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大头卖了一只羊。
  从屠户家回来,丁大头南一阵北一阵乱窜,像一只吃饱了的羊羔子。到了村头,丁大头就开始数票子,一直到家门口,丁大头还在数票子,哗哗啦啦,动静儿很大。
  邻居小葱看见了,瞪大了眼睛。
  丁大头说:“看你以后还敢说我是贫困户不,贫困户的票子都唰唰的。”说话的时候,丁大头还把手中的票子朝小葱眼前甩了甩,让小葱看清楚票子是真的还是假的。
  小葱张大了嘴巴。
  丁大头把票子装进口袋,打了一个响指说:“这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是我干生意赚来的。”
  小葱问:“真的假的?”
  丁大头说:“铁打的。”
  丁大头回到院子里,关上了大门,从门缝里看见小葱走远了。丁大头像孙悟空偷吃了仙桃,嘿嘿地笑了。
  是的,丁大头卖掉的是“扶贫羊”。扶贫干部刘书记找行家在集市上精挑细选,一千块钱买来了母山羊,让丁大头发展养殖,丁大头却走了条近路,把羊卖了八百块。
  丁大头从身上摸出手机,拨通了刘书记的号码,他一副哭腔说:“刘书记啊,坏事了,您送给俺的‘扶贫羊’,被该杀的小偷偷走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偷走了扶贫羊。”挂上电话,丁大头捂住嘴笑了。
  丁大头还没笑够,大门忽地开了,是小葱。
  小葱说:“你把刘书记送给你的扶贫羊卖了?”丁大头说:“别吱声,别吱声。”小葱说:“我就说。”丁大头说:“不说能把你当哑巴卖了?”小葱说:“刚卖了羊,还敢卖我?”丁大头说:“不敢卖你,我卖给你一个生财的主意。我要用卖羊的八百块钱做个生意,滚雪球,越滚越大。”小葱说:“真的假的?”丁大头说:“铁打的。”
  第二天,丁大头从邻村回来,一路上像一头撒欢儿的牛犊子。到了村头,丁大头就开始数票子,一直到家门口,丁大头还在数票子,哗哗啦啦,动静儿很大。
  小葱赶紧跑过来看热闹。
  丁大头甩着手里的票子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让你看看八百是咋样变成一千八的。”说着,丁大头还把手中的票子朝小葱眼前甩了甩,让小葱看清楚票子是真的还是假的。
  小葱伸长了舌头。
  第三天,丁大头耷拉着大头从邻村回来,像一只被人追打后的老麻鸭。走到村头,丁大头就开始抹鼻子,一直走到家门口,丁大头还在抹鼻子。进了院,丁大头关上门,呜呜地哭起来,像一头受伤的牛。丁大头边哭边自语:“刘书记,俺对不起您,俺以为拿着八百块钱去赌博,就能脱贫。这会儿,羊也没有了,钱也输光了,俺没有脸见您了——”
  外面有人敲门。
  丁大头以为是小葱来看笑话。
  外面却有羊叫声,那么熟悉,丁大头心里酸酸的。
  进门的是刘书记,牵着那只熟悉的“扶贫羊”。刘书记说:“你八百卖的,我一千买回的。”
  丁大头哭得更凶了,他蹲下身子,抚着羊说:“对不起,我错了。”
  刘书记沉着脸说:“一句对不起就完事了?要不是小葱告诉我,这只山羊早就成了锅里的羊肉汤。”
  丁大头说:“以后我好好喂羊,好好过日子。”
  刘书记说:“除了养羊,我还给你想了个办法。你看,养羊是家里的事,你还有三亩地。地里呢,可以搞蔬菜种植,缺少资金的话,我帮你联系。你一身的牛力气,还愁不能脱贫?”
  丁大头说:“再不脱贫,我就不叫丁大头。”
  到了秋天,丁大头家里变样了,原来的一只羊,变成了现在的四只羊。丁大头说:“到明年,能变成十四只羊。”地里呢,也变了样,蔬菜绿莹莹的,油汪汪的,水灵灵的。丁大头呢,整个人也变了样,腿脚勤了,腰杆直了。
  这天,刘书记来找丁大头,看着肥溜溜的羊群,刘书记说:“再加一把劲儿,过一段,给你介绍个对象。”丁大头说:“真的假的?”劉书记说:“铁打的。”
  开春,刘书记还真的给丁大头介绍了对象,相亲地点就在邻居小葱家。
  那一天,丁大头收拾利落,早早地来到小葱家,左等右等,却不见女方的影子。丁大头心急,就问小葱:“人呢?”小葱说:“那你得问刘书记。”
  丁大头就打电话,刘书记说:“不是早就到了?”丁大头挠挠头,一头雾水。
  丁大头突然跳起来,问小葱:“你就是——?”
  小葱点点头。
  丁大头咧着大嘴说:“真的假的?”
  小葱红着脸说:“铁打的。”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井神爷是一头牛的名字。它还是小牛犊子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枯井里,被黑嫂救了一命。黑嫂下去救它的时候,发现有泉水自它蹄子下流出。于是枯井不再是枯井。它后来长成了全村体格最大的一头牛,有一千多斤重。本地的黄牛品种叫“复州黄”,体重超过千斤的凤毛麟角。当地有一个说法:“有千斤猪,没有千斤牛。”牛,指的是复州黄牛。  井神爷一身蛮力,耕地拉车的时候却特别“艮”,步伐特别慢,别的牛和它都没有办法配合,后来基本
期刊
寒冬季节万木凋零。假期,我正为如何挣下学期的学费发愁,退休在家的周表爷让我经风雨见世面,去云架山买炭。  潘表婶晓得我要去云架山,叫她家小不点儿来喊我去她家,说是給她外头人江表叔带信。潘表婶坐在火塘边神色黯然,好半天才面带几分羞涩地说:“你跟他说,我想他!”说罢低头掉眼泪。江表叔是窑棚的棚头儿。他在生产队当不了队长,也不愿意受队长的管,不愿意磨洋工,干脆长年在外搞副业,每天向生产队交一块钱,生产队
期刊
杨小凡的《药都人物》写了六十八位个性鲜明、命运奇特的人物。他取材于重峦叠嶂、清溪纵横的安徽药都亳州,这块神奇的沃土诞生过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张良、花木兰等传奇的文人和武将。而在杨小凡笔下的数十个民国时期的药都奇人身上,也都折射着时代的英华和人性的光辉。现在我们研读的内容是:作家在创作中究竟采用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小小说写人方法?归纳这些不同的写人方法,对掌握“小小说的人物塑造理论”很有帮助。  从
期刊
他没想到居然遇见它。  那天下午办完离婚手续,他彻夜未眠。看着曾经深爱的她决绝地远去,尽管他知道自己有错,还是难抑满腔羞愤。他咽不下这口气。  第二天,天微明,他爬起来,身体被一股左奔右突的气体充盈着。他背上藏匿了十多年的那杆猎枪,悄悄进了山。  他要开枪,他要杀个东西。  顺着北坡那条无人涉足的树丛中的小路,走了大概不到一公里,到了一片缓坡。他刚直起腰想喘口气,在两棵大树中间,他看到了它。  它
期刊
酒是粮食精,酒是害人精……  小陶感慨万千,浅浅抿了口,咝啦一声。  小炕桌上摆着几碟小菜,有荤有素,都是淑芳给弄的。经常,淑芳出门忙活,家里就剩小陶自己,他会从中午磨叽到傍晚。淑芳回来,见他没有撤桌的意思,还会重新给他弄俩菜,接着喝。  有人看不过眼,说:“你就惯着他吧!”淑芳回道:“自家爷们,爱喝就喝点儿呗,他也不好别的,也喝不了多少……”  也有人私底下叫小陶“秧子”,淑芳知道了,杀到人家大
期刊
不管是多长或多短的虚构作品,我都称它们为“故事”,长篇也好,短篇也好,只要是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有深意的叙事。我发现大多数人就算坐下来动笔写故事也不一定知道故事是什么。他们会发现他们画了张配有简要说明的速写,或者写了篇配有速写画的随笔,或者写了碰巧里边有个人物的社论,又或写了意在说明某个大道理的案例,再或其他什么大杂烩。等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在写故事的时候,他们觉得最好的补救方式就是
期刊
那年,在西南一座城市里,我认识了老段。  老段并不过于老,1975年出生,但长相比实际岁数往前赶了十多年,像是1957年出生的。在那座城市里,我们都是异乡人,偶尔朋友带朋友,赶一个并不重要的饭局,认识了,就成了重要朋友。  其实,我与老段一年也没约过几次饭,可能四次吧,但第一次吃饭,连了两场。  第一次见老段,是一年初夏,在一个叫黄泥岭的中餐厅。我坐在一张13个人的大桌边,记得是贴着左手边,来了一
期刊
题目绕口,也一目了然,可见我对“说”的偏爱。  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却不会讲故事,哪怕是把刚刚听过的再复述一遍。有个小伙伴堪称“故事大王”,有几年用唾沫星子罩着我,让我死心塌地做了他小弟。放学路上,常因追随他而过家门不入,直至将故事听完再折返。而故事是讲不完也听不完的,每次他都草草收尾,我也一步三回头,怅然若失。回头想想,他更像是“吹牛大王”,表情浮夸,肢体语言丰富,一开口……根本就停不下来!这是本领
期刊
那会儿,剡剧界也像武林一样,门派林立。王素琴、张雅卿挂头牌的雅琴剡剧社,为一时翘楚,她们改编演出的《雷雨》,算是这个剧种第一次与新文艺的结合,媒体记者闻风而动,煞是热闹;以白秀文为头牌的水云社,虽说经常换小生,但是她的《虞美人》却红遍了十里洋场;还有兰心剧团……大家各有各的摊子,各有各的人脉。  柳凤娟本来是跟老生杨瑞凤搭的,这种老少配,倒也是剡剧界少有的。少有有少有的好处,小生花旦不演的戏,她们
期刊
刑警大李在QQ上跟网警“侠骨柔情”说:“一个叫‘肉包’的3岁男孩失踪两天,你帮发个桃源警讯。”说完,扔来一文档,消失。  “又这样。”侠骨柔情哼唧,十指噼啪敲打键盘说,“你好歹给我点儿籽儿啊,不然怎么种菜?”那头儿半天仍无动静,侠骨柔情忍不住骂骂咧咧,说:“总把老子当偏房。”  还好,除小肉包失踪的基本情况,文档中尚有一张人见人爱的肉包脸部照片。何不先贴照片博喜爱,再博同情?该同情吧?一个没爹、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