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基本技能,形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要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成为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
  1.精选作业,科学指导。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内容,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从新、近、活、精等方面入手。
  3.布置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般在新授课后,采用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深化教材—查找资料—动手操作—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图略)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图略)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循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把小组内的结果进行交流,在墙报上张贴。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情境性和合作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具体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完成。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形式的比赛。一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向背而行,看哪组的两名同学能接上头。二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同向而行,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到达原位。之后找出两种比赛形式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新场所、一个试验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题目,可以有优秀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交互命题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同时,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数学作业。对于每個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都能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观点和结果,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受到交互性教育和发展。
  课后,老师不留统一的作业,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就当天的学习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并附答案。第二天再和学生分别交流。
  5.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归还学生的主动权。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的点睛之笔。
  6.分层次设计数学作业,让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比如在作业布置时,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类是提高题,这类题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培养习惯;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研究特点,寻找方法;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关键词: 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教学 学法指导 理想化策略  很多初中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快节奏的教学,成绩不理想,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究其原因,不外乎被动学习、学不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习题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怪圈。对于初三数学老师来说,上复习课不难,上一节高质量的复习课也不难,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每节复习课,确实不容易。而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真正上好数学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创设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景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教学情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
设计、开发并实现了其于关系数据库的空运快件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快件业务管理、经理查询、数据库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现已实用于处理实现
我担任初中数学一线教师多年,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大量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传统数学教学的情况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