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胆道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 :器官移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缺血性胆道损伤(ITBL)的临床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内镜治疗等方法为主,具有治疗策略单一、治疗方法难度大和医疗费用高的缺点,亟需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等特性,已然成为再生医学中组织和器官修复的潜在种子细胞.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MSC移植到ITBL动物模型后,不但可归巢到损伤区域,而且可通过抗凋亡、促血管新生等作用促进损伤胆道组织的修复,这表明MSC移植有望成为治疗ITBL的新策略.本文对MSC的生物学特性、MSC移植治疗ITBL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是标准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仍无法有效控制移植肾排斥反应,因此提出在移植前进行免疫诱导方案.免疫诱导治疗可推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应用时间,降低其使用剂量,减少术后短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改善受者中远期预后.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多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肾移
醛固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一种人类细胞内的多功能酶,广泛表达于肝脏、肺、前列腺、睾丸和乳腺组织等,主要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可以保护人体细胞.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发现,AKR1C3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等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AKR1C3还与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的耐药有关.深入研究AKR1C3及其抑制剂,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可能具
肿瘤相关糖抗原(tumo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s,TACAs)在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信号转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Globo H抗原作为肿瘤细胞膜表面重要的TACAs,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相关.Globo H抗肿瘤疫苗在乳腺癌主动免疫治疗中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将对Globo H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目的 运用两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预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子标志物,为胃癌lncRNA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图谱(TCGA)胃癌和癌旁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特征数据,针对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套索算法(LASSO)构建胃癌预后lncRNA模型,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Kaplan-Meier曲线评价模型,绘制单基因ROC曲线筛选预后lncRNA标志物,并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其可能靶基因.结果 纳入345例胃癌及32例癌
随着心脏移植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心脏移植例数和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显著提升.然而在心脏移植术后的不同阶段,仍然可出现移植心脏右心室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Quilty病变”、感染和以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TCAD)为特征的慢性排斥反应等一系列并发症.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EMB)技术的应用使得包括排斥反应在内的移植心脏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学特征得以观察和掌握,并成为移植心脏并发症最为准确的诊断手段.本文对移植心脏病理学研究的简史、心脏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其诊断标准以及移植
家属沟通是器官和组织捐献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捐献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更好地帮助潜在器官和组织捐献者家属了解法律赋予的器官捐献自主选择权利,提升家属沟通效率,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帮助相关从业者长期保持专业的工作状态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分享和总结各地最佳临床经验,共同商议并解决目前家属沟通面临的困难,在多方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特制订《器官和组织捐献家属沟通专家共识》.本共识以器官和组织捐献家属沟通的关键问题为导向,查阅相关文献,经多学科专家编写,并通过德尔菲投票方法达成共识,形成18个器官和组织捐献家属沟通关键元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肺癌诊断时已无手术指征,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L1(PD-1/PD-L1)阻断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然而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比例不高.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然而这一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尚在不断深入研
目的 探讨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合并的导管内癌(DCIS)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家三甲医院初治的1647例IBC-NST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CIS成分病理特点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含DCIS的单纯IBC-NST定义为I型.DCIS成分≤50%的IBC-NST定义为Ⅱ型.DCIS成分>50%的IBC-NST定义为Ⅲ型.结果 Ⅰ型约占29.81%(491/1647);Ⅱ型比例最高,约占58.53%(964/1647);Ⅲ型约占11.66%(192/1647).Ⅰ型IB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逐渐提高,然而术后长期免疫耐受的建立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枯否(Kupffer)细胞是一种组织驻留型巨噬细胞,常驻于肝脏当中,其可在肝移植术后向着不同方向极化,形成M1型Kupffer细胞和M2型Kupffer细胞.M1型Kupffer细胞具有促炎功能,M2型Kupffer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抑制M1型Kupffer细胞数量和功能,或者促使M2型Kupffer细胞数量增加和功能增强,有助于免疫耐受的建立.Kupffer细胞的极化受到诸多细胞因子和信号的调节,这为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结构护理模式在肺结核巩固治疗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强化饮食结构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健康行为[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M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营养状况[采用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PG?SGA)].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RHMS、SMS、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