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针对普通昆虫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2年的研究性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和考评考核标准等措施。通过2年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普通昆虫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75-03
  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21世纪的主要竞争力。现在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学在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表示“高校教育要紧跟国际学术研究方向,成为创新实践和高层次人才诞生的场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于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普通昆虫学”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性的课程,它为农业昆虫学、昆虫生理学、检物检疫和城市昆虫学等后继学科奠定了基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其他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影响到是否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水平。因此,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迫切需要推广的一项教学手段。
  1 农业学科专业课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教学方式沉闷和枯燥,教学观念陈旧,即以传统的“传承性”和“灌输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2)教学内容狭窄,缺乏前沿和新动态的知识,即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仍受传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束缚,限制了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和当前新的研究动态的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枯燥无味和沉闷,即部分教师通常是完全依赖于“PPT”,整堂完全对着“PPT”从头念到尾,完全不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也没有了与学生互动,学生则是“上课忙于记笔记,下课忙于拷PPT,考前突击背笔记,考后丢笔记”,学生完全变成装知识的容器[1]。
  (4)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老化,即主要以整个学期上课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只培养了一些“应试高手型”的学生[1],使学生完全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快节昼和高要求的社会环境。
  因此,高校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在这一时代要求下应运而生,它不仅展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关系以及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普通昆虫学课程进行了了2年的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提出了以下要求,想要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系统而全面地掌握课程的精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重视绪论课的讲解
  在接受一个新的事物时,人们一般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所以,绪论课上的好与坏,在学生对这门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起着至关生要的作用。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从绪论课的讲解着手培养[2]。对于普通昆虫学课程的绪论课先简单讲解昆虫对于动物界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的分类和演变过程,使学生对于昆虫有准确的定位和大致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节肢动物与昆虫纲的异同点,采用启发式和比较式的讲解昆虫纲的特点及它与其他常见节肢动物的主要区别(如蜘蛛、钱串子、蟹、马陆、蜈蚣等),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昆虫的害虫与益处”这一环节的讲解时,最好采用最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讯息进行讲解,如一些新闻里报道的昆虫的害虫与益处的发生和中央7套里一些害虫发生防治的视频用到课堂上来,这样使课堂上即有视觉和听觉,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如在国内外水质检测和水质评价中,水生昆虫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昆虫食品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使得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不满足课堂和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在课下查阅网站搜集相关信息或查找文献资料,从而扩大了专业的知识量[2]。
  2.2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我们选用的是许再福主编《普通昆虫学》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包括了5个篇章,分别是昆虫的生理学和内部结构、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系统学、昆虫生态学和昆虫生物学。根据整个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教学大纲的安排,其中普通生态学课程涉及到第五编章昆虫生态学的内容。因此,第五编章内容不在该课程的讲授内容之中。对于其他4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以及生理学这部分理论性的内容,可以采用板书或者幻灯片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熟练而准确地画图来进行传授,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印象。特别重视讲课过程中的效率,做到主次分明,尽量与人体各个部位相类比的方法来讲解这些知识和概念,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些知识点和概念的理解[3]。如昆虫的咀嚼式口器的结构、功能与人的嘴唇、牙齿及舌进行比较;昆虫消化道的器官与人体的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进行类比等。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这些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更有兴趣,也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生物学部分的相关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回答同学们疑问的地方。在答疑过程中也加放“昆虫的变态、羽化”和《人与自然》栏目中有关昆虫的VCR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于该学科和自然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不容易展现的内容以图形、动画、文字及声音等形式表达出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所以,昆虫分类部分主要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并借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再结合实验室的实物,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院昆虫学在200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精品课程,制定昆虫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jpkc.yzu.edu.cn/course/kchx/index.asp),制作了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和录像、习题和参考书、科教片和图库等一系列的网络资源,并且每年不断的增加完善网站的课程信息,实现了远程教学,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了多途径的学习。   2.3 尝试教师-学生主客体颠倒教学方式
  我们在讲授“绪论”课后就给每个小组(5人/小组)布置1个开放性问题和1节课的讲授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变成老师的角色。每次完成一次PPT讲解由学生提问和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院昆虫学实验室也给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教师对昆虫学学习特别有兴趣的贫困学生提供了与专业有关的勤工俭学的工作。例如整理和鉴定昆虫的标本,饲养昆虫等。该工作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我们也让这些勤工助的学生多带动周围兴趣不浓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另一部分学生引导的老师,这种以“生带生”的方式比教师沟通交流效果明显。
  3 加强实践教学
  《普通昆虫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也是高等院校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两个内容,怎么样才能曾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
  3.1 增强实验课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4]:(1)学生对实验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兴趣,也没有课堂上的主动性高。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听课后按照材和标本进行绘图或回答问题,就完成了实验。再加上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昆虫,心里特别害虫和排斥。导致原因可能是在实验课准备实验所用的器材和仪器的过程中,只能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实验步聚以及操作规范;结束后,批改实验报告,学生毫无主动性,也无兴趣。(2)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器材比较老旧。传统的昆虫学实验课是教师在幼灯片或挂图前讲授知识,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年前的残缺不全的盒装或瓶装标本,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准确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瓶装标本,浸泡时间特别长,学生解剖根本无法进行,一碰就烂。(3)实验课程简单。传统的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大致包括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物学特性(昆虫的变态及蛹)及一些常见30个目中的昆虫分类等内容。这样最多只有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加深,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即使在实验课有要求这方面动手能力,但很多学生也是疲于应付,并且教师也没一定的考核考评机制,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根本没有动手操作,但作业完成的很好,反而实验成绩很高,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在实验课的真正掌握程度和公平性。
  (1)开设学生自行选题的综合性实验。
  我们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教材一般只有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参考资料,而没雨实验材料,包括实验仪器,昆虫标本等。而学生如果想要完成实验,就必须按照实验要求,自己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自己查找文献进行鉴定等,或自己饲养昆虫并记录整个昆虫生命周期[5]。或教师带领学生采集昆虫,带回实验室集中进行分类鉴定和观察形态特征,并保存一些标本在以后的实验课上进行解剖,既解决了陈旧腐烂的实验材料不利学生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又提搞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综合实验的实施既解决了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材料陈旧、老化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让学生讲解实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来5人/小组,让学生去讲解实验内容,学生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在实验内容的准备过程中既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或在百度上查阅相关资料,又改变了过去学生的传统观点认为实验课就是来画图和回答实验册后的问题,无需动脑也不需要记笔记的观点,认为实验课是所有课程中最轻松的一堂课。但在准备实验讲解内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她们的思维以及言语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当讲解昆虫分类实验时,课前让学生自己依据实验材总结常用的33个目的特点。实验课上教师先根据其中33个目中的任意7~8目来讲解如何进行对分式检索表的构建,然后学生自己根据总结每个目的特点,任选其中的8~10个目来讲对分式检索表构建,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满堂灌”的方法,学生一堂下来听的“云里雾里”,根本不能掌握对分式检索表的构建,而且也不可能记忆33个目的典型特征。通过这各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效果比传统的老师讲解使学生地掌握程度有着千差万别,不但加深了学生对33个目特点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的培养。
  (3)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师在进行实验课的传授之前,必须认真设计考核问题,这些问题应针对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弄清楚该实验的实验内容和目标,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师讲解完实验的主要内容,需要学生开始解剖或观察实验材料时,教师必须巡视各小组,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实验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或纠正。要不然大部分学生就在玩手机看新闻,聊天或提前根据实验课作业地进教材描摹画图等,以便提前完成实验报告册,根本不可能动手操作。教师在实验课上对于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多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及时纠正错误。在批改实验报告册时发现完成质量较差或,彼于应付或同学之间作业互相抄袭的实验报告册,将在理论课堂上退回学生让学生重做,直到学生达到实验目的要求为止,这样就避免学生在课堂不认真听讲,课后胡乱应付或抄袭最后取得实验好成绩的不平性。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注重细节,在课堂上针对昆虫的细微特征进行随时提问。经过2012—2014年度两年的实验课的实践,学生在“农业昆虫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昆虫学”实验能力。
  3.2 加强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也是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而其量化指标是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实习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实习是安排每年5月中下旬(共2周),是在理论课讲解结束后的2周内进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其中男女比例搭配得当,5个人自己中推荐1名组长)完成采集、制作及鉴定标本。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习内容包括1份20个目80个科1000头昆虫的整理、鉴定标本和每个学生的一份教学实习总结。实习周我们教师和实验员主要带学生到原生态的山上(如,扬州郊区森林公园白洋山和茱萸湾或盱眙的铁山等)进行标本的采集。以往如果没有这种量化指标的考核,大部分学生在实习的2周时间里不积极,也采集不到标本;经常坐在山休息或聊天,就是老师不断暂促,学生也缺乏积极主动性。一旦将教学实习定量化指标考核,教学实习的效果明显不同,通过教学实习量化指标的考核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每届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周的教学实习后,再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能够胜任植物保护专业岗位工作。
  4 改革考核方法
  考试考核标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试考核评分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公平性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以往的普通昆虫学课程考试考核标准分为理论考试、实验课和实习三部分成绩,且各自成绩独立。在理论考试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而学生的实践成绩一般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进行评判,实习成绩主要看小组上交的鉴定标本数和实习总结。改革后普通昆虫学课程理论课成绩,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实验课成绩以实验课上学生表时表现占60%,实验报告占40%;教学实习的成绩以教学实习交上的标本占60%、学生实习表现占20%和学生最终的实习总结占20%,三项指标共同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考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克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6]。
  通过两年来对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改革,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显著地提高学生对普通昆虫学的兴趣;同时也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植物保护专业岗位能更快更好的去适应。通过对已毕业的学生调查,经过研究性教革的学生在各方面专业素质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因此,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苏红华,孔海龙.高年级专业课的分类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59-61.
  [2] 陆秀君,何运转,董建臻,等.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3):71-73.
  [3] 方红,钱海涛,董辉,等.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9159-9160.
  [4] 任洁,刘昭.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植保土肥,2012,12:48.
  [5] 廖启荣,郭建军,宋琼章.《普通昆虫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学教改天地,2013,1:100-102.
  [6] 张宏瑞,马丽,李强,等.普通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79-5080.
其他文献
蛇足石杉为厥类植物,属石松类石杉科(Huperziacease)石杉属(Huperzia),又名千层塔、蛇足草。从蛇足石杉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石杉碱甲(HupA),是一种强效的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在临床上主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茶树对锰有富集现象,茶叶是人们常用的饮料。因此,建立一种灵敏而又简便的测定痕量锰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面塑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因其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色彩丰富,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苏姆霍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面塑活动不仅能让
【摘要】当今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还要有未来发展的后劲。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新任务。名师工作室就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下面就基于本人主持的“中原名师宋歆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例来进行探讨。  
摘 要:当今社会,医学专科生在社会上越来越不受重视,这给学生的成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工作上造成了很大负担,而且,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医学专科生又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念与特点,作为医学专科院校的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高效完成医学专科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使他们顺利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辅
【摘 要】素质教育的开展,让音乐逐步走进课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情感态度,因此,在音乐教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情感融入,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里情感教学模式展开分析,探讨情感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
摘 要:虽然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十分全面,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弱势性,包括性格内向自卑,综合素质偏低和就业认识偏差等等。贫困生的弱势性是客观存在,但高职院校可以改变工作思路,对贫困生的工作态度从管理过渡到服务。该文针对现时高职院校贫困生表现出来的弱势性,从政策、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层面阐述新时期下贫困生工作的对策,让贫困生逐渐从他助转变为自助,提高综合素质。希望该文能够对破解当下贫困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当下,已经有不少的高中化学教师正在對微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以期能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为降低成本,减少长绒棉含量,结合纺不含长绒棉普梳C9.7tex纱的生产实践,通过发挥纺专器材的优势,使其配棉中长绒棉含量由20%减为零,指出先进纺专器材的优选和工艺流程及参数对成纱品
污水处理是一个变化多样、复杂繁琐、非线性的过程,致使在污水处理中,无法对所涉及的所有动态数据进行在线检测,而软测量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可以对污染水质状况予以准确、及时的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文在介绍软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阐述软测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探讨MW-LSSVR污水处理过程的软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