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中“月”的意蕴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李白一生中创作的诗歌数量高达千首,月亮作为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在诗人李白的作品中,已有300余首中满含“月”的意蕴。向来以飘逸洒脱诗风著称的豪放派大诗人,其作品中的“月”的描写也是变化多端,有圆月、新月、弯月;随着时令变化而有晓月、夜月,春月、秋月,满月、新月;随着赏月地点变化而有城月、楼月、花间月;随着诗人的四处漂泊而有金陵月、洞庭月、天门月;与自己的动态相联系的则有问月、乘月、揽月。月的阴晴圆缺和诗人的坎坷经历有着相似的表征,诗人天生飘逸洒脱得的性格也使月成为他独一无二的自然之友,月亮成为诗人倾诉的对象,也是他怀古言志、爱国念家的寄托。
  月亮在阴阳学说中被认为是阴柔的代表,比太阳更具诗情画意,更能引发作家们的无限联想,其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也与人类的悲欢离合命运相呼应,因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于月亮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咏月诗词。所谓 “千古皓月照诗心”,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咏月的诗词俯拾即是。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成为友人,成为倾诉对象,成为情感寄托,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诗仙”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词作品充分展现了飘逸卓然的仙者风范。纵观李白诗词,“月”字大量出现,开拓了题材的选取,承载了诗人的多种思想情感,已成为李白诗词中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一种精神文化符号,与诗词传达的中心主旨息息相关。
  爱国怀古之月
  李白一生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往往把自己的爱国忧国之情借自然景物抒发出来,景情合一表达内心的忧乐。遥挂夜空的月亮在诗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成了诗人心中帝王国家的化身,借月亮抒发爱国忧君之情。不论是《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中“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还是《塞下曲六首(其三)》中“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都是以月作象征,抒发了诗人对大唐王朝的热爱与赞美。而战场也是李白笔下常常出现的地点,在《胡无人行》中诗人用“太白入月敌可摧”强烈表达了自己希望上战场杀敌的心愿,满是他欲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同样是诗人一腔爱国情的体现。同时,诗人也常在怀古之时借月亮抒发对古时往事的叹息,对历史深深的反思。如《乌栖曲》中“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望月讽刺宫廷淫靡生活;《长门怨》中“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借咏阿娇失宠被废长门宫的史事借喻今人遭遇的痛苦;《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更是将古今联系融合,自然永恒世事无常的无奈与释然跃然纸上。
  思乡念友之月
  自古以来月亮就被当作是家乡的象征,以月亮来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文化模式。在李白的众多诗词中,最具代表的望月思乡名篇便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开头,以思乡作结,看似是明月驚扰睡眠,实则却是诗人因乡愁不得入眠,只得对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青年时期的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以“峨眉山月半轮秋”抒发自己因仗剑天涯而辞别故乡的不舍眷恋之情,到老年时便以《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入峨眉”中用通篇的明月悲叹了沧桑老人对故土的刻骨思念,诗中句句有月,反复吟咏,思乡之情表达的缠绵悱恻。在诗人心中,正是有了明月的照耀,故乡的山水才显得更加可爱,而也只有将心绪寄托给明月,才能彻底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月,在思念家乡的基础上,更是抒发了对家乡或远方亲戚朋友的思念之情。李白在与友人酬唱往还的诗篇中也常常借月亮抒发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自己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寄托给天上的明月,请明月带着自己愁思和友人一起离去。无论是《送张舍人之山东》中的“梧洲如见月,千里共婵娟”,还是在《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里用一句“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抑或《江西送友人之罗浮》那句“中阔道万里,霞月遥相思”,都写尽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望。李白的诗篇中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不仅是自己的思念,更感同身受底层人民的思念。《塞下曲其五》中借“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替征夫诉尽了思乡之情;而守在京城的闺妇见月则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在这无尽的月色下,多少闺妇思夫,多少幽怨情深,抒发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亦是人民大众的一种共同心声。
  人生哲理之月
  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这轮明月不仅是感情的寄托与象征,更是人生哲理的领航,从月亮引出的无数思考,关于宇宙永恒、人事苍茫、岁月悠悠的沉吟与感叹,与明月同辉。《把酒问月》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哲理诗,开篇先对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引领全篇;随后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书写人与月的关系,人追随月亮时月亮高不可攀,月亮行走却和人紧紧相随,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即若离,道是无情却有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写尽月亮永恒人世易变的沧桑;最后“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从无常求有常,表达对美好人生的汲汲追求。
  纵观李白的诗词,月亮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意象,承载着诗人一生丰富的思想情感。李白的月亮世界里,那一轮明月有着多重含义,是诗人爱国思想情感的载体,是喻人言己、表达赞美的美好象征,也是对古今世界、人生哲理的问询与思索。从“月”字出发,探析李白诗词中的“月”字意蕴,既是对经典诗词的深入赏析,也是对李白自身的独特理解,有利于把握太白词对于后世的影响。“月”字在李白诗词中的含义与表征,值得更加深入地去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因而需要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高年级数学教学。在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为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需要对教学模式及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而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应用,促使课堂教学得到更满意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互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语言类学习科目,具有一定的体系性与传递性,故高中英语是更高层次英语学习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高中英语学习应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期,缺乏学习计划的自主制定过程,且其英语学习进程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但因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仅依据考试内容,所以计划缺乏一定的规划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与自主性。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同时可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其可有效帮助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能够呈现课程内容的具体结构和知识联系层次,在整合分散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宏大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向。教师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导向,将具体的学科知识变为有线条连接的知识集合,能够大大节约学生认识和复习学科知识的时间,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有趣的课程情境和课堂环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保障,农村初中班主任应当转变班级管理思路,尝试将赏识教育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中,本文简单分析了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农村初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要求,亟需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与优化,使学科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此,本文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突出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小组教学、结合课外进行教学四个维度入手,探讨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摘要:高中学习时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高考做准备,因此其课业负担较重,并且教师在高考前提下,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高中美术课程并非学生的考试科目,从而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忽视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教育各方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作为可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推进学生创造思维的途径,应获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同时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媒体资源等发展迅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相应的富足,进而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渐上升。于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的内容和主旨也逐渐发生了变革。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以及各项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将美育教学融入其中,对于學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小学生并不能保持专注力和学习探究的兴趣,
期刊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学生不仅提高主动性,还在教师引导下,主动上机操作计算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灵活运用计算机和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以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内容摘要: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新闻主旋律,是当前新闻舆論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讲故事离不开新闻人物,典型人物是媒体引导功能的具体体现。本文重点探讨的是电视新闻任务的报道问题。  ;关键词:新闻人物;拍摄技术;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物拍摄是拍好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会把新闻分为时政类和民生类,人物对象也分为领导人物和新闻故事人物。先说新闻故事人物,这类报
期刊
摘要:新高考对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文本信息,主动加工,提炼出有效信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的方式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要学会科学探索,培养历史思维模式,梳理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做到在答题时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本文主要探究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