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规则意识进驻童心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身临其境中发现规则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德育教学要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但在我们多数教师的课堂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德育教学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要么讲别人的事,要么说教分离,这样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应该注重 “身临其境”。
  比如:統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的校园》的第一个栏目是“校园探秘”,这一课是实践活动课,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听自己和其他同学们“隔岸观火”地讲,因为在生活中,不同学校的教学设施不一样,教材只是范本,而不是教本。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只认识教材里的学校,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生活的学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校园变成开放的课堂,将学校里的菜园、果园、植物园、操场、荣誉园地等真实的场景作为很好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发现:“老师不上课的时候在哪里呢?” “受伤了怎么办?”“这些地方我以前都没有见过呢!”通过让学生参观学校的设备设施,比如宣传栏、功能教室、阅览室、升旗台,特别是队室等,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在参观中,教师随时可以告诉学生:目前可以去的地方有图书室、办公室、实验室、保健室等,除此之外,去这些地方要遵守哪些规矩。比如,进教师办公室要先说“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进到图书室,图书管理员现场讲图书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保持安静,按时借、还书,不损坏书籍等;我们以后还会去到其他一些地方,比如计算机室等;下课后,我们可以到操场这些安全的地方进行活动。同时,一边参观可以一边进行安全、文明礼仪、规则的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活动区,要遵守哪些规矩等。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安全、文明礼仪、规则的教育,知道学校是讲规矩、规则的地方,要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少年。
  在活动参与中感受规则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实际参与活动,而不是只讲教科书。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切体验。比如,统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学路上》这一课的第四个栏目是“交通信号要知道”,教师根据城市学生每天要过十字路口的生活实际,创意性地把教室设计成一个十字路口,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学生一进教室就对这个场景产生了好奇:“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呀?”好奇心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这样的情景为一年级的学生上好这节课设定了乐学的情感基调。接着,学生在帮喜羊羊第一天去学校上学的过程中认识了一系列交通信号。然后,教师设置了情境模拟表演活动,自己扮演交警,指挥学生、汽车过马路,再让学生扮演小交警,指挥同学、汽车过马路。在这一过程中,果然发生了学生不遵守信号灯的指挥而被汽车撞倒的情况,学生在亲自参与情境模拟表演活动的过程中,真切地领悟到:过马路要先看信号,并且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很危险的。综上可知,活动体验是渗透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批判反思中明辨规则
  批判反思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个“辨析栏”,如“这样做对吗”“这样安全吗” “这样做好吗”等类似疑问句式的栏目,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直接进入与教材对话的状态,脑子开始自主转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引导学生道德理性的自觉发展。实际上,道德辨析蕴含在教学的许多环节之中。比如,《上学路上》这一课中的判断是非环节;又比如教师创设的情境:“上学快迟到了,一位母亲领着孩子走到十字路口,正好是红灯,这时候两边没有车辆通行,也没有行人。闯红灯不会迟到,不闯红灯就一定会迟到,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学生需要在上课不迟到和不闯红灯两条规则中做出两难的选择,由此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闯红灯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表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这位同学快迟到了;还有的学生说:“上课不能迟到,但我们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定。我们不能用一个错误去弥补另一个错误,为了避免迟到,我们可以早一点出门。”在课上,没有教师的严厉指责与说教,学生在辩论中思维活跃,进行了观念的碰撞,从而形成了正确的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在生活中践行规则
  规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每一条规则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周期,《上学路上》这节课中,教师以《“文明之星”记录表》为载体,以一星期为周期进行评价,学生们把自己的文明行为用笑脸和哭脸记录下来,长此以往,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也就会牢固地驻扎在学生的心灵。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可或缺.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单位里,我们都无法避免与人互动,而良好的互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之上,否则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和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兴起,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现阶段,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  在“互联网 ”背景下,大家都看到互联网和行业融合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互联网和出租车的融合产生了滴滴打车,互联网和外卖的融合产生了“百度外卖”“饿
期刊
精益管理源自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精益管理已经由最初在生产系统管理实践中的成功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入精益管理的思维和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成效性,进一步降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成本”,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
期刊
高校后勤管理是保障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校园稳定的基础,是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以及为师生员工提供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物质和服务的保障,后勤管理内容丰富、范围繁杂,包括高校基建、膳食、宿管、水电、绿化、保洁、维修、采购、财务、运输、卫生、员工的培训考核、组织调配等等,更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任,后勤的育人哲学和服务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优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策略是高
期刊
情绪是个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认知的反映,其是由各种思想、感觉和行为综合起来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表现形式。而不良情绪则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其表现为一种负面的行为方式。不良情绪包括紧张、焦虑、悲伤、 愤怒、痛苦、难过、抑郁等表现形式,这些情绪的反应都称为不良情绪。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被统称为高年级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开始从儿童向少年
期刊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生命的品质》序言中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教育者的使命是过好自己平凡而内在的生活,让学生拥有追求幸福与享受幸福生命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文底蕴的汲取、传递、丰厚。“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其中指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期刊
中小学教育属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其发展态势至关重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自身的问题、互联网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特别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更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促使相关人士不断思考,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探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指明学生前进方向  从小学进入
期刊
随着小学教育中英语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英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当今社会小部分人群道德底线下降甚至道德品质丧失造成的不良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中对于德育的陶冶和培养。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步入青春期后,不同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显现出来,教师教学的导向力度日益凸显,相应的实践研究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研究,对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进行梳理,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面临的
期刊
文章针对短波通信系统中的载波频率偏移严重影响调制方式的误码性能这一问题,提出将双差分相移键控应用于短波通信系统中,该调制方式可以降低载波频率偏移对信号解调判决的影
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创造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享受生活。使学生养成品德性与社会性的主要方式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新课程改革旨在引导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来自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只有贴近孩子生活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  对小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思品教育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从平日的生活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