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考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和改善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策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环境、内容、载体、方式、对象等都发生深刻变化,这些给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应当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变化等,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
1 以哲学思想评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也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着功利主义严重、理想信念缺失、个人主义凸显、精神世界空虚、心理较为脆弱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等有所减弱,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有所增强。许多大学生贪图物质享乐,缺乏社会理想,将高收入、高低位、奢侈生活等作为人生理想。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时,许多大学生都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展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此外,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漠视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对集体活动常常抱着抵触情绪。有些大學生甚至模糊了善恶、是非观念,将勤俭节约看成小家子气、抠门等,将遵纪守法看成缺少开拓精神、循规蹈矩等,这些给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最后,许多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生活,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对学习和学业不感兴趣,不愿参与社会竞争。还有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玩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在玩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
2 以哲学思维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性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现实性基础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认识和理解“现实的个人”需要从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研究人、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为目的的社会科学,所以,应当将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心理变化、物质生活等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从这些主客观条件分析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社会理想等,采取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同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应当从经济体制、生产方式、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就当代中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社会阶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所以,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等方面出发,分析新的时代环境中大学生思政教育所发生的新变化,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首先,市场经济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是也给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等有所弱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肆意泛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渐渐消失,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大肆横行;理想主义、非功利思想等被看成异端,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受到宠爱,这些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新挑战。此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资料公有制“大一统”的局面逐渐解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等开始泛滥,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最后,全球化和信息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当前人类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导致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四处泛滥,从而恶化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环境。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交往方式等,如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变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
3 以哲学方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唯物辩证法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的灵魂”。唯物辩证法不仅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思维范式,也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以用联系普遍性原理、因果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唯物辩证法分析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径。
3.1 以对立统一规律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复合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正确面对共性和个性关系,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状况开展教育活动。应当理性看待经济成分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社会理想、价值信仰的深刻影响,从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思政教育现状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策略。比如,应当摒弃强制式、灌输式的思政教育策略,采用课题研究、实践调查、环境熏陶、思想诱导、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观点。还可以采用爱国主义征文大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敬业精神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共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个性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信仰、道德素质的差异性出发开展思政教育,选择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比如,针对大学生喜欢玩手机、上QQ、玩微信的客观现实,可以将微信公众号、手机QQ、思政教育网等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发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3.2 以内外因分析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影响因素,应当以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事物发展。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意识、性格特征等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依据,将社会环境、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校园环境等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据,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比如,针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活动,消解不良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再如,针对大学生年轻气盛、生活经验缺乏、思想单纯等心理及性格特点,应当多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各种丑恶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3.3 以质变量变规律把握思政教育的阶段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往往循环过程,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事物内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在质变以后事物又会进入新的量變阶段。质变量变规律告诉我们:应当坚持适度原则,在量变范围和限度内开展实践活动;当事物将要进入质变阶段时,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事物的性质改变;应当重视量的积累,将量的积累作为事物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科学运用质变量变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把握思政教育的阶段性。比如,在思想教育中发挥埋头苦干的精神,从点点滴滴的消失做起,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还应当敢于破旧立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将思政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思政教育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把握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看到时代发展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应当看到时代发展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燕连福.走向“对话教育”范式——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5).
[2] 程六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哲学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9).
[3] 温松.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理论版),2008(07).
[4] 刘守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6).
[5] 侯燕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祖策略的哲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作者简介:李庆利(1977-),女,河南濮阳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和改善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策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环境、内容、载体、方式、对象等都发生深刻变化,这些给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应当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变化等,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
1 以哲学思想评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也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着功利主义严重、理想信念缺失、个人主义凸显、精神世界空虚、心理较为脆弱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等有所减弱,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有所增强。许多大学生贪图物质享乐,缺乏社会理想,将高收入、高低位、奢侈生活等作为人生理想。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时,许多大学生都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展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此外,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漠视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对集体活动常常抱着抵触情绪。有些大學生甚至模糊了善恶、是非观念,将勤俭节约看成小家子气、抠门等,将遵纪守法看成缺少开拓精神、循规蹈矩等,这些给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最后,许多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生活,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对学习和学业不感兴趣,不愿参与社会竞争。还有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玩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在玩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
2 以哲学思维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性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现实性基础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认识和理解“现实的个人”需要从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研究人、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为目的的社会科学,所以,应当将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心理变化、物质生活等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从这些主客观条件分析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社会理想等,采取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同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应当从经济体制、生产方式、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就当代中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社会阶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所以,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等方面出发,分析新的时代环境中大学生思政教育所发生的新变化,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首先,市场经济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是也给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等有所弱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肆意泛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渐渐消失,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大肆横行;理想主义、非功利思想等被看成异端,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受到宠爱,这些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新挑战。此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资料公有制“大一统”的局面逐渐解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等开始泛滥,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最后,全球化和信息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当前人类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导致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四处泛滥,从而恶化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环境。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交往方式等,如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变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
3 以哲学方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唯物辩证法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的灵魂”。唯物辩证法不仅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思维范式,也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以用联系普遍性原理、因果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唯物辩证法分析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径。
3.1 以对立统一规律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复合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正确面对共性和个性关系,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状况开展教育活动。应当理性看待经济成分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社会理想、价值信仰的深刻影响,从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思政教育现状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策略。比如,应当摒弃强制式、灌输式的思政教育策略,采用课题研究、实践调查、环境熏陶、思想诱导、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观点。还可以采用爱国主义征文大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敬业精神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共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个性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信仰、道德素质的差异性出发开展思政教育,选择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比如,针对大学生喜欢玩手机、上QQ、玩微信的客观现实,可以将微信公众号、手机QQ、思政教育网等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发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3.2 以内外因分析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影响因素,应当以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事物发展。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意识、性格特征等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依据,将社会环境、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校园环境等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据,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充分结合起来,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比如,针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活动,消解不良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再如,针对大学生年轻气盛、生活经验缺乏、思想单纯等心理及性格特点,应当多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各种丑恶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3.3 以质变量变规律把握思政教育的阶段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往往循环过程,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事物内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在质变以后事物又会进入新的量變阶段。质变量变规律告诉我们:应当坚持适度原则,在量变范围和限度内开展实践活动;当事物将要进入质变阶段时,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事物的性质改变;应当重视量的积累,将量的积累作为事物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科学运用质变量变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把握思政教育的阶段性。比如,在思想教育中发挥埋头苦干的精神,从点点滴滴的消失做起,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还应当敢于破旧立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将思政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思政教育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把握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看到时代发展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应当看到时代发展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燕连福.走向“对话教育”范式——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5).
[2] 程六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哲学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9).
[3] 温松.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理论版),2008(07).
[4] 刘守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6).
[5] 侯燕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祖策略的哲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作者简介:李庆利(1977-),女,河南濮阳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