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以生动、独特的泥塑屹立世界艺术之林,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前几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曾专门对此考察。1998年秋,大批中外学者考察后赞叹:这简直是中国的“狮身人面像”和“第二兵马俑”。有人断言,用不了多久,它会放射出和“莫高文化”同样灿烂的光芒!
麦积奇观 令人叫绝
麦积山地处甘肃东部的天水境内。据考证,天水是秦始皇远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书记载,公元前138年、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时,他从长安出发的第一站就是“出陇西”(现在的天水),然后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跨越帕米尔高原,从而将黄河流域与地中海之间漫长的里程,贯穿成一条“古代公路”。麦积山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它属于黄河流域,但翻过山仅10公里就进入了长江流域。
公元2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辗转运到地中海东岸;同时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被中国艺术家接受和吸收。由巴基斯坦、印度传人了佛教艺术之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先后创建了大批石窟寺。其中麦积山等四大石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地图上看,麦积山在秦岭山脉西端,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7米。因其形如圆锥,状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周围群峰环抱,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仿佛世外仙境。因这一带环境幽静,便于僧人修身和弘扬佛教,远在1500多年前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就有许多能工巧匠在高达数十米的峭壁上,修凿龛窟,塑像绘画。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等各朝代均有修凿。其实早在北魏王朝势力扩张到天水时,麦积山就已成了著名的佛教胜地。西魏初年,又在此“再修崖阁,重兴寺宇。”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号称“寂陵”。
据记载,当年建造洞窟时工程巨大,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谣谚:“砍尽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仰望麦积山,只见峭壁上蜂窝般的各种石窟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形成罕见的“麦积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雕塑精绝 世界罕见
据有关专家介绍,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194个,保存7200多身造型精美的雕塑,数量之多,世界罕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成为世界文化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麦积山山体是比较酥松的砂乐岩,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镂,大都采用泥塑。令中外学者吃惊的是,这些泥塑,虽经长年的风雨侵蚀,却既不溃散,也不龟裂,个个坚如陶瓷,油光发亮,由此可以想象1000多年前匠人工艺的精湛。 麦积山洞窟大多距地面20~30米乃至70—80米高的悬崖上,最大的横宽达31米,最小者仅能容身,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悬崖上面的凌空木质栈道通达,石窟形制为我国民族典型的建筑手法。方形,平顶,前壁开门,两侧开龛的房屋建筑为崖阁式。
专家介绍,由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天水一带发生地震,崖面中部塌毁,使窟群分作东西两部分。东崖存洞54个,以涅磐窟、千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牛儿堂、中七佛阁最为精美。涅磐窟设计独特,构思巧妙,为我国石窟寺建筑的珍品;千佛廊崖壁上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像一列列威武的卫士,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这不由让人想起名震世界的秦兵马俑,在气势和艺术风格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散花楼上七佛龛,在高达50米的峭壁上,七间八大柱的崖阁,每两大柱间是一个佛龛,门前留有宽阔的走廊。窟内有塑像75尊,体态丰腴端庄,面容慈蔼安祥。而左右侍立的天王造型塑像,威武雄猛,线条刚劲洗炼。龛内上端壁间,绘有精美的壁画,使乐飞天,相对进香,奏乐散花,衣带飘忽,姿态万千;在散花楼,凭栏把五彩缤纷的纸片抛向空中,纸片或腾空而起,或飞旋而去,真可谓花雨落英,别有一番情趣。
西崖山势陡峭,聚集着万佛洞、天堂洞等最有价值的洞窟。跨进万佛洞,迎面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恬情慈祥,双手作接引之态,好像欢迎人们来观赏这些稀世之宝。16号碑碑头浮雕为一顶罗帐之下有3个少女坐像,她们体态优美,像是正在倾吐心中的隐秘,体现了人间生活的情趣;出万佛堂再往上走,就是两崖最高的石窟——天堂洞。洞中的泥塑体态健美,表情生动。精美的艺术蕴藏令学者们叹绝。整个麦积山石窟里,既有壮观的泥塑大佛,也有精巧的泥塑小菩萨。其泥塑特点在于将神人格化,人物的喜怒哀乐极具生活情趣。同时,这座“东方雕塑馆”如同一部生动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由于天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因此就较早地接受了佛教文化艺术。不同时代的泥塑技法虽异,但总的风格是由早期印度造型逐渐向中国民族的造型转变,由超尘的神像向世俗的人物模式过渡。这些泥塑中,北魏中期的作品,风格劲健粗犷,那衣裳的襞褶紧贴身上,使人感受到躯体的丰满和健美。而隋朝的泥塑改变了清癯瘦削的人物雕塑形象,追求雍容华丽的人物风度,使人感到亲切。到了唐朝,出现一派清新的风格,面相丰满,线条流畅,衣饰华贵多彩,塑造艺术达到无比精妙的境界。此种巧夺天工的泥塑,在世界上的确罕见,堪称无价瑰宝。
一朝见天 蛮声天下
尽管麦积山石窟泥塑在全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中堪称精美绝伦,异彩独具。早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不少中外游客只知道敦煌壁画,西安的兵马俑,却不知麦积山泥塑,导致“东方雕塑馆”门前冷落车马稀。
1991年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到此考察后,麦积山在海内外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在第19窟中,有一座泥塑佛像被两个狮子护卫着,中国学者多年来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位佛像的“身份”,这也是麦积山石窟中唯一的一座“身份”不明和有狮子护卫的佛像。巴基斯坦学者丹尼教授当场鉴定说:“这是护法神。”他的理由是:这个佛双膝脆地、双臂支撑着荷花,而那两个狮子是印度释迦部落的象征。他的观点,得到同仁的赞同。从此,麦积山石窟的这个待揭之谜,终于被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考虑到麦积山石窟泥塑的独特性,1997年6月13日,原邮电部发行了《麦积山石窟》邮票一套。“东方雕塑馆”被收入“方寸”后,很快漂洋过海飞向世界各地,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大批学者和游客,更是蜂拥而至。一些西方学者评价,麦积山石窟大批精湛的泥雕,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鲜明的世俗化和浓郁的生活情趣。其造型准确独特,手法精妙高超,为研究中国民族雕塑、绘画、工艺、建筑、宗教诸方面的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责任编辑/程景)
麦积奇观 令人叫绝
麦积山地处甘肃东部的天水境内。据考证,天水是秦始皇远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书记载,公元前138年、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时,他从长安出发的第一站就是“出陇西”(现在的天水),然后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跨越帕米尔高原,从而将黄河流域与地中海之间漫长的里程,贯穿成一条“古代公路”。麦积山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它属于黄河流域,但翻过山仅10公里就进入了长江流域。
公元2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辗转运到地中海东岸;同时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被中国艺术家接受和吸收。由巴基斯坦、印度传人了佛教艺术之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先后创建了大批石窟寺。其中麦积山等四大石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地图上看,麦积山在秦岭山脉西端,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7米。因其形如圆锥,状似农家的麦垛而得名。周围群峰环抱,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仿佛世外仙境。因这一带环境幽静,便于僧人修身和弘扬佛教,远在1500多年前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就有许多能工巧匠在高达数十米的峭壁上,修凿龛窟,塑像绘画。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等各朝代均有修凿。其实早在北魏王朝势力扩张到天水时,麦积山就已成了著名的佛教胜地。西魏初年,又在此“再修崖阁,重兴寺宇。”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号称“寂陵”。
据记载,当年建造洞窟时工程巨大,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谣谚:“砍尽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仰望麦积山,只见峭壁上蜂窝般的各种石窟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形成罕见的“麦积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雕塑精绝 世界罕见
据有关专家介绍,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194个,保存7200多身造型精美的雕塑,数量之多,世界罕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成为世界文化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麦积山山体是比较酥松的砂乐岩,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镂,大都采用泥塑。令中外学者吃惊的是,这些泥塑,虽经长年的风雨侵蚀,却既不溃散,也不龟裂,个个坚如陶瓷,油光发亮,由此可以想象1000多年前匠人工艺的精湛。 麦积山洞窟大多距地面20~30米乃至70—80米高的悬崖上,最大的横宽达31米,最小者仅能容身,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悬崖上面的凌空木质栈道通达,石窟形制为我国民族典型的建筑手法。方形,平顶,前壁开门,两侧开龛的房屋建筑为崖阁式。
专家介绍,由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天水一带发生地震,崖面中部塌毁,使窟群分作东西两部分。东崖存洞54个,以涅磐窟、千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牛儿堂、中七佛阁最为精美。涅磐窟设计独特,构思巧妙,为我国石窟寺建筑的珍品;千佛廊崖壁上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像一列列威武的卫士,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这不由让人想起名震世界的秦兵马俑,在气势和艺术风格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散花楼上七佛龛,在高达50米的峭壁上,七间八大柱的崖阁,每两大柱间是一个佛龛,门前留有宽阔的走廊。窟内有塑像75尊,体态丰腴端庄,面容慈蔼安祥。而左右侍立的天王造型塑像,威武雄猛,线条刚劲洗炼。龛内上端壁间,绘有精美的壁画,使乐飞天,相对进香,奏乐散花,衣带飘忽,姿态万千;在散花楼,凭栏把五彩缤纷的纸片抛向空中,纸片或腾空而起,或飞旋而去,真可谓花雨落英,别有一番情趣。
西崖山势陡峭,聚集着万佛洞、天堂洞等最有价值的洞窟。跨进万佛洞,迎面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恬情慈祥,双手作接引之态,好像欢迎人们来观赏这些稀世之宝。16号碑碑头浮雕为一顶罗帐之下有3个少女坐像,她们体态优美,像是正在倾吐心中的隐秘,体现了人间生活的情趣;出万佛堂再往上走,就是两崖最高的石窟——天堂洞。洞中的泥塑体态健美,表情生动。精美的艺术蕴藏令学者们叹绝。整个麦积山石窟里,既有壮观的泥塑大佛,也有精巧的泥塑小菩萨。其泥塑特点在于将神人格化,人物的喜怒哀乐极具生活情趣。同时,这座“东方雕塑馆”如同一部生动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由于天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因此就较早地接受了佛教文化艺术。不同时代的泥塑技法虽异,但总的风格是由早期印度造型逐渐向中国民族的造型转变,由超尘的神像向世俗的人物模式过渡。这些泥塑中,北魏中期的作品,风格劲健粗犷,那衣裳的襞褶紧贴身上,使人感受到躯体的丰满和健美。而隋朝的泥塑改变了清癯瘦削的人物雕塑形象,追求雍容华丽的人物风度,使人感到亲切。到了唐朝,出现一派清新的风格,面相丰满,线条流畅,衣饰华贵多彩,塑造艺术达到无比精妙的境界。此种巧夺天工的泥塑,在世界上的确罕见,堪称无价瑰宝。
一朝见天 蛮声天下
尽管麦积山石窟泥塑在全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中堪称精美绝伦,异彩独具。早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不少中外游客只知道敦煌壁画,西安的兵马俑,却不知麦积山泥塑,导致“东方雕塑馆”门前冷落车马稀。
1991年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到此考察后,麦积山在海内外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在第19窟中,有一座泥塑佛像被两个狮子护卫着,中国学者多年来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位佛像的“身份”,这也是麦积山石窟中唯一的一座“身份”不明和有狮子护卫的佛像。巴基斯坦学者丹尼教授当场鉴定说:“这是护法神。”他的理由是:这个佛双膝脆地、双臂支撑着荷花,而那两个狮子是印度释迦部落的象征。他的观点,得到同仁的赞同。从此,麦积山石窟的这个待揭之谜,终于被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考虑到麦积山石窟泥塑的独特性,1997年6月13日,原邮电部发行了《麦积山石窟》邮票一套。“东方雕塑馆”被收入“方寸”后,很快漂洋过海飞向世界各地,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大批学者和游客,更是蜂拥而至。一些西方学者评价,麦积山石窟大批精湛的泥雕,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鲜明的世俗化和浓郁的生活情趣。其造型准确独特,手法精妙高超,为研究中国民族雕塑、绘画、工艺、建筑、宗教诸方面的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责任编辑/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