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式PCR早期检测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

来源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ITS1-5.8S rRNA-ITS2巢式PCR法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敏感性及早期检测的评估.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大鼠分为7组,6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对照组则不予激素处理.自诱导开始第3周至第8周每周收集1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lung tissue,LT)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采用ITS1-5.8S rRNA-ITS2巢式PCR法扩增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RNA-ITS2,同时采用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法对第3周到第8周的大鼠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估巢式PCR技术的敏感性.结果 采用ITS1-5.8S rRNA-ITS2 巢式PCR 法对实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大鼠LT和BALF进行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依次为第3周20%(2/10)、0(0/10),第4周70%(7/10)、10%(1/10),第5周90%(9/10)、30%(3/10),第6周90%(9/10)、80%(8/10),第7周100%(10/10)、80%(8/10),第8周63%(5/8)、63%(5/8).而GMS染色镜检法仅于第5周开始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第6、7周包囊数最多.实验组大鼠诱导后的前4周无明显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体征,第5周后症状趋于明显.结论 ITS1-5.8S rRNA-ITS2巢式PCR法敏感性高,可在第3周后和无症状阶段实验大鼠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并且比镜检法早两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漏斗胸术后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漏斗胸术后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主题,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对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API20NE鉴定卡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2011~2014年临床共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65株,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占84.9%。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和心内科分别占51.7%、21.1%和12.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
关于行政管理费支出与行政效率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成果较少,但这不代表对于这一研究没有争论.文章通过分别与三个样本省份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回归分析,初步证明在东、中、西部
大学生选择职业过程中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着一些盲点,如自我认识不足,求职定位不准;目光短浅,只看钱途;脱离实际,期望过高等.出现这些盲点有其内在的因素,对此,教育工作者要
目的探讨病情程度评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00例,分别采用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标准和我院自制大兴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标准评估病情。结果3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33例入住ICU,死亡17例。大兴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标准和PSI评估标准分别有232例和106例属于低危组,分别占77.33%和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感染病区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SBAR沟通模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交接班表,应用于护士床边交接班.结果 使用交接班表进行床边交接
目的 探讨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30名护士,对其实施护士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门诊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