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的伦理意蕴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性的教化和道德之民的诞生以伦理的精神家园为始点.缺乏伦理认同和伦理信念,丧失伦理的精神家园,以抽象的道德自由遮蔽甚至取代精神归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伦理建设的重大难题和现实困境.故乡作为人们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本身就是伦理实体的一种现实样态;而在希腊语中被诠释为“返回家园”的乡愁(nostalgia)则是人们形成伦理信念与伦理认同的典型方式,是具有“精神”气质的伦理认同.“留住乡愁”为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的现代人开辟了一条回归伦理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为个体伦理造诣的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二语口语教学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来探究2009年至2020年期间国际二语口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共词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涵盖口语的特征、教师与学生的口语能力、口语产出、口语知识与技能;研究前沿主要包括语块与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跨语言影响、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与口语互动.
商品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发展,使作为现实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大众文化异化为一种意识形态奴役着人们的灵魂,掩盖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本质,加剧了大众对现存秩序的顺从.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法兰克福学派在援引和吸纳马克思、卢卡奇及弗洛伊德等思想的基础上,对大众文化内在的商品性、标准化和操纵性特征进行了一番系统而犀利的批判,形成了独特的建构路径.其批判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在开辟研究新视域、激发后世批判意识及提供文化研究新理路等多个层面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邓子恢作为中共党内著名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自中央苏区时期就十分注重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将其视作改善苏区经济民生,调节地方货币流通的重要手段,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良好成效,因此,中央苏区的金融实践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谱系的直接源头.新中国成立之后,不论主政中南大区(1949—1952)还是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1953—1962)乃至在生命中的最后10年(1962—1972),邓子恢都非常关心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演变,他强调农村金融不仅仅只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而是直接服务于国家工
新时代青年学生劳动精神塑造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典范、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和优化劳动关系构建等价值.文章从意识、物质、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构建青年学生劳动精神塑造的四重维度,并立足于家庭熏陶的基础作用、学校培养的主导作用、社会孕育的支持作用、企业辅助的主体作用和自我修养的本体功能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青年学生劳动精神塑造的具体路径.
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是一种感时忧国的拟实呈现,述说的不只是身体本身的故事,更是一种以想象中国的方式,让身体承载改造民族国家的欲念,为人类寻找光明之所在.我们经由身体探究鲁迅作品的叙事,试图从其作品中的自然身体、权力身体与开放身体去探析国民身体如何在鲁迅笔下展演成民族国家的建构.鲁迅以独特的心理感知与生存体验进行创作,体现了鲁迅对国民性的关注与思考,对传统社会文化的深刻省察和触及灵魂的深入剖析.
《红楼梦》呈现的贾宝玉、林黛玉“奇缘”,总体是由浪漫的“木石前盟”与现实的“青梅竹马”故事结合构成.小说以“宝黛”的“两小无猜”为叙述核心,以贾琏与王熙凤,司棋与潘又安,薛蟠与夏金桂等几对“鸳鸯”为侧面烘托,从而构筑了一个立体的叙述时空.“宝黛”“青梅竹马”故事的叙述核心是“真正的恋人乃是心灵的\'知己\',是相互之间的敬重和体贴关爱”.然而,大观园几乎所有“青梅竹马”的情侣均以悲剧而告终,它既体现真爱的难得,也象征了传统专制王朝下金钱和权势对真爱的压抑和阻碍.
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872年留美 幼童开启中国官派留学的序幕之后,中国人留学海外的热潮 从此一波接一波.对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史研究,李喜所教 授、周棉教授、田正平教授等领衔的研究团队巳经做出了丰 富的成果,要在这大师辈出、佳作良多的中国近代教育留学 史领域开辟新天地,殊为不易.
徐时栋,清代著名藏书家,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因排行十三,故又称徐十三.他是宁 波文化史上一个非常有分量的人物,集藏书家、朴学家、书法家、诗人、教育名师于一身.rn徐时栋生长在一个不适合读书和著书立说的时代.
期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本期作者就为什么要推进“四新”建设、什么是“四新”建设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阐释了各自的观点、见解和做法.主要观点有:(1)四新建设在推进人类科技文明进程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改革背后是知识生产范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四新建设需要强化能力变革、业务变革以及政策变革;(2)新工科建设需要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精准破解难题,大力探索实践;(3)新医科建设应在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强化内涵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新的发展策略;(4)以水产为代表的新农科在坚持质量建设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