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利的成功轨迹,必须始于中国,依托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
吉利的发展恰似一段灰姑娘的传奇:由最先的摩托车生产起家,继而转入汽车市场,十年的光景一跃成为自主品牌市场第二,2008年前半年销售额逾十二万辆,仅居有政府背景的奇瑞之后。吉利的成功秘诀是能为普通大众提供可负担的轿车,圆他们一个汽车梦。
然而,吉利过去几年的表现都向世人证明了自身的实力,或许将来也不会让我们失望。这也是为什么中外行家们都翘首以待吉利最终会走向哪里。
产品定位隐患
为确保未来的持续成功,吉利必须确保产品的多元化,以全面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超级激烈,已从卖方市场转型至买方市场。车辆价格的下跌,可供选择车型的增加,消费者更为苛求。随着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涌入市场,合资品牌也开始增加他们的产品供给,销售价格诱人的小车。这样的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自主品牌制造商,打破了他们一贯以便宜为主导的市场定位。
基于这个前提,吉利在保持其强劲销售的同时,不乏隐患。种种迹象可以从它的市场表现中显现出来:
吉利2008前半年新车销量12200辆,同比增长约11.8%。而乘用车市场的同期增长却高达16%,由此可见,吉利明长暗消。
吉利60%的销售量其实来自于麾下两款畅销车——自由舰和金刚。这两款车市场定位相似,售价仅比合资品牌的入门级轿车略低。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消费者很有可能选择更高品质的合资品牌,从而成为吉利直面的风险。
吉利的远景轿车,虽然市场定价十万元左右,却不能复制自由舰和金刚的辉煌业绩。远景是一台典型的家用轿车,所以只能吸引在三、四线城市的传统消费者。远景轿车的现有优势,将会因为这类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发达的销售网络,而日渐衰退。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吉利汽车的价格定位相对狭窄,从人民币五万到十万元不等。每个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新车时,会将相同价位的汽车互相比较,这也就间接造成吉利产品彼此厮杀,以分一杯羹。
因此,为确保未来的持续成功,吉利必须确保产品的多元化,以全面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同时给吉利提供r很多机会,以增强自身产品的张力。
变化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出现,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已然形成: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仍被珍视,但西方价值和文化也在逐步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强调个人重要性。这个特点可以从他们的汽车购买行为中折现出来——此类消费者更重视自我享受,较少顾及旁人的眼光。
在各消费领域的历练,培养了这群消费者更为摩登的品位。消费经验的提升,也促使他们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而自主品牌众所周知的弱点便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这也是导致自主品牌市场排名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已经从追求价廉物美成长到追求物有所值的阶段。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愿意为此支付高价,尤其年轻消费者群,收入不高,只能尽量寻求最优交易。消费者对高品质和好配置的期望,并没有掩盖他们喜欢廉价车的事实。同样,使用成本的增加,也促成廉价车的吸引力。
品牌战略需要明晰
吉利尽其所有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诱人的产品——新车型、新引擎,新刹车系统,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明晰的品牌战略。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品牌价值至关重要。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功能需求的满足,也希望借此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任功能差距不显著的前提下,品牌只能通过特别的定位,通过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来获得个性,建立自己的优势。品牌赋予产品价值,紧密联系了目标消费群体,因此,品牌是品质的保证,也是促使消费者选择的保证。
品牌的建立对吉利来说十分重要。吉利目前有两个不同的品牌:吉利和上海华普。吉利在2008年推出吉利雄鹰品牌,并推出战略转型后的第一款全新车型熊猫。雄鹰品牌的诞生是为了提升吉利的品牌价值。公司的战略是每年在此品牌下,推出一款新车。同样,吉利也宣布于2009年发布两款新车——FC-2以及FC-3。
吉利尽其所有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诱人的产品——新车型、新引擎、新刹车系统,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明晰的品牌战略。吉利在市场上持续使用的两个车标,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品牌价值。反观其在乘用车市场4%的低市场份额,吉利人或许应该明白:专注单一品牌的发展,明确品牌特性才是王道。吉利应该朝着提升自身品牌,保证惟一品牌标识的方向前行。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可帮助吉利彰显自身的科技实力,以此提升品牌价值。相比较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确实在引擎科技方面先天不足,抓好新能源的开发,或许是一个拉平双方差距的契机。可惜,吉利当前所用的战略同样含混不清:刚刚宣布在年底大批量生产甲醇燃料汽车,又计划开发氢能源汽车和电动混合动力车。正如一句中国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吉利的铺张行事,在不同科技领域同时使力或许并不能帮助品牌的提升,相反,资源的过度分散会使吉利朝既定的方向渐行渐远。到最后,消费者完全晕了,不知道吉利品牌到底代表着什么。
撇开吉利的战略不谈,我们也不能完全抹煞吉利苦心经营的努力。今年早些时候的北京车展也让消费者见识到了吉利先进科技装备的诱人车型。汽车行业诚然是全球产业,吉利的发力点也应在中国市场。为确保持续成功,吉利必须先立足中国,然后放眼世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吉利来说,确实颇具挑战,更需要吉利全身心投入。
吉利的野心并不止于向俄罗斯、墨西哥等二线市场出口汽车。据报道,2009年,吉利更瞄准了欧美等成熟市场。虽然成熟市场对于小车和节油车的需求在激增,但吉利必须明白,成功的基石在于品牌价值和知名度的建立。吉利的成功轨迹,必须始于中国,并依托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
我们担心2009年入市,对于吉利而言,还是行之过早。
吉利的发展恰似一段灰姑娘的传奇:由最先的摩托车生产起家,继而转入汽车市场,十年的光景一跃成为自主品牌市场第二,2008年前半年销售额逾十二万辆,仅居有政府背景的奇瑞之后。吉利的成功秘诀是能为普通大众提供可负担的轿车,圆他们一个汽车梦。
然而,吉利过去几年的表现都向世人证明了自身的实力,或许将来也不会让我们失望。这也是为什么中外行家们都翘首以待吉利最终会走向哪里。
产品定位隐患
为确保未来的持续成功,吉利必须确保产品的多元化,以全面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超级激烈,已从卖方市场转型至买方市场。车辆价格的下跌,可供选择车型的增加,消费者更为苛求。随着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涌入市场,合资品牌也开始增加他们的产品供给,销售价格诱人的小车。这样的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自主品牌制造商,打破了他们一贯以便宜为主导的市场定位。
基于这个前提,吉利在保持其强劲销售的同时,不乏隐患。种种迹象可以从它的市场表现中显现出来:
吉利2008前半年新车销量12200辆,同比增长约11.8%。而乘用车市场的同期增长却高达16%,由此可见,吉利明长暗消。
吉利60%的销售量其实来自于麾下两款畅销车——自由舰和金刚。这两款车市场定位相似,售价仅比合资品牌的入门级轿车略低。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消费者很有可能选择更高品质的合资品牌,从而成为吉利直面的风险。
吉利的远景轿车,虽然市场定价十万元左右,却不能复制自由舰和金刚的辉煌业绩。远景是一台典型的家用轿车,所以只能吸引在三、四线城市的传统消费者。远景轿车的现有优势,将会因为这类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发达的销售网络,而日渐衰退。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吉利汽车的价格定位相对狭窄,从人民币五万到十万元不等。每个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新车时,会将相同价位的汽车互相比较,这也就间接造成吉利产品彼此厮杀,以分一杯羹。
因此,为确保未来的持续成功,吉利必须确保产品的多元化,以全面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同时给吉利提供r很多机会,以增强自身产品的张力。
变化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出现,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已然形成: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仍被珍视,但西方价值和文化也在逐步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强调个人重要性。这个特点可以从他们的汽车购买行为中折现出来——此类消费者更重视自我享受,较少顾及旁人的眼光。
在各消费领域的历练,培养了这群消费者更为摩登的品位。消费经验的提升,也促使他们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而自主品牌众所周知的弱点便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这也是导致自主品牌市场排名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已经从追求价廉物美成长到追求物有所值的阶段。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愿意为此支付高价,尤其年轻消费者群,收入不高,只能尽量寻求最优交易。消费者对高品质和好配置的期望,并没有掩盖他们喜欢廉价车的事实。同样,使用成本的增加,也促成廉价车的吸引力。
品牌战略需要明晰
吉利尽其所有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诱人的产品——新车型、新引擎,新刹车系统,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明晰的品牌战略。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品牌价值至关重要。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功能需求的满足,也希望借此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任功能差距不显著的前提下,品牌只能通过特别的定位,通过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来获得个性,建立自己的优势。品牌赋予产品价值,紧密联系了目标消费群体,因此,品牌是品质的保证,也是促使消费者选择的保证。
品牌的建立对吉利来说十分重要。吉利目前有两个不同的品牌:吉利和上海华普。吉利在2008年推出吉利雄鹰品牌,并推出战略转型后的第一款全新车型熊猫。雄鹰品牌的诞生是为了提升吉利的品牌价值。公司的战略是每年在此品牌下,推出一款新车。同样,吉利也宣布于2009年发布两款新车——FC-2以及FC-3。
吉利尽其所有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诱人的产品——新车型、新引擎、新刹车系统,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明晰的品牌战略。吉利在市场上持续使用的两个车标,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品牌价值。反观其在乘用车市场4%的低市场份额,吉利人或许应该明白:专注单一品牌的发展,明确品牌特性才是王道。吉利应该朝着提升自身品牌,保证惟一品牌标识的方向前行。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可帮助吉利彰显自身的科技实力,以此提升品牌价值。相比较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确实在引擎科技方面先天不足,抓好新能源的开发,或许是一个拉平双方差距的契机。可惜,吉利当前所用的战略同样含混不清:刚刚宣布在年底大批量生产甲醇燃料汽车,又计划开发氢能源汽车和电动混合动力车。正如一句中国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吉利的铺张行事,在不同科技领域同时使力或许并不能帮助品牌的提升,相反,资源的过度分散会使吉利朝既定的方向渐行渐远。到最后,消费者完全晕了,不知道吉利品牌到底代表着什么。
撇开吉利的战略不谈,我们也不能完全抹煞吉利苦心经营的努力。今年早些时候的北京车展也让消费者见识到了吉利先进科技装备的诱人车型。汽车行业诚然是全球产业,吉利的发力点也应在中国市场。为确保持续成功,吉利必须先立足中国,然后放眼世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吉利来说,确实颇具挑战,更需要吉利全身心投入。
吉利的野心并不止于向俄罗斯、墨西哥等二线市场出口汽车。据报道,2009年,吉利更瞄准了欧美等成熟市场。虽然成熟市场对于小车和节油车的需求在激增,但吉利必须明白,成功的基石在于品牌价值和知名度的建立。吉利的成功轨迹,必须始于中国,并依托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
我们担心2009年入市,对于吉利而言,还是行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