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为例,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概括,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实现了与企业的师资融合和文化融合,构建了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高校;纺织;服装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92-0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patter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aking Lutai Textile Clothing Technology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s summarize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s the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rings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with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s the mechanism model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cal college; textile; garment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对高校而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政策导向[2]。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培养适应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满足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由山东理工大学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合作组建“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是山东理工大学正式建制的学院,由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深化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聚焦实践创新能力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方面组织和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加入委员会, 倾听行业和企业专家对大学生及其所需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另一方面,采用调研方式了解纺织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对人才在工厂实际环境下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校企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趋势,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立足纺织服装行业,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着眼于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着力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具有开阔视野的高素质纺织服装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共同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围绕培养目标,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艺术设计类和工程技术类课程,突出工程教育背景,体现艺工结合的特色。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做到实践环节多样化。
  服装设计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专业特点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框架内,安排了一定学时的技能课,如素描、色彩、服装画技法、服饰图案、服装工艺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加强基础性实际操作训练;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企划、服装营销实务、服装材料功能检测、服装外贸单证实训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集中强化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企业的深度参与,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后,教学方式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校内教学。教学地点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上课地点。“服装CAD”、“纺纱学”等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将实践性较强或与生产工艺流程结合紧密的部分课时放在企业进行,将课堂由教室转移到生产企业里,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教师讲授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下,教学活动更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立体裁剪”直接在打板实验室进行,“童装款式设计与制作”直接在工艺实验室进行,这样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抽象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提升了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效果。
  针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由学院教师及企业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大纲,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任教,如:“服装印染”、“纺织标准学”、“纺织厂空气调节”等课程。企业工程师在课程内容上删繁就简、重在应用,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避免了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另外,“服装外贸单证实训”、“服装营销实务”、“服装材料功能检测”等集中实践环节,理论知识部分由校内专职教师讲授,企业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案例教学,或者在进行案例教学后再根据实践目的,带学生去企业,观摩企业的实际案例或者进行实操,这样的现场教学给学生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四)校企共建学院专业实验室,促进教学实践
  建院以来,服装实验室将全部老式缝纫机替换为先进的日产全自动缝纫机;新建裁剪打板实验室,新增服装陈列室、形体房、T台、多功能表演厅,为教学和学生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服装的专业建设。
  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虽然起步晚,但是启动快,起点高,现在也已建成纺织基础、面料设计和纺织面料设计CAD实验室。新建的纺纱实验室,购置了包括梳棉机、并条机、纺纱机、络筒机在内的整套设备,全部设备均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生产线上的一致,对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显著缩短了学生进入公司后的适应时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还购入了6144针的全自动大提花织样机,成为山东省内第一家拥有设计高端纺织提花设备的高校。制定了校企共享实验室的制度,企业所有研究性实验室随时向学院教师开放,做到了与学院已有设备的互补。
  (五)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012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计划,通过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商共建,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审批,顺应了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的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阶段性实践环节包括每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衬衫的缝制工艺实习(2周)、毕业实习(4周);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对这些环节,校、企共同制定工程实训方案,统一安排实训环节,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和实习内容,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学生在严格的工程背景下,按照严格要求的工业生产标准接受训练,确保学生的实习效果。阶段性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流程、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实习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熟悉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而言,在指导过程中也得到了培训,提升了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形成了“1中心、2融合”的校企合作特色
  (一)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育人
  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在基础上,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搭建了其他多个实践育人平台。
  建立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实践创新团队“1+1”模式,搭建团队平台。学院支持专业教师成立了“OMG”、“TOP”、“衣尚”三个教师工作室,以此为依托指导学生自学、研究和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了“布语”工艺设计组、“往事”汉服工作室等多个学生实践创新团队。教师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主持下,以学生为主体设計制作了时尚壁纸服装、环保服装、旗装等多款时尚服装,并且与校外多家单位合作组织了“印象罗曼庭——德国艾仕壁纸时尚发布会”、“欧西曼之夜”(中国陶瓷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国旗袍节——淄博”等项目,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学院运动会入场礼服的设计制作工作,并设计制作了20余套导师服和50余套学士服供全校师生使用。
  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搭建竞赛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制定支持政策,规定凡是入围竞赛最后阶段的学生,参赛费用由学院统一报销。整理汇总比赛信息,由学生科组织发动,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理顺了参赛流程,形成了良好的机制。2016年,学院承办了第九届齐鲁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学生的专业自信心。2014年学生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5项,2015年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12项。2016年,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37项。2017年,获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奖励48项。
  每年夏天学院专门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院的纵横经纬暑期社会团队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服务团队,因成绩突出,团省委也到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并对我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实现了与企业的师资融合
  建立了一支包括泰山学者、企业高级专家和技术骨干等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院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传授行业的最新理念、发展趋势和生产技术,使学生了解到国际最前沿的流行时尚与趋势。
  构建开放式的师资结构,聘请科研及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成员,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的讲授,建立企业师资库。几年来,企业先后派出数名工程技术人员为我院学生讲授了“纺织厂空气调节”、“纺织标准学”、“服装印染”等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至于校内师资,要求专业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和授课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交流互访,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工程背景。目前,学院参加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授课能力提升计划的教师已占到全院教师总数的60%,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一线,熟悉专业操作的程序和技能,练就了实战经验,总结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案例并提炼形成教学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在校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更加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   (三)培育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品格,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了与企业的文化融合
  注重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以校企合作突出学院形象特色,以文化建设彰显学院精神气质,初步探索形成了融纺织服装文化鲁泰企业文化、理工精神气质于一体的学院特色文化。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对办公环境、教师教学科研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等实施了优化美化改造工程,在外部环境上形成了整体统一风格,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大厅内不定期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形成了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环境文化。
  组织多层次、精品化的文化活动。每年一届的“破茧成蝶”时装show以山东理工大学科技文化节为契机,发挥专业优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全校师生呈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精彩的T台展示不仅仅是一场“秀”,而是一种诠释,一种表达,一种梦想的传递,为营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注入新的时尚元素。
  校企文化融合、互补互促。几年来,学院连续参加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唱比赛、交谊舞大赛、书画比赛,而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也组织模特队参加学院的时装show。2015年4月,“稷下艺韵”鲁泰纺织乐团专场音乐会在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隆重举行,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之一,此次活动的举办将校企文化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鲁泰纺织”奖助学金,其中先锋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各为5000元,助学金从3000元到5000元不等。另单独设立“学习进步奖”奖项以奖励那些在学习上取得显著進步的学生。奖助学金学生受益面达30%。
  每届新生入学不久,学院都组织他们到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零距离感受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纺织技术,专业化、个性化的高级成衣的量身定制等。通过对现代化大型纺织公司的亲身体验,转变学生对纺织服装行业的错误认知,巩固学生的专业意识。公司都会派高层管理者或者高级工程师为新生讲解纺织的前世今生,消除学生对专业的担忧。期间,每届学生都会亲耳聆听到公司的董事长的谆谆教导,和学生聊创业,聊人生,聊奋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攒本领。
  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的设立,借鉴了国外知名高校工程教育校企共建学院的成功案例,不仅是企业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而且符合国家提倡的校企合作政策导向,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殷文凤,陈昌禄,罗爱中,等.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推进途径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3:69-70.
其他文献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必要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仍在探索的路上。《酿酒工艺学》在教书育人的探索实践中,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把握课程思政的三个课堂、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反思的“三道关”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肩负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立德树人;顶层设计;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将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学的新形势。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将真实的场景用生动的方法进行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客运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课题组通过将微课融入情景式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情景式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现将基于微课的情景式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文章着重分析了产品设计学生在护养院参与式设计的教学过程,以探索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参与式的过程整合了问卷调研法、直接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图片与视频记录、脑力激荡法及开放式的讨论于护养院环境下产品的创新设计,并通过pugh概念决策矩阵选出最佳创意解决方案。希望借此特殊环境下以共同参与的方式启发产品设计教学的多元创意,激发学生设计创造力的同时亦可发掘产品设计的机会和限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国内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部分行业类专业的认证却陷于一种匹配错位的尴尬局面。文章分析了针对民航业人才培养的国际航空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标准体系及认证流程,并将其与国内的工程认证进行对比,给出了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为具有航空类专业的专业认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为这些专业的办学提供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的行业性专业的认证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际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遗传学研究进入了从宏观遗传研究向微观遗传研究,从经典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模式的转变。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新型生物学人才,新型人才也需要通过新型教育来培养。文章着重探讨在“一流学科”建设趋势下以西藏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对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两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初探。  关键词: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智慧教育代表了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当前“英语视听”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尽早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视听”教学中。本研究结合“英语视听”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案例,研究分析相关成功做法,倡导响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教育;“英语视听”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安阳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发现其在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实验教学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基础化学所占课时过多、设计类课程数量不足、实习类型单一等。建议通过压缩理论学时、增设课程设计门数、开拓多类型实习单位等方式加以解决。为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是为适应高素质、复合型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开放共享、特色鲜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学、实操训练为企业培养大量自动化高层次人才,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建设目标达到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水平机器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体现学生综合能力,也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为提高警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和整体质量,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分析论文质量的问题,指出关键因素是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態度不端正;生师比不合理;教师责任心不强;论文选题不恰当;管理制度不健全;真正用于完成毕业论文时间较少。最后从指导教师、学生以及管理层面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投资学》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应遵循教育规律,设置专业教育和育德双重教育目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在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德育元素,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