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期达到陶冶情感、完善人格、发展智力,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全面发展的目的。并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创造性的美育实践,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一、在创设情境中提升审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 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示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二、在感情朗读中提升审美
  朗读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朗读中,叶圣陶先生特别主张“美育”,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导入课文内容以后,引导学生自读,逐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然后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时缓时急的朗读声中去感受激昂、舒缓、深沉韵律的美,从而获得朗读的乐趣。
  三、在语言品味中提升审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篇目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
  四、在人物分析中提升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從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是美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小说、诗歌、戏剧中鲜活的人物比比皆是,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憎褒贬倾向,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美学观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他们便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理性地评判文学形象和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五、在习作创造中提升审美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 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仅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和品味美的意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表现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进行写作练习,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 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六、美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语文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坚强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中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名章名篇,集自然美、生活美与情感美于一身。这远远超越了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的范围,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从中鸟瞰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人文景观,也能远眺人类未来尽可能发生的人物事物。
  七、审美教育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1.发挥审美教育的情感作用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征,它总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情绪上的陶冶。可以说,小至每一篇文章,大到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情感性入手,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发挥审美教育的形象性作用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另一个特征。因此,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特征,使学生在发现美、享受美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进而完成美的再创造。
  3.品味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理解美,鉴赏美
  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从单调的文字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美质,这需要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满足于让学生识记了实用的知识,而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作品的语言来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4.把握形象,升华美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人文学科。这就决定了不能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方式来僵化教学,而是通过点拨、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分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对学生美学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练笔以体验创造美
  所谓百炼成钢,只有让学过的东西流之于口头、笔端,才能够记得牢,才能在表达上见成效。要指导学生多摘录、多仿作、多积淀语感材料,留心观察,培养想象力。学生从观察思考、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乃至谴词造句等模仿中学会借鉴,就能逐步效其法而通变,最终登堂入室。从美育角度看,它是学生由借鉴而创造文学美的良好开端。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感受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把美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田中,让他们的头脑、精神乃至灵魂变得更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从而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 到处都可以发挥和拓展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英语听力习得包括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英语听力习得过程中为了提升语音知识和运用能力而使用的技巧、策略,即语音基础知识学习和听力策略发展。高考听力考试的应试性使得应试策略成为听力能力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语音知识学习与听力策略发展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一、英语听力理解的考试特点与听力策略范畴  (一)高考英语听力的表征特点  高考听力测试目的为检测高中学生听力能力,反拨英语教学和区
期刊
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从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关带分数的运算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  根据带分数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乘法的分配律,在此我给大家分享一种有关带分数的简便运算以便共勉。  常规的有关带分数运算是把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然后进行计算。  例1.计算66 +43  解:原式= + ………把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而且要在这学习活动过程中,在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再将现实问题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手段,抽象为数学问题,然后应用数学的推理、运算、分析等方法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经反复训练研究,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螺旋上升,以此让学生养成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
期刊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一定知识、掌握足够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如果现实生活中有问题需要解决,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转化问题,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素质 所以,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他们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生活,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期刊
每年九月份开学时,我的开学第一课都是“谈预习”。很多学生觉得预习很简单,课堂没意思。可是当我告诉学生要预习的具体内容时,他们会张大嘴巴“啊?”看到我的预习要求和她们以往的预习要求不一致,学生才觉得初中的语文课程学习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2009年随着我区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到后来的“高效课堂”,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于生活。然而我们生活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没有语言背景,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英语课堂里有效运用语言?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做更多的思考。黑格尔曾经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那么,美怎样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形象美唤醒学生的眼睛
期刊
摘要:自从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表现出由语言知识教学向语用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都知道在中、高考中,单一考查语言知识的项目几乎不存在了,重点已转移到通过语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如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技能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期刊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能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教师要预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并设计引领学生解决这一难点的最佳方法。教师可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为学生搭建跳一跳够得着的台阶,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新知。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教师要聆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探究状况。当学生思维困难时,
期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该方案要求职业教育要加强生产教育一体化、校企“双元”教育,促进学校与企业全面、深入合作。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应该致力于创办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  职业院校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
期刊
预习习惯的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自学能力、理解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其今后在中学、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言学习诸多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在传统科目的教学中,预习往往只被教师布置为课后作业,效果甚微。由于小学生缺乏自主预习能力,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差强人意,这是值得我们这些山区教师值得深思的。  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