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针对农村地区学校的特殊情况,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探索特殊的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学
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难度普遍较大。一方面,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福利待遇并不优厚,因此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存在劣势,很难吸引到具备专业心理辅导资格的教师在本校任教。另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学校都存在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勉强能够维持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正常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教学无疑是增添了教学的负担。而且,农村地区独特的环境也决定了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探究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因此也增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要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教育真正产生实效,就要结合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特色,实行适合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有机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结合当地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特色来进行的,而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了解这些基础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相互借鉴。同时,农村地区的校本课程多会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和班会课程相结合,这就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载体。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在调查本地区农村学生的基本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之后,总结本地区农村学生的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亲子关系紧张等突出问题,探究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重点关注本地区农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校本研讨的过程让学校教师加强对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了解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实行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时进行的模式。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教学负担,实现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通过对农村地区学生情况进行简单调查后可知,家庭问题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解決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要担负家庭心理咨询的职责,进而通过改善农村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在武威市凉州区的大部分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学生学习的问题。甚至一部分家长还存在受教育无用的心理,用各种明示、暗示的手段让学生放弃受教育的权利而选择外出打工,帮助家庭创造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已经十分少见,但是也仍然存在。这些家庭环境问题成为本地区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情况的主要原因。要改变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状况,维护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家庭问题的关注,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家庭障碍。心理辅导教师除了可以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让他们逐渐学会在心理上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学生心理问题知识的宣传讲解活动,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契机渗透相关内容,尽可能地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存在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从而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的特色和限制条件,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鲍金康.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4).
[2]赵松柏.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428(7):181- 182.
[3]叶存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心事,2014(4):28- 31.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陇原名师”专项课题“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立项号:GS〔2017〕MSZX 061)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学
一、开展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难度普遍较大。一方面,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福利待遇并不优厚,因此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存在劣势,很难吸引到具备专业心理辅导资格的教师在本校任教。另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学校都存在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勉强能够维持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正常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教学无疑是增添了教学的负担。而且,农村地区独特的环境也决定了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探究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因此也增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要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教育真正产生实效,就要结合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特色,实行适合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有机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结合当地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特色来进行的,而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了解这些基础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相互借鉴。同时,农村地区的校本课程多会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和班会课程相结合,这就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载体。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在调查本地区农村学生的基本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之后,总结本地区农村学生的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亲子关系紧张等突出问题,探究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重点关注本地区农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校本研讨的过程让学校教师加强对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了解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实行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时进行的模式。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教学负担,实现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二、开展与家庭心理咨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对农村地区学生情况进行简单调查后可知,家庭问题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解決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要担负家庭心理咨询的职责,进而通过改善农村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在武威市凉州区的大部分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学生学习的问题。甚至一部分家长还存在受教育无用的心理,用各种明示、暗示的手段让学生放弃受教育的权利而选择外出打工,帮助家庭创造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已经十分少见,但是也仍然存在。这些家庭环境问题成为本地区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情况的主要原因。要改变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状况,维护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家庭问题的关注,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家庭障碍。心理辅导教师除了可以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让他们逐渐学会在心理上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学生心理问题知识的宣传讲解活动,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契机渗透相关内容,尽可能地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存在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从而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的特色和限制条件,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鲍金康.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4).
[2]赵松柏.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428(7):181- 182.
[3]叶存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心事,2014(4):28- 31.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陇原名师”专项课题“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立项号:GS〔2017〕MSZX 0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