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中安娜主体分裂的拉康式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混乱的国际秩序为背景,由主人公安娜为代表人物来反映当时人们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思想上的分裂。莱辛坚持“形式即语言”的文学观点,将主人公安娜的手稿《自由女性》分割成五个部分,中间穿插进黑、红、黄、蓝四本笔记,以不连续的创作结构来反映小说人物的分裂。本文将以拉康理论为基础,从想象界理想自我和象征界自我理想的角度对主人公安娜主体的分裂进行解读。
  关键词:《金色笔记》;安娜;主体分裂;理想自我;自我理想
  作者简介:杨丹丹(1994-),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引言: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小说家,2007年被诺贝尔委员会“以史诗般的女性经历,以怀疑、热情与想象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为赞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金色笔记》一经发表便引起各界学习和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从拉康理论理想自我与自我理想的角度对安娜的主体分裂进行解读。
  1.矛盾的政治观点
  黑色笔记中安娜远赴非洲理想是投身于殖民地建设,缓解种族间的紧张关系。而现实却是“平时他们为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大声疾呼。周末,便上郊外一家装饰俗丽的餐馆寻欢作乐”(莱辛,P64)。一群人打着维护种族和平的旗号,躲在乡间的角落里发泄欲望。刚到的时候大家都怀着理想,尤其是核心领导的维利整日都捧书研究,为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团组内会议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内容却毫无任何实用价值。当枯燥与无聊开始侵占所谓“积极分子”时,寻欢作乐让他们将此视作工作之外的理所当然。所谓与黑人保持平等关系,也终究在乔治与黑人厨师妻子发生关系后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在对待种族关系上,安娜想要为种族平等做贡献,但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安娜建立的自我理想是她“继续留在殖民地,其真正的原因在于这种地方给我提供了耽于享乐的机会”(莱辛,P114)。理想与现实冲突就连安娜自己也觉得“那时候的‘安娜’似乎就是现在的我的一个敌人”(莱辛,P164)。此时的安娜却对种族政治活动的假象闪烁其词,整日寻欢作乐。沉湎于对自我理想的否认和理想自我的误认,安娜走不出虚幻的镜像想象,现实的相悖让她也觉得有另一个自我分裂主体的存在。
  2.破碎的个人信仰
  当安娜的政治观点受到冲击时,她开始在共产党内寻找可以安放自己理想的位置,她理想的共产主义是一种精神导向,可以瓦解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带来的分裂的局面。
  安娜加入了共产党并从事“福利性工作”,逐渐了解到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她的情人迈克尔是一位东欧共产党人,因党内斗争被宣布为叛徒而流落到英国避难,与安娜相识不久后,他的三位朋友也因相同的罪名在布拉格被处死。接着摩丽的三位共产党朋友也失去消息,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坐了三年牢,只因被怀疑他们三人对党不忠,“麦卡锡主义在这里流行起来”(莱辛,P170)。与安娜理想的工作相悖,这个政党内部充满怀疑与猜忌,党员间并没有相互扶持,而是举报和杀戮。安娜开始在自我理想状态下体验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残忍与丑恶”(陈才宇,P33)。
  安娜所希望的党内自由,畅所欲言的工作氛围是没有的,党员们开会时小心翼翼,说话字斟句酌;所谓讨论党内事务也成了一个摆设,党员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真话每个人都独善其身。安娜对这种陈词滥调感到厌恶,对他们在党内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滑稽可笑;但又处于这种环境之中,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双重人格”(莱辛,P172)。
  安娜选择了退党,然而梦境中那个虚幻的安娜却看到红色慢慢地连成了一大片,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安娜还是对共产党怀着一丝希望,而残酷的现实却在逼迫着她去面对信仰的缺失。信仰的毁灭、现实与梦境的颠倒正一步步逼着安娜走向人格分裂。
  3.“虚晃”的自由女性
  在事业与信仰都受创时,安娜对于生活全部的理想仅剩下她作为一名“自由女性”的幻想。安娜脱离了婚姻的束缚,带着女儿简纳特独自生活。被婚姻的牢笼困得太久的马莉恩都觉得“你——那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莱辛,P293-294)。这就是安娜所理想的“自由女性”的生活,经济独立、有自己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理想自我固然很是美好,但当理想遇到现实的时候,理想自我与自我理想间的巨大差距却让将安娜支离破碎。
  首先,作为一个母亲。每天早上一到六点,她就 “家庭主妇病”作怪。为了让简纳特、健康成长,赶走了同性恋房客阿尔弗、在简纳特放学之前让情人离开。当简纳特想要上寄宿学校时,她也踌躇了好久。所有这一切“小规律”都是安娜在被赋予母亲这个角色后所产生反应。安娜并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女性,她的生活已经被“母亲”这个角色规则化。
  而后,作为情人,安娜的性格变化以及对婚姻的向往,也让自由女性开始远离自己。黄色笔记中安娜写了一部名为《第三者的影子》的小说,女主人公爱拉的原型是安娜,保罗的原型是迈克尔。安拉是一个成熟、、自由、至善至美、“自视很高”(莱辛,P235)的人。遇到保罗之后,安拉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开始想象与保罗结婚的“良辰佳期”(莱辛,P211);听到保罗对自己感到恶心时,为了引起保罗的注意她和不同男性发生关系;知道保罗已婚后,开始想象那位“沉着冷静、无妒无求、自得其乐、内心充满幸福”(莱辛,P219)的第三者的形象,后来才发现那是她自己所憧憬的形象。跟保罗在一起之后,她的生活已经与“某个拉丁国家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无异”(莱辛,P326)。当爱拉意识到这一点时,她仍不愿承认自己已经抛弃了自由女性的生活信条,只是分裂成了两个人格。但她岂止是分裂成两个人格,沉迷与理想中自由女性的幻想和现实生活中女性二等附属地位的矛盾已经使爱拉也就是安娜分裂成多个人格。
  安娜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女性被困在家中,父法将女性附属地位的概念烙在人们的心里,想要直接从意识觉醒跳到大众对自由女性的承认,显然是不可能的。安娜的理想自我是一位自由女性,但不论是作为母亲还是情人都只是再次演绎了女性第二位的社会现实。社会还保持传统,人们意识还未觉醒,安娜的自我理想只能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时刻沉浸在想象中的安娜只能使自己的人格完全分裂。
  4.结论
  本文运用拉康理论,从理想自我与自我理想的角度对安娜的主体人格分裂进行解读。安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生活中总是以想象的美好期盼为标准,而社会现实却要求那些标准一变再变,美好目标一改再改。一直生活在想象中的安娜难以走出理想自我,也没有意识到那些画面与景象只是虚镜。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时,对于现实状况的误认会出现,主体人格也会遭受分裂。主体偏执于主观理想的完美和社会现实缺陷之间的矛盾正是造成主体分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才宇. 《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北京材料》1sted[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2]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11月
  [3]耿宝娟. “From Breakdown to Unity: A Psychoanalytic Study On Anna in The Golden Notebook”[D].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5]黄汉平.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1sted[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5]胡勤. 《审视分裂的文明:多丽丝·莱辛小说艺术研究》1sted[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馬元龙. 《雅克·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1sted[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7]吴琼.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下)1sted[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其他文献
本文就小型锅炉系统运行情况分析,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型锅炉装置的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情况。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small boiler system, introduces
酒旗飘飞的方向,是卓文君的回眸  让西蜀的光阴一夜白首  司马相如的琴声被一袭长衫撩起  今夜的琴台  一曲衷肠从时光的深处盛开  《白头吟》是一条百花潭边搁浅的鱼  等在风雨过后的阳光里  寻找时机一路私奔  今夜的琴台路  人群散尽的巷尾  是谁淡扫了蛾眉  若明若暗的烛照里  裙袂飘飘的是谁?  当垆的文君沽完最后一滴相思  寒风中把司马相如的归期苦苦追问  等你,只为再把奴家的长发盘起  
期刊
复眼:  小,2~3个,或无
期刊
我出生在长白山的小河边,  从小听惯了《二泉映月》的琴弦。  常听爷爷给我讲,  我家的前面也有两条泉。  相传在很早很早的以前,  有一个格格和阿哥深深地相恋。  阿哥经常骑马仗剑狩猎,  坐着格格送给他的金马鞍。  阿哥去深山老林打猎,  一去再也未回还。  格格等啊等,盼啊盼!  望眼欲穿,柔肠寸断!  热恋的格格终日双眼泪水涟涟,  爱情的泪水流入小溪,  汇成了东边的“峡谷泉”。  时间
期刊
你从夜里走过  悄悄地  走进了  那幅水墨画卷中  春不老 夜不眠  如痴 如醉  如诗般的妙龄少女  阁楼独赏  撑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  回眸不见故人返  那一抹泪儿  给蒙蒙的烟雨江南  勾勒出几笔淡淡忧愁  心惆怅 人悲伤  枕上独凄凉  夜思百合花  同一片天空  那颗颗繁星  闪动着故人眷恋的心  不愿惊动 花丛中那朵寂静的百合花  洁净的身子 是夜幕中的静  你别怪他惆怅  让黑夜带
期刊
以塞义德的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谭恩美小说,通过其反东方主义元素以及其展现方式,提出谭恩美并不是在迎
摘 要:薇拉·凯瑟边疆三部曲小说(《啊,拓荒者!》、《云雀之歌》和《我的安东妮娅》)中对男性女性二元批评的扬弃,希冀构建起两性之间均衡的平等体系,这在学术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薇拉·凯瑟;二元批评;扬弃  作者简介:程瑶,女,安徽安庆人,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具有抗原表位FLAG标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目的蛋白和报告分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新型腺病毒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方法对目的基因供体质粒pcDNA3-BMP
摘 要: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是一部杰出的以殖民和女性为题材的小说。本文以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以及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玛斯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玛丽身上所展现的男性气质以及玛丽身上男性气质的消失。女主人公玛丽悲剧式的命运里一直充满着反抗——反抗不幸的家庭、反抗不幸的婚姻、反抗婚后贫穷的物质生活和压抑的精神生活,这一系列勇敢的反抗正突显了她的男性气质。玛丽身上的男性气质在她婚后逐渐地被剥削掉,从而导致
等我觉得可以见你的时候  桃花应该早就落了,夕阳早就落了  白发不忍卒读,翻动  一季又一季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  高草,忽飞忽落的鸟  脸上沟壑交错,衰败而干涸  我会不会用同样衰败而干涸的手  一寸一寸地抚摸,你的国土  已经没落了的山河  应该是没有气力了  你也一样,过往太多  到灵魂即将长出翅膀的时刻  带一束雏菊给我,暗红如血  好让暗红的秘密,秘密地停落  万丈思量越不过一纸的阻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