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三个崭新点刍议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伟大导师马克思光辉著作《资个论》的问世,推翻了整个旧经济学,从而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变革。马克思在一八六八年一月八日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资本论》具有三个崭新的因素:一、以往的经济学家们都忽略了商品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他们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到处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二、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这一点通过工资的两种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得到了确切的说明。三、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的剩余价值特殊部分当作已知的东西来加以研究。与此相反,《资本论》首先剖析的是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资本论》中这三个崭新因素宛如三颗晶莹的宝石,至今还在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对初学《资本论》的人们来说,认真学习与研究上述三个崭新因素或曰三大突破点,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其他文献
<正>自然美是美学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范畴。一般来说,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在物质形态上,如山的雄伟、海的辽阔、雪的晶莹、花的娇艳……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外在物质形态。那么,自然美是否就是由它的物质属性构成的呢?构成自然美的究竟是哪些物质属性呢?是否具有色彩、体积、形状这类物质属性自然就是美的?如果自然美的构成就是它的物质属性,那么是否所有的人都感觉它是美的?何以在一个民族认为是美的,而另一个民族则认为不美,甚至认为是丑的?如普列汉诺夫曾说,澳洲土人居住在鲜花盛开的地方,但他们从不认为鲜花是美的。这
<正> 董漱六老师行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温热病、咳喘病、疑难杂症调理及危重症的救治,每多独特见解。其治疗急腹症,主张速攻其邪,中病即止。兹选择验案数则,介绍于下:1
采用头针透穴“抽添法”治疗中风偏瘫100例,取得基本治愈率45%、总有效率97%的良好疗效,与同期体针治疗的50例作对照,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正>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09页)这一精辟论述,既说明了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认识论和领导方法的极端重要,又为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地研究指明了方向。 结合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阐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领导——群众”、“个别——一般——个别”这三
γ探测器γ/n甄别能力是表征测量信号质量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工作采用MC模拟统计收集极输出的净电子数的方法,对真空康普顿探测器的γ/n甄别能力进行了计算,并应用强钴源
<正>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此言极妙,道出了读书、搞研究、做学问过程的真谛:无问题——有问题——无问题(问题的解决)。能否发现问题、抓准问题,无论对我们做学问,还是对科学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小至写一篇读书笔记,一篇学术论文,大至整个做学问的过程,其实质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不了问题,自然也就无从下手,对我们这些刚刚迈上治学道路的年轻人来说,常为发现不了问题而苦恼。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可以采集空气中CO2、CO、CH4等C-14取样器的设计、实现及性能测试。该仪器采用低功耗的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同时具有定量、定时的连续工作模式,可以根
<正>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生年不详,死于汉灵帝建宁中(公元168至171年)。 崔寔的祖文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后为大将军窦宪的椽属。崔寔的父亲崔瑷,是有名的文学家,与马融、张衡相交甚好,曾官至济北相。崔寔“少沈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以郡举“至孝独行”之士,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后经大司农羊傅的推荐,崔寔被召拜议郎,任大将军梁冀的司马。继任五原太守。 延熹二年,梁太后去世,皇帝与宦官合谋政变,
<正>董仲舒是河北古代较有影响的思想家,神学唯心主义哲学家,同时又是汉代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他的哲学学说和政治主张在中华民族的思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终年75岁。他生活的年代正是经济大繁荣、政治大统一的西汉中期,当时劳苦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渐突出,封建统治者需要从理论上说明统一的中央集权以及地主阶级专政的合理性,以保障他们的利益。董仲舒的思想学说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董仲舒
<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历史悠久。就词学界来说,三百多年以前,两国词人就开始了交往。他们探讨学术,磋研填词,交流思想感情,发展两国文化和睦邻关系,写下了宝贵的篇章。 日本人士作汉诗汉文,可以追溯到纪元初期。圣德太子摄政时期(593—621),日本“贵族一般都能写六朝风格的汉文汉诗”。“汉诗与汉文的全盛时期是九世纪前半期,即弘仁,天长时期”。在弘仁十四年(823年)出现了填词作品,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是为开山。但中日词人的交往,却是从江户时代(1603—1867)开始的。 江户时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