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门科学,而且哪些数学知识是大多数 人最常用和最基础的,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小学数学中,数与计算是最基本的内容,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不能不会计算,但是要掌握哪些计算, 掌握到何种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是有变化的。
  关键词:教材 改革 研究 现代化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96-02
  一、教材改革的现代化与可接受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 方法和手段都必须不断地改革与发展。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反映国家对于未来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改革 中课程和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应当是由有关教育部门组织各界的有 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认真确定的,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一方面,课程和教材的研究 应当走在一般人的认识水平的前面,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教學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在某些方面可能 与人们以往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预期的教育目标,关系着这个国 家对本民族未来人才素质水平的要求。按照邓小平的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应当着眼于未来,应当学习和研究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另一方面,在实施时又 要注意适当和得法,具体的安排要适当,使大多数教师、学生都能接受。
  因此,研究工作必须走在一般人认识的前面,研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同时也要研究它的可接受性。研究 改革的可接受性,应当是教育现代化前提下如何前进的可接受性,而不是迁就现状的可接受性。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与更新。更新既包括删减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调整其教学要求, 也包括引进一些新的内容,并在原有内容中增加或渗透一些新的思想。这就是说,内容的更新并不是简单地做 加减法,而是要根据新的形势对教学内容重新选择和安排。
  二、改革中的借鉴与创新
  我们在改革中研究外国的先进经验时,要注意保持我国教育的长处,要研究和创造我们自己的东西。长期 以来,由于我们重视“双基”教学,我们的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方面一直比较好。但我们比较侧重 知识的结论和法则,对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 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长处。一些国家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物, 观察、思考和探索,发现规律,由此来获取新知识。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借鉴不等于照搬,要注 意适当和得法。由于我们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有些教学内容,按我们传统的方法教学很有效, 就不一定要学别人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研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改革方案,开创我们自己的 新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操作活动、直观教学,又要在一定的阶段适时提高,加以抽象。也就是说,学生的 这些活动应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并及时加以概括和总结,否则就会使学生学不到应有的东西,不能 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这是我们与西方国家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法的显著不同。
  这就是说,教学还是应当“教学有法”,好的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过去我们的主要问 题,是在“教无定法”上存在着很大不足。我们总是不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去引导他们提高,而是要 求学生一律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思路来理解学习的内容。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可以看做是 一种常识。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即其自身的常识。教育者应使学习者在自己认识的基 础上建构新的认识。他把数学教育中这样的认识过程叫做数学化。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应当大力提倡这样的数 学化过程。
  在改进教法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有不少新的处理,一般是用插图或启发性问题来呈现的。这是提示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然而,试教中有很多教 师对这种做法不理解,一是认为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二是认为这样做很难控制教学,不如直接将过程和结果一并告诉学生来得容易。出现这种反应,并不是说这样做不适合中国实际,我认为除了教材仍需要继续改进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多人的教育观念还有待于更新。
  再有,新教材另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在整个教材结构上进一步加强了知识循环出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过程。在这一方面,国外很多教材与我们以往的教材差别很大,但新教材这样做并不是完全模仿外国的经验, 而是在研究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研究数学的方式和特点,重新适当安排的结果。
  人的学习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知识的多次再现,并相互沟通内在联系,能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 的理解。以前我国的数学教学总是习惯于把某一知识系统地从头讲到尾,结果是有些内容在低年级学生接受不 了,到了高年级学起来又感到时间紧张,不能充分理解,只好记住结论,这样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新教材中,把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内容,都做了适当的分散处理。有 的提前孕伏,有的分成几个层次出现,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龄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深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习效果。
  试教中教师对这方面变化的反应也不十分理想。很多教师认为难以把握每个阶段的教学要求,经常是在前 面就把应在后一阶段教学的内容全都教完,结果使学生感到很吃力,纷纷表示最好恢复原来的编排,把有关知 识一次出现为好。我认为这一改革的方向仍然需要坚持。今后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内容分散处理之后,还要进 一步把每个层次的教学分寸搞清楚,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便于操作。   总之,有些教了多少年的内容并不是不能够改革的,引入的一些新内容和新思想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只 是需要我们继续做一些细致的工作,进一步创造条件去实现。
  三、课程教材改革与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是影响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必须与课程教材的改革同步进行。要真正落实课程改 革,没有广大教师的理解和配合是绝对不行的。
  首先,师资培训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必须使广大教师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问题所在, 弄清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在学校里教这些数学,怎样才能教好这些数学,以及怎样才算教好了这些数学。随着时 代的前进,教材中更新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生疏的,但还不是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教 师所习惯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一般认为,在学校里教数学主要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主要是看书本 上的内容学生会了多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关心很少。在如今的数学教育中,这是远远不够的。据 有关方面预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量将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学生将面对大量由他们独 立处理的新问题,终身学习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这样,学校里的教师就不能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应 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如 何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探索和归纳数学规律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这就需要 广大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无论是按照传统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下去,还是把新的内容按照传统的 方法来教,都不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需要。
  其次,要培训教师学会指导和培养學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和说明(有些是用图解的方式表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都是给教师如何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的范例,而不是让学生记忆复述的内容,也并不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按照这样的步骤 或说明来教。再有,新教材计算题中的简便灵活计算的方法步骤、应用题中的一题多解等,都是属于提示教师 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的范例,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必须记忆的内容。其中,有很多是一线教师创造的好经验 ,编入教科书中是为了给更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参考和选择的余地。
  四、关于学生成绩评价问题
  学生成绩的评价也是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不能再详谈了。由于现 在教育中的选拔还不可能避免,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负担,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减轻学生那些无益 的负担,能否研究一下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少考一些只看结论的东西,而设法多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的思想和能力。
  谈到评价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教科书的功能问题。这也关系到今后怎样才能编好教科书。笔者认为,教 科书最好不要与考试挂得太紧。多年来,教科书似乎一直被看做教学之本,甚至还成为考试之本。这样有利有 弊。利在可以借教科书体现教学要求,为新教师和有困难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便。弊在这样做,教材只能编 得很死,灵活性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发展。现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当允许教科 书在编写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围绕国家规定的数学目标,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途径呈现知识,编出不同 特色的教材。在这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做一些改革?比如,可否制定各学科比较细致的课程标准,规定哪个阶 段的学生,应在哪一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作为教师掌握教学要求和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这样,教科书就 可以只作为给教师提供不同的教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路和范例的资源,避免凡是上了书的就必须学、必须 背,所有学生一刀切的弊病。
  综上所述,课程教材的改革并非易事。数学教材的改革必须要充分地研究今天数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 势,还要深入地研究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改革应是不断向前的,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要坚 持,同时又要准备做有计划的试验、调整和完善,课程教材改革应是循序渐进的,要一步步地来。
  参考文献:
  [1]曹飞羽著.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丁尔升主编.现代数学课程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严士健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4]张奠宙 唐瑞芬 刘鸿坤著.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5]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1997.
其他文献
由于很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电视播放的国际新闻报道画面大量来自海外新闻机构,如美联电视、BBC、CNN等。相当一部分文稿也是根据海外新闻机构提供的外文稿件编译而成。因
隐喻的相似性是指源域与目标域两者之间某种类似的特征或特性,它是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相似性主要分为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隐喻的相似性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隐喻可以创
一、培养目标:提高书法创作人才国学修养,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创作视野,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担当的
通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理工科大学生汉语能力不够,对母语文化还没有准确、深刻的把握;英语能力偏低,缺乏表达母语文化所必需的英文词汇.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文化内容无
江苏省淮安市党委政府及舆论主管部门对当地市民网络论坛——“淮水安澜”上的网络舆情,所表现出的积极关注、给予的正面回应及其产生的良性互动效果,为风险社会语境下做好舆
我国的老年报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虽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谋求发展壮大,但如同我国的老龄事业一样,多年来仍未摆脱“弱势”局面,缺少科学的体制、充足的经费
摘 要: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都是学界较为热点的话题之一,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文章颇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下大力气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之路朝向何方呢?笔记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最根本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曾经很多次听到有人说会计领域的新闻稿件不好写,为什么不好写?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工作涉及各种准则制度、会计考试、会计科目,相对比较专业.结合我们长期从事会计领域新
教学质量是普通高校的生命线,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务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高低.ISO9000族质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认真总结和提
能否构建起科学先进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高低.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备受青睐、最得力有效的载体之一.文章在分析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