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在戏剧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布莱希特所提倡的陌生化戏剧原则在剧作上强调运用非线性、片段化的叙事来解构和拼接剧情,以理性的思索打破“第四堵墙",改变观众一贯的旁观者视角,用主动引导的方式替代重复、刻板的情节,使观众在观看戏剧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时思考,从而走出虚拟的故事世界。将陌生化理论运用到教育戏剧中去,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将自己从角色中跳脱出来,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陌生化;布莱希特;教育戏剧
  一、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指的是老师用戏剧的方式来服务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参与者的交际、情感、想象力等能力。与传统的角色扮演不同,学生并不仅仅是戏剧的表演者,而是同时担任编剧、导演、场务、演员等多个角色。戏剧教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来打开学生思维定势,然后老师会逐渐的给出一些文中人物的信息,由学生通过想象一点点丰富人物形象。最后同学们互相讨论,完善情节。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位学生的想象力都被充分挖掘了出来,并且在展现内容时,学生能够直接由“读者”转变成“演员”,充分的感受、参与到故事中去,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对一首诗歌的教学中,戏剧教育的方法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因为“要戏剧化地表演一首诗,学生必须充分使用批判思维,全面调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力,通过激活先前已学的知识,自发地提问、推断、思考、总结,来探索诗歌中的潜台词和未曾言说的意义”[1]。这样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诗歌的内容,去想象可能的发展,去领会诗歌的内涵。
  二、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戏剧
  陌生化戏剧由德国戏剧学家布莱希特提出。在布莱希特之前的欧洲戏剧主要以传统戏剧即“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为主,这种戏剧通过生动的表演、强烈的戏剧冲突、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使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布莱希特所提倡的这种戏剧原则在剧作上运用片段化、碎片化性的叙事来解构和拼接剧情,有意淡化了情节与角色,强调打破“第四堵墙”使观众走出虚拟的“生活幻觉”。“第四堵墙”指的是观众与舞台之间的那堵看不见的墙,它立在演员与观众之间,要求演员表演的动作要符合真实的生活,并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合为一体,这样演员便不能感知观众的反应,而是在第四堵墙内忘我地表演,而观众像是坐在墙后看着室内发生的一切。打破“第四堵墙”往往能通过让观众更靠近舞台来产生一种参与感。“以往那种在大剧场中较为客观冷静地‘坐定了看’的审美心态被打破了,换上了一种随时准备出现新情况和应付新态势的期待心理。”[2]这种心理便是观众期待意识的体现。这种打破生活幻觉的戏剧效果便是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戏剧”。
  在这样的戏剧体系下,演员不再是角色的复制品,而是角色的操控者、创造者——“你们演员在刻画角色时要如同一个有较多经验的工程师那样大刀阔斧的修改他前任的设计图,用新的线条压住旧的线条,划掉某些数字,代之以其他的数字并写上注释和说明。”[2]观众也不再是简单的内容接受者,他们可以在观看时从情节中跳脱出来,随时准备思考、评判——“使观众能够想象出角色也可以采取不同于剧中行动的行动,即使有足够的理由说明他们应该像剧中那样行动。”[3]
  三、陌生化在教育戏剧中的应用
  从布莱希特与现代教育戏剧的理念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不谋而合——演员也好,学生也好,都要从文本中自发的体会、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物形象与故事内涵。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意思。所以,将陌生化与教育戏剧相结合,能够很有效的实现戏剧教育的教学目的。如何在教育戏剧中实现陌生化效果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取消观众席
  戏剧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在产出戏剧的过程中学到东西,而不在于最终结果的呈现。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教育剧的教育性在于自己亲自去演教育剧,而不在于去看教育局的演出,原则上教育剧不需要观众,而观众本身却能自然而然的被当作演员使用。”[3]戏剧教育的基础在于期望通过表演一定的行为方式使演出者能够受到社会性的影响。取消观众席并不是完全没有观众的存在,而是将演员与观众的身份混淆开来。演员可以把自己当成观众,对剧情进行说明、评判,而观众们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方式参与到表演中去。作为演员的学生们便可以独立的思考、创作人物,而不是机械的模仿、重复刻板的角色。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也随之消失。
  2.象征化的舞台
  戏剧并不一定要在舞台上展现。教室、操场等都可以成为舞台。同样的,道具并不一定要用道具的形式出现,学生身边的各种物件,都可以变身成为他们的道具。例如,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演一场发生在田野里的戏,篮球框当作一棵棵大树,手中的书包变成了采花的篮子,书包里的一张纸可以变成一架飞机、一支望远镜、甚至是一阵风。将真实的生活与创造出来的世界相混合,这是另一种打破“第四堵墙”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定势思维被打破,戏剧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3.碎片化的剧情
  布莱希特陌生化戏剧的结构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强调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性的古典统一。它更注重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充分发挥了自由时空的创造性和可塑性,从而更好地叙事事件,引发思考。摒弃了西方传统戏剧中矛盾集中、冲突激烈的金字塔结构,吸收了中国元杂剧的连续结构,注重起伏而不是高潮。布莱希特坚信陌生化戏剧作为一种开放的、松散的、不连续的戏剧结构,不仅能阻止观众的共鸣,还能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社会关系和历史本质。
  同样的,戏剧教育不应当直接给出学生故事线性的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应当给出一些碎片化的线索,由学生自己去将线索连成线、将人物形象刻画丰满。这样学生便会独立的完成线索的连接,尽管呈现出来的故事可能与原来的故事相去甚远。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独立思考、统领大局的机会与能力。
  四、總结
  “在阐明一些新的艺术原则和创立一些新的表演方法的时候,我们必须从被历史时代更替所支配的任务出发,看到重新阐释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正在出现,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应该受到检验,一切都应该从社会的立场出发加以考察。”[3]推行戏剧教育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学习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寓教于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戏剧理论推行到戏剧教学中去,能够使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以一种独立、客观、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角色与情节,并在表演中将自己的理解、批判、想法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取消观众席、象征化舞台、碎片化剧情等手法来实现陌生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50.
  [2]杨余.浅析小剧场话剧“第四堵墙”的打破与新型观演关系建立[J].戏剧之家,2016(22):48-48.
  [3]贝·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田宁,1995年10月29日,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和方向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策略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反馈出题目当中数学逻辑,让学生能够清晰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阶段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画图策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
期刊
摘要:幼小衔接就代表幼儿从一个阶段迈入另一个阶段,在这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幼儿轻松的适应崭新的学习环境。为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家园共育的策略去实现幼小衔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予幼儿最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问题及重要性;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大力发展,如何为幼儿提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家长需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任务,用英语想,用英语说,才能达到流利纯熟地运用英语的境界。本文从“思维品质”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例举一些常用的思维“支点”,不失时机地训练与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思维兴趣;思维习惯;思维发展;思维空间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思维兴趣  心理学认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为我国舞蹈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其在教学中运用的背景音乐主要以钢琴作为伴奏载体。通过钢琴为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伴奏,既能充分发挥舞蹈主题的中心思想,为观众带来美好的感受。同时,钢琴作为“缩编”的“乐队”,也大大节约了辅助教学成本。因此,舞蹈教师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加强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应
期刊
摘要:对我校部分足球课程推广和实施了一学期的运动教育模式,结合教学理论和此次教学实践,以探讨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和专项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影响及策略。  关键词:足球专项技能;身体素质;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教育模式  序言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SEM)是一门课程和一种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
期刊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陶瓷的美体现在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色彩的角度入手,浅析传统陶瓷中的色彩运用。  关键词:陶瓷;色彩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异彩纷呈,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瓷艺术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釉色上;其二,体现在彩绘装饰上。  一、釉色方面  釉是覆盖在陶瓷
期刊
我闲暇的时候爱看一些励志类的书籍,喜欢从书中的主人公身上,寻找另一个自己的身影。最爱莫过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简·爱》。没料到当读到《简·爱》中第一章的一段导入,又为我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将我引领到了另一个新奇的世界。  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令我十分着迷,我甚至想亲眼看一看小人国中那些小小的房子、小小的树木、小小的畜牲、以及大人国中巨大的猫、高塔一般的人、森林一样的麦地……――《格列佛游记》
期刊
摘要:中国画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中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和浓郁内涵,可以说,中国画色彩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志,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在现代色彩发展和流行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画的色彩,中国画色彩和现代色彩的流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服装设计师也开始把中国画色彩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丰富了服装设计的美感和层次感,同时也让服装设计具有了民族特,有了时代特点,传承了
期刊
摘要: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融合是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从陶瓷装饰设计、新中式茶饮、剪纸等方面阐述了传统设计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通过挖掘传统设计中的文化精髓,并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其引领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充分体现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内在性,使设计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更富含民族特色。  关键词:传统设计;当代设计;文化内在性  当代设计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形成的产物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合理利用公共空间,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还能够树立起良好形象。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要引入雕塑艺术,可以将文化内涵展示出来,体现出城市独有的特色。文章先介绍雕塑艺术相关内容,再分析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基本现状,最后论述具体实施策略,从而促进城市更好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合理运用  引言:  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合理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