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实验指导框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以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特点的课外数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补充方式。以实验案例分析的方式,从方案设计、调节反省、操作探究及评价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给出指导小学低年段数学实验的框架,积极引入数学微实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微实验;自主学习;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17-02
  一、方案设计:发展学生智慧。转变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不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强调智慧的发展。认识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依据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借助推理和直觉提出试探性的假设,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此做检验。数学微实验能够再现数学的发现过程,是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
  1.实验猜想:寻找认知冲突,引发实验需求
  数学实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矛盾、设置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二年级的小盛提出的“我比爸妈走得快?”的问题就可以作为探索规律的数学实验。
  [实验猜想]
  在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地方经常能看到自动人行道。人们可以把行李放在上面,轻松地经过一段长长的距离。但是我更喜欢在上面快速地走着,一眨眼就能到达另一头,然后等着爸爸妈妈从后面慢悠悠地跟过来。那么,为什么我会比爸爸妈妈更快地到达终点呢?
  2.实验解读:数学化组织,重视伙伴力量
  数学实验最终能否发挥选题的价值和应有效益,需要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化”的组织。可以结合转化、抽象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实验的数学属性和数学学习特性,在进行实验解读阶段,要注意为后续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归纳做好铺垫。
  [实验准备]
  生1:站在自动人行道上速度最快,因为它是自动的。
  生2:不对,我在平地上走路最快。
  生3:在自动人行道上,一边传送、一边走最快!
  在思考数学课题时,学生经常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就表明数学实验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调节反省:注重学科整合,探索条件与结论的关联性
  放眼数学的发展历程,从结绳计数开始,到建立金字塔,甚至更高阶的微积分等,本质上都是一个个实验过程。要将数学自身的魅力转化成学习者能够体验到的成功经验,就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节。例如,帮助实验者设计合适的操作步骤,给实验者提供可行的活动方案,使其将实验想法付诸实践。
  [实验方法]
  (1)用平时走路的速度走完静止的自动人行道所需的时间(t1)。
  (2)站在前进的自动人行道上“走”完自动人行道所需的时间(t2)。
  (3)用平时走路的速度在前进的自动人行道上行走所需的时间(t3)。
  [实验记录]
  团队汇总表:
  1.转变课程观念,大胆创造机会
  现行的课程设置方式将学科教学按课时划分,按照课表固定授课,导致教师只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因为害怕影响教学进度而放弃数学实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数学实验的价值,拥有打破固有观念和教学安排的勇气,为数学实验的开展创造机会和条件。
  2.进行学科整合,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数学学习就是在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中不断丰富数学素养。教师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数学实验体会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应用性。
  3.打破课内、课外学习的壁垒,链接生活
  数学实验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既可以在校园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还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节约课堂时间。对于本文的案例,笔者课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整理和统计,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全班围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三、操作探究:明确实验步骤,规范操作统计
  [实验步骤]
  第一步:估算自动人行道的长度。有的学生用“迈步测量法”;有的学生用“计算地面地砖”的方法。
  第二步:用皮尺测量自动人行道的长度。小组组员分别记录在自己的表格上,测量结果的单位为米、分米、厘米、毫米。
  第三步:记录三种走法的时间。
  第四步:分析结果,比较数据。
  [实验结果]
  估算:(1)每步长约50厘米,通过计算步数,估算得出36.54米。
  (2)计算地面上的大理石砖:45格×80厘米=3600(厘米)。
  实测:自动人行道的实际长度是36米。
  1.注重提前估算,联系新旧知识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指出,培养估算意识,不应该在课堂上,而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根据答案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之前的长度的測量练习中,很少需要学生估算,大部分直接采用用尺测量的方法。面对生活中一段需要估算的实际距离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估算培养的是直观能力,是在问题情境中对数量运算的一种直观优化。
  2.先推理再验证,整合思考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猜测、验证、推理、想象,当学生对基本事实有了一定的感知后,要引导学生沟通猜想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就需要推理和想象的补充。笔者指导学生推理:走路的快慢涉及的变量就是走路的时间,与此变量相关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推理,得出结论:与人行道的长度无关,和通过的速度有关,只需要验证三种情况下通过的速度不同,通过的时间就会不同。
  四、评价反思:优化评价方法,培养衍生思维
  数学实验过程中的回顾反思不仅是对实验步骤的简单回顾,还要指导学生从实验步骤中总结与提炼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评价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的评价更多指向知识的形成与掌握,缺少对数学思维发展类的评价,忽略对生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实验结论]
  (1)站立不动,传送到终点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55秒;在前行的自动人行道上行走,到达终点的时间是最短的,平均只要25秒左右。
  (2)自动人行道,实际上是为了让那些赶时间的人快速通过。
  (3)有误差是数学实验中存在的正常现象。
  [衍生思维]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场景:运货的大船在京杭大运河上航行,假设水流的方向和船开行的方向一样,船是不是就会开得更快?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醒我们:教育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真实环境中创造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数学实验的设计正是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度契合,让数学实验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走进数学实验,在数学实验中,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最终达到“为学而教”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找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步渗透模型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网络及推理的能力。  [关键词]找规律;数学思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56-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可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强能
[摘 要]“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批判性学习、阶梯式学习,有效诠释了“深度学习”之内涵,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逐级跃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关键词]深度学习;整合知识;三角形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数学文化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的“数与代数”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个版本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但四类数学文化内容分布不均衡,数学文化内容多出现在习题、例题和阅读材料中,且呈现形式上两个版本教材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数与代数;数学文化;人教版;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是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前思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思考、内化新知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观念。  [关键词]统计;数据分析;分类整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11-03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作为第一课时的“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如
[摘 要]依据“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理论,将“三角尺”作为“项目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索操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等过程中再认识三角尺,使得学生的数学智慧得到发展,数学思维得到提升,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三角尺;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14-0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然而,现在很多科学课堂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存在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从根本上忽略了科学本质和科学思维。而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指向科学思维的,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的探究与科学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失去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思维是没有根的,失去科学思维的探究活动是没有魂的。
[摘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重点抓好“在猜想中培养思维能力、在验证中培养合作意识、在结论得出中培养科学态度和在知识应用中培养实践能力”四大环节。  [关键词]数学素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36-01  
[摘 要]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让学生在复习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周长后,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整理与复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运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收获精彩。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乏味,是学生机械接受和反复操练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要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自己去探索、发现和创造。作为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们应如何进行计算教学呢?现结合自己从事低年级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摘要]数学教学重在教人思考。针对怎样的“教”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力来促进数学本质的探索等问题展开思考,力求运用“放大”的艺术来促进数学课堂的美好展示。课前,站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放大未知领域,放大知识内涵,及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再创造;课中,也要适时适地放大学生的疑惑和错误,使疑惑得以解决,错误得以升华,使“教”真正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关键词]教学艺术;放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