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安全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隐患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政策落实不到位;父母观念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素质教育不真正落实。对策:国家要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提高农村人的收入;落实政策,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组织;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学生;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留守学生的现状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少年儿童在垃圾箱中中毒死亡事件,震惊了全国,这是留守儿童造成的祸。根据我校课题组的调查,几年来,我校留守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例为62%,并且有一年比一年增长的苗头。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生活状态比较酸楚,享受亲情比较少。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挣钱,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学生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 .该群体面临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阻力。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1.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农村,很多家庭都面临两难选择。在家务农,收入较少,外出打工收入相对比较多,因而许多年轻的夫妻,为了改善自己家庭环境,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在边远的农村,80%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中成了“空壳村”,留守学生又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无人管束到他们。为安全管理埋下了患隐。
  1.2 家庭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的留守学生的安全常常处在失管状态。根据我校课题组网上调查和研究,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等四种情况,其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居多。无论何种监护,父母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的老人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有的老人缺乏文化知识和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的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看管孩子的精力。根据学校课题组调查显示,有23%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34%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学生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学生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1.3 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组织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的关心还不到位,只是对孤、残、弱智等特殊的群体实行特殊对待,对这部分的留守学生关心还是比较到位的,他们也享受到了社会各组织的关爱。但对大部分的普通家庭留守学生来说还没有享受到。据本课题组的调查,本地所在的乡镇还没有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进行帮助。学校的管理也不到位。由于当今老师尤其是农村的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较低,许多教师也为生活而操心,放了学就想干点别的活,想争点零用钱,哪有心思管理留守学生。另外学校评价教师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1.4 政策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城乡收入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减少,农村收入还比较低,中青年农民还是向往城市,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学生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加上城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又不高,异地高考的政策还在研究之中,这样把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拒之门外,为造成留守学生形成了客观因素。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叫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彻底改变,下面的学校还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有厌学逃学情绪,甚至辍学的现象。据网上显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辍学率与2005年时的水平相当。据我校的课题组调查数据,近年农村学校的辍学率在10%左右。
  2.留守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学习方面。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学生在校率占73%,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达到80%。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59.4%和81% ,成绩优良的只有9%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本人在网上调查显示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3个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学生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学生则高达16.7%。留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2 品质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感受亲情,在人生观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过份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质方面教育,留守学生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任性,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甚至走上犯罪。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我校有42%的留守学生平时有说粗口话和说谎的习惯;10%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50%的留守学生有网瘾。55%的留守学生存在好吃懒做和坏习惯。留守学生正处于树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设置了阻碍。
  2.3 性格方面。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学生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我们课题组165名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采用的问卷测验和作业测验两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发现留守学生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学生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4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9%。留守学生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说明留守学生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学生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学生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2.4 留守学生教育的问题分析
  2.4.1 留守学生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城市和农村长期分割的产物。劳动力收入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差别更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学生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4.2 留守学生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学生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许多学校和当地政府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学生。为此,政府应该统筹考虑,摒弃局部利益,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农村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2.4.3 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2.4.4 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村委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学生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村委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的作用。
  2.4.5 素质教育虽然开展了十多年,政府对农村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扶持不到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都是以分数为英雄,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因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最后导致失学,流到社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
  2.5 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和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2.5.1 要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提高农村人的收入,留住中青年。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5.2 落实政策,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学生。
  2.5.3 建立、完善农村村委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组织。村委是个小社会,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地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村委会负责,联合学校、妇联、派出所,充分利用老教师、老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构建立体的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监护体系。这个体系将有助于全面、动态、细致地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采取联动措施,妥善处理。
  2.5.4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本人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对学习不良学生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学生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2.5.5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应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其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学生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再次,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学生”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学生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最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于共同教育管理孩子,家长宜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两次,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班主任可利用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
  2.5.6 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各教育行政部门要用强有力的办法,到各学校进行检查,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校长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实行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上级行政部门要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学校实行“班班通”工程。
  2.5.7 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把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安全和教育管理列入考核内容,使每一个教师明白这项工作是教师的责任,并在开展这项工作有所报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留守学生的安全与教育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8
其他文献
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它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  唱游教学的一般过程可分为熟悉音乐、学习动作、进行表演三个阶段。  1.熟悉音乐  音乐是唱游活动的核心,唱游活动应完全围绕音乐来展开。在活动前,教师必须让学生仔细倾听唱游的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并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应要求他们听辨节拍、基本节奏、速度等,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也可以让他们哼唱曲调
期刊
【摘要】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特点 ,从突出以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 ,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 ,从加强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突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改;实践;探索  《Machine graphics 》practice of course education reform a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唤起孩子的创新欲望;注重质疑,培养创新意识;以求新求异思维,来开发创新潜能;倡导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精心设计开放题,拓宽创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质疑;求新求异思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
期刊
现在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教育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处理好哪几大关系才能与时俱进。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
期刊
【摘 要】数学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下几点做法:  一、用信息技术多样刺激学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函数概念教学,学生明晰直观印象深。  二、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机交互使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用信息技术的丰
期刊
2010年秋我省进入新课改。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做?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之中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改对此,首先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目标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教师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意识:角色意识:方法意识  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us
期刊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论辩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论”,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辩”,是辩解。“论辩”,就是通过理解和分析,组织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从广义上说,“议论”、“讨论”、“争论”、“辩论”等都属于“论辩”的范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对言语的理解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这样简洁评价一节课有效与否:一看效果——用最生动、简便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深奥复杂的内容;二看效益——追求在单位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使学生得到尽可能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知识更新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