卖掉克宫也要造出来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正在大洋深处的某个地方进行着自1991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威慑巡逻。
  也许历史不能重复,苏联时代红场的荣光无法复制,但怀旧已经结束,新的俄罗斯的武装力量上路了。
其他文献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纪念典礼。在时隔10年的大规模阅兵中,陆海空的最新锐的武器逐次登场。被认为将日本、美国也纳入射程之内的新型导弹也被展示,解放军的装备现代化向全世界进行了展示。    战略核武器、国防能力的证明    在超过了50种装备登场亮相的阅兵式的压台戏,是装载着全长13米巨大战略导弹的12辆大型运载车。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大约20万观众的鼓掌和欢呼声达到了
期刊
“政治就是爱”日本相鸠山由纪夫    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日本于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提名并选出新首相。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这个声称“政治就是爱”的民主党人就此走在世界各国媒体的聚光灯下。  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其祖父是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外祖父石桥正二郎是著名企业普利司通的创始人,父亲鸠
期刊
中国高调展示军事建设成果    美联社9月13日  中国2009年国庆大阅兵将向世界人民呈现出一支拥有了最新战力的军队,向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宣告北京捍卫其国内外利益的决心。  过去二十年来,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支持下,中国军费一直不断提高,而此次预演中出现的这些武器系统正是中国多年来军事建设的成果。此次。中国领导人公开展示了解放军众多新式武器系统,反映了其对解放军战力的信任,也说明中国领导人相信解
期刊
在新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陆、海、空、天、电、网等诸领域以信息高科技支撑为重要时代特征勾勒出多维立体、纵横交错的新型作战平台,同时它们与信息化战争“保障链”相映生辉,全力驱动核心军事能力产生着巨大的飞跃。  综观当今信息化作战保障态势,呈现出“变革——反应——调整——变革”的高效能链式运动。战争中,从平台到保障链的全过程,要求必须做到:在军事决策上能够将物理域与信息域实现全程运用;在指挥作战上,
期刊
有一种炮,能把一个“铁坨坨”扔到400公里远的地方,并且把一栋大厦夷为平地。  有一种炮,能用一个鸡蛋那么重的弹丸轻松打穿2公分半厚的钢板。  有一种炮,它发射的炮弹拥有第一宇宙速度,可以像洲际导弹那样穿出大气层,再人大气层,在势能和动能之间来回切换。  这不是科幻,这是美国陆军实验室制造的“超现实”。而根据英国军事专家的预测,再等十年,我们就能看到安装这种主炮的全电驱逐舰向视距外目标开火,就能看
期刊
近年阿根廷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但该国不可能独身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根廷海军获得的经费一直不能满足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阿根廷海军想恢复到足够与巴西海军抗衡的实力几乎仍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82年的那场战争直接摧毁了曾经傲视南美的阿根廷舰队。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局部战争。从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中,英国对航母、核潜艇和远洋两栖舰艇的使用价值有了新的
期刊
当人们在银幕上看到纳米虫弹头差一点吞噬巴黎,请记住,这不仅仅是艺术与科学的幻想,正如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所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类也许能够研制出“难以有效防御”的先进武器,尖端的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纳米的诱惑    一纳米有多小?相当一根头发直径的6万分之一(十亿分之一米)。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早就预言:“未来科学的发展无非是继续向宏观世界和
期刊
本刊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总结国防教育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防教育活动的规律与特点和展望国防教育的未来趋势,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主办,本刊协办的“中国全民国防教育六十年”研讨会于近日在苏州东山召开。来自军内外研究机关和军事院校的四十多位国防教育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六十年来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国防观念演变和发展、当前国防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大中小学校国防教育的历史回
期刊
反物质武器仿佛从是一个很遥远的梦想,反对者嘲笑它是纸老虎,一种“思想武器”,但事实是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反物质,而且“湮灭”不会产生辐射或污染反物质炸弹将因此绕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拥有它的归家可以在局部冲突中随意使用这种威力超过原子弹10000俯的超级炸弹。    电影,游戏,还是真实    《天使与魔鬼》,一部很不怎么样的商业电影取了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名字。不错,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汤姆·汉克斯或者
期刊
印度学者称保持中印边界纠纷符合中国利益    印度派伊(NitinPal)、苏哈特·辛格(sushantKSingh)  如果中国对印发动战争将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其原因有二:首先两国作为核大国决定了常规军事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北京领导人也很难确定新德里是否会坚持其所作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其次,直接军事对抗——无论是否由中国发动——都不可避免地迫使印度走上与美国结盟的道路。这不仅会巩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