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蒙古族汉文诗歌漫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注重文化建设,创立了蒙古文字,产生了《蒙古秘史》这样的巨著。忽必烈更是标榜文治,注意学习高度发达的汉族文化。他选拔和重用汉族及其它各民族人才,建立学校,开科取士。科举考试主要用汉语。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蒙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一些蒙古上层统治者要想统治高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品位。人们赞美:“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壶是技艺
南瓜,亦称“蕃瓜”或“饭瓜”。它既可做菜,也可当饭吃.又是农家饲养牲畜的好饲料。经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造.以南瓜为题材的紫砂壶型制丰富多变.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据考.最早
<正> 本文以我们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积累的材料,即以清代满文文献中的词组或句子为依据,来讨论满语中的格位范畴。文中的大多数例句引自满文资料,少量引自满译汉籍。 格是语言中的语法范畴之一,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名词、代词(包括可作名词用的数词、形容词、动名词等)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类的种种关系。作为语言现象存在的格位范畴,在表现形式(即形态学方
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约为7000万亩.占全国油料面积的1/3。总产量为全国油料总产的48%。居油料作物之首。
在宜兴紫砂艺术园地里,千姿百态的紫砂壶艺术品有着圆器的珠润玉质、雄浑饱满,也有着方器的端庄典雅、刚柔相济。它们所表达的主题也像流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一样丰富多彩、
在浩瀚的艺术世界里,紫砂茗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它集技术、艺术和文化品位于一体,百花齐放、独领风骚.在从紫砂壶发展至今的近六百个年头中,历代制壶艺人充分
<正> 民族院校是为我国少数民族培养建设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对象和任务的不同,决定了民族院校公共哲学课的教学具有和其他院校不同的许多特点。努力研究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认真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的这项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只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正>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非学生母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的课程,在中央民族学院的教学中所占课时和学习人数都是相当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维族、哈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班次,汉语课时约占总学时的百分之四十,第一学年每周有二十个学时学习汉语。藏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班次,仅汉语文选一门课每周八小时就学习二年。干训部维族、藏族班的汉语课也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一半。预科汉语补习班,从它的名称就可看到它的学习目的和内容了。这是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团结关系不断加强,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不
【正】 少数民族美术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中国美术史如何看待民族美术的问题。以往各种版本的《中国美术史》(包括中国绘画史),在对待民族美术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妥之
1968年生于陶都宜兴,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专业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制作,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福君。经过二十多年的制壶实践,加之勤奋聪颖、勇于创作,作品线条明快、富含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