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与小学古诗文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解古诗文新课,多自觉地由作者简介入手。其实,这是受到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由孟子最先提出:“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善士与同自己道德水准相一致的人交友,结交当世的善士还嫌不足,就追慕古代善士。吟咏诵读他们的诗歌和著作,不可不了解其为人,而了解其为人,不可不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后人从他的这段话中提取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汉儒解读《诗经》,开篇就是“后妃之德”,为《关雎》这首诗设置了一个相当具体的历史背景。司马迁作列传,先叙传主出身,有著述传世的,往往探求其创作背景,如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虽然还未提升至理论高度,但古人对于“知人论世”这一方法的运用已经相当自觉了。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从理论的高度论述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与诗文创作的关系。古人的论述对我们当今的古诗文教学仍有启示。
  首先,了解作者的才学、心性、气质有助于把握他的诗文风格。《文心雕龙·体性》说道:“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作品整体高下、风格特征、意义深浅、文学形式,不能跳出作家才华、气质、学识、习惯的限制。比如课上讲李白,一定绕不开“诗仙”的美称和浪漫主义的定位。这种浪漫飘逸的色彩,离不开李白变幻莫测的丰富想象和气势纵横的大胆夸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富有童心和妙趣的奇想只能是属于李白的,而不可能出自他人之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大开大合的极致夸张也是典型的李白诗,其他诗人轻易模仿不来。讲解具体的诗作时,教师不妨往李白的诗歌风格特征上稍加引导,以“浪漫”的总体特征为指导,指出诗作的典型性。
  再如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和丰沛的春水比喻读书思考的重要性和厚积薄发的道理,诗句明白如话而内涵深刻,这是一个学者在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述他的治学方法。这种以学术思想为核心的诗作不可能是性情派诗人的手笔,它只能是在学术上有深刻体悟和卓越建树的学者的浪漫表达。更典型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春日》,诗中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瑰丽春景比喻孔子之学的无上境界。在讲解这些诗作时,朱熹的理学家身份就成了解析的关键所在。
  第二,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助于体会作品寄托的情感。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和一座山相对脉脉,此外连一只鸟和一片闲云都不见。这不是山水田园诗似的闲居独处,逍遥自在,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备受冷遇而感到的孤独寂寞。再比如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不知道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就无法充分体会到他因战乱结束,身有所托、阖家团聚而分外暢达快意的心情。这种喜悦之情就如同江水一路直达东吴般畅快,让诗人视通万里。
  第三,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以寓言大家韩非子为例,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学术上“非儒即墨”,儒家和墨家影响最大。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驳斥儒家关于圣人用道德教化百姓的观点,申述以法治国的主张。他采用了寓言的方式,用“自相矛盾”的故事论证尧舜不可能同时是贤君:尧在位时如果明察一切,百姓诚信,就不需要舜用道德去感化民众;舜纠正败坏的社会风气,说明尧的统治存在过失。韩非子不是为写寓言而写寓言,他的论述都是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作者的个性、生平及时代背景呢?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但在处理上尽量淡化“介绍”的意味,用讲故事、演绎的方法,在需要的地方随时插入,只需要与诗文相关的背景,不需要面面俱到。其次,可以联系以往所学,让学生通过更丰富的材料体会诗作家的文学特点。比如学了杨万里的《小池》,又学到他的《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放到一起看,就很易看出“诚斋体”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平易浅近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体系中,往往非常强调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让很多学生误以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做题的过程,而忽略了数学学习中的其他方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将先进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  一、营造恰当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词具有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特  点,因此教师若以文化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初中生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进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对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有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而精确的教学目标,还要“以生为本”,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根据学情选择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方法,搭建课文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
汉晋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禅诗也随之应运而生。许多著名僧人留下了名篇,很多诗人也写了一些具有禅意的诗歌。禅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哲理启人深思,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它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禅诗,最初是指佛教内部宣扬佛理的诗,比如佛教高僧的示法诗、开悟诗和颂偈诗等等。这些宣扬佛理的诗的特色是富有佛家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  1.示法诗  示法诗是历代高僧所写具有深
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形象众多,层次繁杂,并且往往以群落的形式显现,是国民众生相的缩影。  鲁迅对这些看客的描写可谓绘声绘色、入木三分,仅从外貌描写中就可窥见愚弱的国民性: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老头的外貌不正是那“奴才相”的写照吗?那满身横肉的康大叔和贪财的红眼睛阿义不正是帮凶和走狗的样子吗?至于那些西城马路上像蚂蚁和像鸭子似的围观的看客群体,其愚弱更可想而知,其麻木与无聊更显而易见。鲁迅小说通过看客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只要身上有一点钱,我就跑会到书店去买那些喜欢的书。在学校的教导下,我们的孩子也像当年的我一样。现在,读书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享受,亲子共读,我们家沐浴着书香,充满了和谐和幸福。”我校高宏同学的爸爸在“传承好家风”家校交流活动中这样发言。  秉持“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家校协同教育理念,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传承和弘扬好家风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实施《品德与社会》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进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在现代化教育领域,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整合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挑选,多媒体设备用于更好地辅助构建高效课堂等。本文将浅谈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拓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育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思路]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小学生们锻炼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而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并且,通过开展写作教学,也能有效锻炼小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传统文化写作教学方式不仅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也限制了小学生们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19  为了对传统
自从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每一位语文老师。相较于传统语文课本,无论是读书方法的指导,还是课文的重新编排,或是作文的分单元指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改变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的变革。时代在发展,旧有的教学体制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也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因此,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练习与试题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学的理念与
《兰亭集序》是一篇杰出的抒情散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常选的文章。这篇文章按照情感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主要记叙王羲之和友人在秀美山水间聚会的喜悦之情,下半部分却转入对于死亡的悲痛之感。这是耐人寻味的。  盛会雅集本应该令人愉悦,而王羲之在文章的前半部分里也确实极力描写当时景物的美丽、高雅,他说“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感官快乐已经到了极致。然而,作者正是要用前文的快乐反衬出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