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研究

来源 :真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写作往往是一大重难点。我们都知道,练习好写作有诸多益处:第一,写作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逐渐学习掌握的能力;第二,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占有很高的分值,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就绝不能绕开写作能力的训练。从当今情况看,初中生作文难以得到高分的重要原因就是作文内容空荡、言之无物,缺乏相应的内容素材补充。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应当十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以应用于写作。
其他文献
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作为一种非热消融技术,是治疗房颤的新型消融方式。这种能量形式采用一系列持续数微秒的高振幅电脉冲,当强脉冲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导致细胞稳态遭到破坏甚至死亡。由于脉冲电场具有独特的非热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与射频和冷冻消融相比,PFA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且发挥作用更快。本文主要介绍了PFA的原理和特性,阐明了PFA用于房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和应用局限性。
目的分析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监测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远程早期事件的价值。方法在家庭和基层医院使用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20271例受检者的心电图并传输至我院基层诊断会诊中心。按照危急、急和普通的等级对全部心电图数据进行分类,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或基层医院。对危急心电图病例在1~12 d内完成随访。结果共纳入21253份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007份(56.50%),比例略高于女性;有11695份(55.03%)来源于基层医院,比例略高于来源于家庭的心电图。有40.55%(8619份)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移动通信(如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等)为医生、患者以及健康人群提供医疗信息和服务的技术。近年来随着云技术、5G通信的发展,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更新换代,移动医疗逐渐成为疾病诊疗的热点领域,尤其在心律失常疾病的管理上,移动医疗的即时性和可持续性监测占有绝对优势。本文介绍了移动医疗在我国心律失常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课改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藏区语文教学为例,面对当下教学统一规范的新趋势,也积极开展了“减负增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便立足于藏区初中语文课堂,对增效减负实践策略展开研究,望能够加强观者对增效减负策略的认知。
创新是推动着电视新闻发展的生命源泉,同时也是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条件,而编辑在电视新闻媒体发展中有着灵魂性的作用。因此,在受众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态不断变化的同时,其思维方式以及心理需求突出了全新的特点。
随着植入起搏器患者的日益增多,术后起搏器功能的管理日显重要。本文选取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测中起搏器基本功能出现障碍的3例病例,分析散点图形成机制,并结合逆向技术快速、准确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为临床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管理提供依据。
在小学教育事业中,数学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更好地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一个坚实的铺垫。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力有强有弱,在实际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存在着不少数,也就是现在简称的学困生,他们很容易因为遇到数学难题就止而不前,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大重要难题。如今,挖掘形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师进行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措施。
在戏曲“唱、念、做、打”四大表演艺术手段中,唱、念与音乐关系最为紧密,做、打与舞蹈关系最为紧密。舞蹈是支撑戏曲表演四梁四柱中的二梁二柱。戏曲的舞台表演动作带有鲜明的舞蹈性,哪怕一戳一站,一指一看皆是如此,即所谓“无动不舞”。戏曲表演动作如若丧失了舞蹈性,也就削弱甚至丧失了它的艺术个性与特征。由此可见,戏曲与舞蹈同戏曲与音乐一样,也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因此,戏曲与舞蹈不仅有渊源关系,而且还存在亲缘关系。
区域性远程心电会诊在开展之初成立心电诊断管理中心,专职负责医疗行为的管理,确立适合本区域的管理策略,包括制定远程会诊行为规范,加强各单位间的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根据反馈持续性改进,引入评优制度并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保证网络会诊平台的快速、高效、健康运行。上述策略的实施不但能有效解决远程心电会诊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区域性心电诊断的整体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属于优秀的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国当前所注重的关键内容,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是以人为核心、具有活态、非物质特点文化类型,在保护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能够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对其实施适当修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以期可以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