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借鉴价值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经济甚至政治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并迅速影响到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
  
  一 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 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住集体宿舍的学生经常发现个人物品失窃,导致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彼此无法信任。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情淡漠。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良,起因往往是交往双方不能以诚相待。
  2 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弄虚作假、抄袭作业、迟到早退等现象在许多学生的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作弊群体庞大,作弊方式层出不穷。还有些同学借找工作随便开个假就业证明便回家去了,目的只是逃避学习,逃避考试。
  3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大学生拖欠学费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中部分大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一些大学生甚至将家长让其交学费的钱用来买手机等高档消费品,就是不交学费。一些领取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讲信用,毕业以后就杳无音信了,贷款到期也不还。这种学生尽管数量不多,但却严重地破坏了大学生整体的信用形象。
  4 就业中的诚信缺失。为了找到一个待遇较高的单位,有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推荐表上做文章,伪造各种荣誉证书、社会实践经历,有的甚至篡改学习成绩以充实自己的求职材料。还有不少同学很早就与一些单位签定就业合同,之后却继续参加各种招聘会,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就随意毁约,让用人单位和高校非常头痛与无奈。
  5 网络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的匿名特点信口雌黄,随意发布虚假消息,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
  
  二 分析杜威的德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Deway)是现代美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道德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思想的一个中心环节,其德育目的、原则、方法也能为我国学校的诚信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1 杜威关于德育的概念阐述。杜威认为道德是在实现自身利益前提下的利他化,是一种发自日常生活的道德。德育的涵义是宽泛的,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中,不能限定在某个专属的领域。杜威提出的道德教育不是狭义上的道德教育,里面渗透了关于政治和思想的观点。所以,杜威关于“大德育”的观点可以为我们提供诚信教育方面的借鉴。
  2 杜威的德育目的——“培养合格公民的良好品格”。杜威在《教育中道德原理》一书中,通过区别“道德概念”(moral ideal)和“关于道德的概念”(ideals about morality)这两个概念来阐述自己关于德育目的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关于道德的观念”为目的,那么只需在学校的课程中设置道德课,直接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的知识和信息就行了。然而,这种不能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的“道德教育"3L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学校道德教育不应以灌输道德观念为目的。
  杜威从其民主理念出发,讨论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道德教育的目的,指出教育有三个要点:儿童生活、学校与教材、社会。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成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它必须执行其特殊职能以维持和增进社会生活与福利,必须服务于社会。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就是介乎儿童与成人社会之间的渡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名合格的公民。相应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应当是培养社会公民应具备的良好品格。
  3 杜威的德育原则——“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杜威由此认为道德品质是离不开行为的,不能把道德从行为中抽象出来孤立地进行培养,否则道德教育就成为空洞的说教。“知识不能和寻常的行为动机、人生观融为一体,道德就变成了道德说教。”离开了活动,优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形成的。
  4 杜威的德育途径和方式——“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杜威重视德育并以此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主要内容为:第一,应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而不必专门开设道德课程,因为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第二,杜威认为。当时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直接由教师来训练学生,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太多了。他认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因此,学校生活应是社会生活的简化。第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如果只给学生讲些规则、准则,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训练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像游泳学校的学生那样,在道德上“沉没”。
  
  三 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1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学校德育要与社会法制紧密结合,培养合格公民。“纪律、自然发展、文化修养、社会效益,这些都是道德的特性,都是教育工作所要促进的一个社会优秀成员的标志。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光做好人还不够,他还必须做一个有用的好人……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杜威看来,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良好公民的品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无疑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树立的目标就是从道德和法律范畴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诚实守信,成为合格的公民。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诚信在道德层面的涵义,却忽视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诚实……的见解,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杜威认为要使这些观念成为主动的观念,指导行为的动力。所以在学校里,师生都应该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其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来规范诚信。一方面,通过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另一方面,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违反诚信就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教育使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相辅相成,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2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将诚信融入课堂。“教育上合乎需要的一切目的和价值,它们自身就是合乎道德的,之所以还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这是由于狭隘的和说教式的道德观。”在杜威看来,学校不用专门设置德育课程进行专门训练,事实上德育在学校里无所不在,它的意 义受社会因素所制约,所以必须把它们与学生的现有能力与现实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把我们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用于学校工作的教材上面。如果将道德教育与社会标准分离开来,那是非常有害的。
  “关于大学的教育方面的工作:大部分都借助于理论、讲演、参考书进行教学而不是通过教学本身的实际工作。大学应当把它的一切资源供实验学校使用,对于发展有价值的教材和正确的方法有所贡献。”因此,高校应积极推动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加强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再次,要更新教育内容,实现传统态信向现代诚信的转型,汲取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中的有益成分,按照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等原则进行诚信教育。最后,要把握突出问题,讲究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重点在道德情感的内化。
  3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建立活动体验式的情景道德教育,实现诚信教育实践化。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该是在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该进行由直接的课堂教学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到间接的学校德育活动体验方式的转换。道德是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道德学习一定要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知识教条这种结果。如果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出发认同道德的合理性,那自然就会笃信笃行了。教育者应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来引起他们灵魂深处的触动,引发其思想或态度的积极变化,发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协调的过程,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虽然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但也离不开高校自身特有的先导触动作用。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文明窗口的作用,在自身的管理和办学方针上首先实现遵守诚信。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加强对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风范。再次,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因此,教职工在诚信方面要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良,社会诚信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63-64
  2 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教学研究,2006(2)
  3 罗石,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比较教育研究,1999(1)38
  4 李颉,杜威“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的评述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14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践中亟需大批拥有广博知识基础,既精通经济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承载着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专业教育功能,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经济法律知识是其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法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校本教材”的涵义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就是根据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
冯爱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主持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主编出版《星星论语》、《追寻孔子》等丛书。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校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我又是谁?要带着我的学校向哪里去?作为校长,我常常这样拷问自己,它们让我在根本性的追问中,进入一种哲学
作为民办高校教师,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民办高校课堂教学作以下探讨:    一 作为民办高校授课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水平结构,选择好对应的讲课方法,进而设计教案。尽量做到旧知识点的回忆和再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熟悉的知
随着中国正在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国际法(包括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也从一个边缘性学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学科.作为一名酷爱自己专业的大学教师,仅仅重视自己
伴随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评价”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体育教师的关注。《标准》中对课程评价的建议作出了与以往相比较大程度的改进,其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从“仅评价最终成绩”转向“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从“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转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从过去被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或日本、韩国而言起步较迟,正式在高等教育中涉及艺术设计课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速度与规模都很惊人,目前,发展形势可谓“遍地开花”。在这种“繁荣”的背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质量上出现了不少漏洞,尤其基础课教学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问题。    一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兴起的,是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中的一种。毕业后的学生承担着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任务,是科教兴国中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从课堂教学人手,建立一套具有一定指导思想和具体指标且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仅以考试、考查分数作为单一指标的评价模式,达到提高每位
背景帕金森病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大部分病例中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分子遗传学在寻找其病因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已发现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有10余种,其中有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一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健全保障机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第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