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开设英语口译课程的探讨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译作为一种实用英语技能,已经成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就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的定位、教学模式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口译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改革;建议
  作者简介:朱文欣,女,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口译;陆伟峰,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15-03
  口译实践虽存在已久,但它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我国的高校外语教学中,还只是近二十多年的事情。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化与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企业对人才的语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增加口译课程或是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增设口译模块,已经成为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口译作为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一种英语技能,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口译课程的开设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据,从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的定位入手,分析适合本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就提升高职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一、口译课程定位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还没有将口译开设成独立的课程,只是在基础英语和英语视听等课程的教学中,将之作为模块进行。口译教学在定位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高职学情分析
  本科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阶段,[1]因为口译对源语和目标语的语言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听力和口语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源语理解和目标语重现阶段。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英语基础较薄弱,以外包学院2013级参加江苏高考的学生为例,只有45.7%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60分以上(总分120分),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通过率可以达到85%以上。
  整体来说,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对听力没有自信,不敢开口,应用能力亟需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思想相对活跃。而在我们开设的课程中,涉及的口译内容相对简单、固定,在脱离源语外壳这一阶段,经过一定的训练,即能熟练完成。因此,在高职高专学校开设英语口译课程,是完全具有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课程实践中,我们也针对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口译教学目标时,若是把定位放在培养中高级口译人才上,显然是不现实也是无法完成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极少会成为专业的口译译员。然而,由于服务外包行业的特殊性,如果学生就业的公司涉及离岸外包业务,接触外事活动的机会就会相对较多,学生很有可能会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同时,兼任一些简单的口译工作,比如外宾接待、联络、陪同或是简单的商务洽谈。这些领域的口译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对于译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完全可以由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和操练所掌握。
  刘和平博士曾指出,口译教学的原则在于“讲解口译程序,通过推理训练方法让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口译技能意识,掌握口译技能”。[2]也就是说,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包括记忆、记笔记、概述及复述等,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应对口译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此外,文化意识同样是口译活动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语言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密不可分,在外事活动中,如果没有文化常识,也很难胜任口译工作。
  因此,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方针,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相对简单的陪同翻译,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胜任接待、联络、陪同以及简单商务洽谈口译,掌握基本口译技巧,并培养一定的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内容
  由于该校目前的口译教学只是作为模块嵌入,所以,学生手中并没有统一的书本教材,这也为教师的教材选择增加了灵活性。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分为口译的相关理论及口译技巧、口译实践训练两个主要部分。理论介绍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口译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部分由简到难,由句子到篇章,循序渐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语料的选取上,也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术性、科普性、政治性的语料学生兴趣不大,也不具有实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选取接待口译、会谈口译、礼仪性口译、旅游与观光和商务性口译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在练习口译技能的同时,学生能够接触到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基本的商务礼仪,而越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确定
  口译技能是双语语言功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口译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教学能够取得实效。
  (一)第一课堂的展开
  口译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口译课堂活动以实践为主。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功底本来就较薄弱,实践的安排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对口译产生抗拒。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的基本功和口译技巧是教学重点,具体包括:(1)短时记忆。陪同口译是在说话者结束发言之后再进行传译,即交替传译,因此,短时记忆以及瞬时信息捕捉能力都非常重要。可采取影子训练(shadowing)的方式来训练听说同步技巧和注意力的分配,即让学生延迟三秒左右,连续地重复所听到的源语。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开始,以增加学生的自信。(2)句子翻译。句子的长度、结构也应该从简短到繁难。这部分还应该安排一些固定的礼仪性用语和商务洽谈用语。(3)听说训练。听说能力是英语的基本功,听说训练不应该局限于英语,双语的听说表达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4)笔记技巧。口译中的笔记与平时的笔记不同,多是用一些符号和缩写记录源语中的核心内容。笔记的好坏不在于全,它是大脑记忆的补充,在记录的时候就会有脱离源语外壳的行为发生。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3-4]   值得注意的是,口译课堂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切不可满堂灌或是上成笔译课、听力课。在课堂的组织上,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采取模拟真实的口译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第二课堂的开设
  口译教学的开展不能止步于课堂,课后的延续同样至关重要。第二课堂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口译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二课堂应注重形式多样,包括报纸、电视、网络资源、学生英语社团活动等。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自学材料,联合学生社团开展口译竞赛,利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练习英语口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在口译课程学习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得到提升。口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学习材料交由学生课后阅读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第二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口译评估的平台。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初级或中级考试,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对口译有热情的学生,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去参加人事部组织的三级口译考试。必须重视的是,考试从来都不是学习的目的,要通过考试这种评估手段,使学生更有目标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口译水平。
  三、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口译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口译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口译不同于笔译,作为教师,必须对口译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应具有口译理论与实践经验。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更需要学习和研究口译学理论和口译教学方法,要熟悉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等,从而能够熟练指导学生处理口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二)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本科英语专业及更高层次的学生,其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他们就业后对英语口译的要求也很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陪同口译即可。因此,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套用本科教材或用教师自己接受培训时的教学方法去上课,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实际需要安排课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010级英语班曾采取按照英语成绩分班教学的办法,将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在英语强化班的学生中进行的口译教学,其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班。而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口译公选课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这样,可以给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实际上,高职口译教学本身还处于探索阶段,应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口译氛围,提高口译教学效果,从而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童地轴.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4]齐伟钧,孙万彪.基础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职业教育承载着何等使命?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其最终归宿又是什么?这是回答职业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基本追问。如果说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那么也未免高估了职业教育的能力。有人也会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区分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所在,那么我要问,难道普通(高等)教育就没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这一项吗?  凡学过教育学专业或接触过教育学教材的小伙伴们都知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作业超市”的管理策略、营销策略和分享策略的探索,改革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从而,加强中职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作业超市;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傅卫莉,女,绍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招生考试体制中存在着招生计划缺乏科学性、招考手段缺少“成人性”、录取过程欠缺公平性等问题,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山东省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都对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此,可以采取扩大成人高校招生的自主化、加强成人高校招生的特殊化、促使成人高校招生的公平化等对策。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体制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职业能力的内涵解读出发,结合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得出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了特殊教育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基本能力要素。  关键词:特殊教育;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关键能力;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
期刊
摘 要: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则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为师魂,高校师德建设与中国梦有着密切联系。可通过他律和自律两方面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师德;中国梦;自律;他律  作者简介:蔡小葵,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以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点,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佐证,系统阐述了学校在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实践  作者简介:朱仁良,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
期刊
摘 要: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目标、建立制度、构建评价体系、选择试点数控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最终实践以工作为本位、注重关键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总结经验和成效,对推进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有其现实积极作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顾凌云,
期刊
摘 要: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职和高职深度合作的三元联动,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体制与机制,形成地市级区域内中高职衔接与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三元联动;区域  作者简介:阳彦雄,男,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
期刊
摘要:TRIZ理论与方法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TRIZ创新教育的组织体系、制度保障、师资队伍、理论研究、学生创新能力、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从技术创新教育的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条件建设、理论研究、科学效应库、技术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总结出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教育;实践路径;TRIZ理论  基
期刊
摘 要:以广州民航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探索、改革以及所取的成效,寻求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邓永萍,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