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有效地应对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危机,推进农村中职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河南省某农业县一中职校学生的就业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的来讲,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信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年级因素上,农村地区中职生在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因素和家庭经济条件因素上,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河南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课题“社会结构规约下的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框架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08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04)
  作者简介:王伟华,男,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3-0020-10
  农村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中职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带。特殊的区域位置、贫乏的教育资源、狭窄的就业途径、瘦弱的就业优势,给本来就不甚乐观的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雪上加霜。而疲惫的就业心态、麻木的就业期望与无法充实的就业准备,更使农村地区中职生的就业危机重重。近年来,围绕就业意识的“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教育已成为探讨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一大热点,“正确、理性、全面的就业意识是指导科学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与稳定就业”。[1]面对暂时难以改变的“恶劣”客观环境,农村地区中职校更须科学指导学生苦练“内功”,真正培养并提高其就业意识,促进成功就业。近年来,关于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专门针对就业意识的相关研究略显薄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被探讨。研究者大多把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分为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2][3]5个维度。基于此,我们试对河南省某农业县一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意识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下拟对此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维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归因,为更有效地推进中部地区农村中职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某农业县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实地调研,揭示其就业意识现状,以及在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五个维度的差异与问题,分析差异与问题的形成因素,为切实改进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本次主要以河南省西平县职业中专为样本,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了该校一、二、三年级10个专业30个教学班共6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采用在当堂完成的方式,回收问卷591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得有效问卷5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可以采用,详见表1。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关性。同时,结合部分访谈的形式展开实际调查,以保证研究深度的要求。
  2.研究工具。本研究预先对20名5个专业农村地区中职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就业意识的认识和分类,同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如结合宋洁[4]、史志洪[3]等人的就业意识问卷题目,形成封闭式“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的调查问卷。问卷共33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主要包括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5个维度,1-5题考察就业认识,6-11题为就业动机,12-18题为就业态度,19-23题为就业信心,24-28题为就业评价,29-33题为就业准备。采用利克特五点式量表,数字1表示非常不符合,数字5表示非常符合,数字3表示中性水平,大于或小于3都表示高于或低于中性水平。
  问卷采用同质性信度,即a系数来测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通过SPSS170分析得出总问卷的克农巴赫a系数为08457。这表明问卷设计的信度符合教育测量要求,可以采用。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进行等级量化测量,选项数字1-5分别代表从低到高不同的水平,并默认为等距数据。调查问卷参考于泳红[5]《就业意识调查研究问卷表》,其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水平,并通过编制效度题,也就是测谎题来探测问卷的效度。测谎题共3道题,不计入总分,如果被测者均答错,则该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采用样本数据(n=578),运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所有题目标准化负荷系数介于047~08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效度良好。
  3.研究过程。本次调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的发放与访谈,从2012年3月10日—2012年4月10日;第二阶段为问卷回收,以及访谈笔录、录音的整理、归类,从2012年4月15日—2012年5月15日;第三阶段为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访谈材料的质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日—2012年9月20日,后期同时进行了论文写作和研究总结。
  4.数据处理。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通过描述统计、单因素独立样本平均数显著性t检验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得出结果。访谈材料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解释、补充、完善问卷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
  (一)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特征
  根据独立样本平均数显著性t检验,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均值差异特征具体见表2。
  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知,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认识、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其中就业信心和就业认识差异幅度最大,其次为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和就业态度。经检验,农村地区中职生在就业信心、就业认识和就业准备三个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就业动机和就业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不同性别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本部分重点考察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性别差异对就业意识的影响,对不同性别中职生的就业意识进行了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除了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两个为维度上,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在性别上的整体差异不大。其中,在就业准备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就业信心上则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三)不同生源地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
  为了考察不同生源地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差异,笔者对不同生源地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分析表4可知,除了就业态度以外,在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就业态度上差异不大。且在就业准备和就业动机上,乡村得分高于县城,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得分高于乡村。在就业准备上城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就业动机上,县城得分低于乡村。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孩子得分高于乡村。
  (四)不同年级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为了考察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年级差异对他们就业意识的影响,这里对不同年级的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了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分析表5知,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意识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认识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就业态度和就业动机上的差异不显著。为了更清楚的揭示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事后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6。
  根据表6可知,在就业认识上,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一年级与二年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信心上,二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极其显著地地域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与一年级学生差异不太显著。
  在就业准备上,三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并显著地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也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
  (五)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
  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这里仅展示两两多重比较的结果,以深入考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农村中职校不同专业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方差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在就业认识上,工科学生的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就业认识水平显著的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与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
  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机极其显著的高于工科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但理科专业学生就业动机与工科专业学生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态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工科专业学生就业态度与文科专业学生差异不明显。
  在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维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工科专业学生与文科专业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六)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考察内部差异,这里仅展示两两多重比较的结果。对农村中职校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方差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在就业认识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角度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动机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动机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态度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的就业态度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维度水平差异不是很显著。
  在就业信心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另外一个比较维度差别不显著。
  在就业准备维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中职生,而其他两个比较角度差异不是太显著。
  三、研究结论
  总的来看,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就五个单因素来讲,主要表现为几个特征:(1)除了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两个为维度上,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在性别上的整体差异不大。(2)除了就业态度以外,在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就业态度上差异不大。(3)通过总方差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在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上存在显著差异。(4)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5)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特征分析
  根据表2知,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认识、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且均低于参考值。
  农村地区中职生为何在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5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呢?结合与部分中职学生的访谈,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异常薄弱,大量的专业开设赶潮流、迎形势,脱离县域产业结构,专业不对口,学生找不到工作,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当问及一些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留在县城上班,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合适岗位,有的早就被那些有关系的搞走了”。
  2.“国家对农村中职校的政策支持、关注和资金投入的严重匮乏,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真空’地带”[6],大量的资金和资助最后均落到省里或地级市里的一些重点校、骨干校、示范校手中,再加上近几年教育部推出的建设1000所中职示范校、重点校的工程,更使得农村中职校的发展举步维艰。
  3.农村中职校职业指导的严重缺位,忽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应有地位。根据对学生和老师的访谈,本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少开,一般只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或评估时临时找其它专业的老师代替,相关职业指导活动、比赛、方案更是贫乏,这对本来就很盲目的农村学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
  4.还反映在当地中职生的实际问题。通过与调研学校招生办主任访谈可知,去年本校9876%的学生均是中考的落榜生,或是中考前直接从初中差等生中拉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初中二年级没上完或三年级上了一学期退学后硬插进来的,学生读中职目的盲目、不情愿,水平偏低、不齐,根本谈不上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读职校,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学校职业指导严重缺位,再加上在初中养成的不良习惯,总认为“上学总比不上学要好”,根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何去何从。
  (二)不同性别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通过表3分析认为,性别方面,就业准备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信心上则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这与张建奇等人的研究相符。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相关”[7],男生大部分是初中时的差等生,在初中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或行为习惯,爱玩、爱捣乱,生活懒散,读中职又多是父母的意愿,“能毕业就行”是大多数男生的心声;女生心智较为成熟,则表现得更为顾家,对父母的辛苦感同身受,希望自己早点挣钱养家,以减轻父母负担。因此,愿意在学习上花更多时间,学到更多本领,为更好就业做准备。这也无形中对男女学生的就业信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勤奋和目标增强了女同学的就业信心;另一方面,女生对就业大多表现出“能就业就行”,对是否对口、工作好坏并不是很在意,而男生则相反,一般较为挑剔,喜欢依赖父母安排工作,脏、累、差的工作不乐意做,这也区别了男女生的就业信心。
  (三)不同生源地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分析
  基于表4分析认为,在生源地上,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在就业准备上城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可能源于城乡不同家庭条件、家庭背景以及城乡学生的特点,乡村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大多务农、文化水平不高,家庭一般多兄弟姐妹,残酷的现实要求他们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现状。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体谅父母,学习比较努力勤奋,目标明确,知识技能准备充分。城市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养尊处优,生活学习懒散惯了,责任感不强,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再加上父母不过早地寄希望与他们,造成他们对学知识技能不很重视。
  在就业动机上,县城得分低于乡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1)城乡学生的人格特点。县城学生就业仅仅是为了自己,大多出于“更好花钱,更好玩”,真正为父母或家庭考虑的较少,更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实现社会价值;乡村学生大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建设一个更好的家庭,为他人或社会服务,“做一个自立、自尊、自强的好人”。(2)城乡学生的家庭情况或父母意愿。城市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较好,父母较为溺爱,不对孩子养活家庭添加压力;而乡村孩子则过早地被父母或兄弟姊妹寄托了希望,现实的责任感和家里的压力,成就了比较关注他人或社会的性格品质。
  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孩子得分高于乡村,这可能出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城乡资源的差异所致。“局限于生活、家庭的压力,以及乡村资源相对贫乏方面的原因居多。”[8]城市孩子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经常在县城生活,父母有工作,且人脉较广,这就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了砝码;农村孩子则相反,不仅经济条件不如人,而且相关最新政策、就业信息一般比较闭塞,或难以获得,这也无形降低了他们就业的信心。
  (四)不同年级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根据前面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认识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在就业认识上,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一年级与二年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显著。结合与部分学生访谈的结果,发现这可能与年级间的差异和实习工作经历有关,一年级学生刚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学校,可能还未适应职业学校就业导向性的办学性质,导致他们的就业认识较为狭窄;而二三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2-3年的职业学习,大多已经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也适应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氛围,甚至有过几周到几个月的实习或工作经历,对就业认识比较到位和全面。
  在就业信心上,二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极其显著地低于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这与史志洪等人的调查结论相一致。根据访谈,可知二年级学生就业信心低主要是因为专业学习的不理想、实训实习较少、课堂讲授的乏味,以及频繁的老师、家长、社会打击,学校就业情况的不乐观等等,这些都对正处于徘徊期的二年级学生带来了诸多担忧。一年级学生由于转向职业教育,带有很大的期待和新鲜感,对学校和自己都抱有信心,也想扭转自己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状况,因此,其信心水平偏高。三年级学生则主要得益于专业学习的完成、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大量的专业实训实习或工作经验。   在就业准备上,三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并显著地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也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这主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年限、学习经历和实习工作经验有关。这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这里不再分析。
  (五)不同专业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次分析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具、机械制造与维修三个专业统一到工科范畴,将会计、有机化学、工艺几何三个专业统归到理科范畴,文秘、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商务英语等四个专业划到文科。根据总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就业认识上,工科类学生的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类专业学生,文科类学生就业认识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与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这主要反映出工科专业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专门针对性较强,对口工作较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市场定位比其他两个学科都准确。文科专业强调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个人形象和社会组织交际能力,这类专业学生就业范畴较广,灵活性较强。而理科专业学生则相反,单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其越来越难以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三类学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机极其显著的高于工科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这与刘峰[9]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文科专业学生可能主要偏重于社会知识的学习,就业动机较多的偏重集体事业、服务类行业,以及公益性行业,注重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工科专业学生大多把利己排在第一位,注重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其次才会考虑到服务社会的层面;理科专业学生介于中间水平,能同时顾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就业态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工科专业学生大多倾向于直接就业或创业,其较强的技术针对性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决定了他们会选择创造利润的行业,对工作担忧担忧程度低;文科专业较为宽广的就业渠道也使其更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先工作着再说”,对工作的焦虑和担忧程度较小;而理科专业学生大多选择“缓一缓再就业”,或者“升学”,对专业的社会认同度较为担忧。
  在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维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大多数情况下呈现一种正相关,就业准备越充足,其就业信心一般越高”。[10]这里揭示了二者的一致性问题。至于工科专业学生和文科专业学生在上述两个维度的水平会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其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前述已经分析,不再赘述。
  (六)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通过表8分析,在就业认识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学生就业认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主要通过父母文化水平和个人信息资源实现”。[10]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中职生大部分分布在县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域,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各类就业、工作信息能及时的了解;父母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也能为孩子提供较多的就业分析和判断;本身就生活在商业比较集中的县城,耳濡目染,再加上家庭网络的普及以及多余的零花钱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各种就业信息来源。乡村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则与此相反,与城市的相对隔绝阻碍了国家就业政策、城市就业信息的有效流通,经济条件有限带来的各类信息接触渠道的狭窄(大部分通过电视机),父母也无力为他们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家庭也没有过多的零花钱供给他们上网或旅游,有限的仅能通过正常上学学校和老师间接了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们的巨大差别。
  在就业动机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动机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为何会出现显著的差别呢?根据访谈的结果,主要归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驱动方向不同,乡村中职生从小生活在较为“贫穷”的家庭里,不堪的现状早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出人头地”、“奋发图强”的念头,再加上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殷切期望和朴实的教育理想,强烈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使他们很早就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回报社会,所以他们就业动机倾向于家庭与社会;而城市里的条件较好的中职生恰好相反,他们受尽父母的溺爱、养尊处优、独来独往,考虑问题历来是自我中心,“没钱就找父母要”、“还要吃得好、穿得好、玩儿的大,有面子”,其选择多偏向自己。
  在就业态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的就业态度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乡村学生多数选择尽快就业、直接就业或先就业后择业,想早点挣钱,自立起来,减轻家庭负担,对于就业的类型,“能干就行,先做着再说呗”,“对不对口不重要,重点要对方能收我”,是他们的共同心声。而县城的学生选择“缓缓再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家里不靠我,我还想继续上学”的最多,反应出当前城市中职生群体里面普遍存在的“等、要、靠”的现象,优越的生活条件往往造成这些学生依赖性非常强,责任心不足,父母的包容与放任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他们的想法。
  在就业信心上,家庭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家庭条件较差的中职生显著高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中职生。根据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对于就业信心来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一般比较自信,因为“家里有关系”、“能使点钱”、“况且我对县城环境还是比较熟的”,他们多数认为“学习成绩好不见得就能顺利找到工作”,因此,他们不担心找工作;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则持这种想法,“家里没什么熟人”、“也没钱”,而且认为“托关系”不是正经门路,“只有靠自己学到真本事,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比较高。而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介乎中间,“关系不太硬”、“条件一般”、“自己成绩又不如别人”,他们对于就业大部分持担忧和焦虑的态度。
  在就业准备维度,家庭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中职生。这可能归因于学习自主程度和努力程度,家庭条件较差的乡村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命运,平常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刻苦勤奋,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能力,所以他们一般成绩优异,专业技能过硬,发展全面;而家庭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严重的依赖性使得他们不太重视学习,“拿学历”、“混毕业”的心理异常严重,客观上优越的家庭条件与主观上“不作为”的学习心态造成了他们就业准备水平偏低的事实。
  参考文献:
  [1]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4.
  [2]张建奇,陈科莉.广州市中职生就业意识现状及改进策略——以广州某中职学校学生为例[J].教育导刊,2011(19):77.
  [3]史志洪.中职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关于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愿景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0.
  [4]宋洁.90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63.
  [5]于泳红,木村裕.三所日本私立大学学生的就业意识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23-28.
  [6]侯协添.90后农村中职校学生心理矛盾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
  [7]胡铁,王迎.农村中职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72.
  [8]于凤杰,等.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65.
  [9]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88.
  [10]刘湛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责任编辑曹稳]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职和高职深度合作的三元联动,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体制与机制,形成地市级区域内中高职衔接与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三元联动;区域  作者简介:阳彦雄,男,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
期刊
摘要:TRIZ理论与方法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TRIZ创新教育的组织体系、制度保障、师资队伍、理论研究、学生创新能力、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从技术创新教育的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条件建设、理论研究、科学效应库、技术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总结出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实践路径;TRIZ理论  基
期刊
摘 要:以广州民航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探索、改革以及所取的成效,寻求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邓永萍,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口译作为一种实用英语技能,已经成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就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的定位、教学模式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口译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改革;建议  作者简介:朱文欣,女,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口译;陆伟峰,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
期刊
摘 要: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结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专业实际,提出了土建类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提高“双师”素质;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素质;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双师”素质;联合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提高“双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土建类建筑电气专业  作者简介:赵翠玉,
期刊
摘 要:“机械制图”学习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直是授课过程中的难点。对“实物化”教学的益处和“实物化”教学的实现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经过实践教学检验,证明“实物化”教学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实物化”教学;空间想象力  基金项目: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建设”(项目编号:GW2012B20) 
期刊
摘 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教师模范行为等进行礼仪教育;在校园内建立礼仪示范岗、礼仪志愿者队,举办礼仪大赛等活动,让礼仪教育承载着微笑走向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微笑教育  作者简介:邹燕,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
期刊
摘 要:通过高职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真实课例的有效开展,分析如何以课内学科单元活动与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项目为载体,发挥公共基础学科在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职业通用能力;导游教学  作者简介:侯博,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
期刊
摘 要:在技能竞赛引领下,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助推“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以期在教学应用中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高职;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技能竞赛;调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技能竞赛引领下‘中药调剂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HDY2015055);常州卫生
期刊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出身寒微、社会资源欠缺等原因,在生涯发展道路上比一般大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阻隔。通过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涯阻隔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多元生活经验等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帮扶。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涯阻隔;多元生活经验;就业帮扶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涯阻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