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跟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聊天,他们看似无意识的一句话,常常让我如梦初醒,细细品味咀嚼,还非常有哲理。
“他学习比我好,但其他方面没我强”
大姐的儿子小新上二年级,调皮贪玩,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大姐喊破嗓子,软硬兼施,也不见好转。二姐的孩子小强和小新一个班,但小强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这两个孩子各占班级的两头,对比太鲜明,所以每逢家人聚在一起,总会感叹这俩孩子的学习。
上次母亲过生日,在酒桌上大姐又数落起小新来:“小新,学习可要加油哦,争取期末考试赶上小强。”小新理直气壮的一句话让在座的人大吃一惊:“他学习比我好,但其他方面没我强。”小新的话让我感觉这个孩子心里肯定有想法,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小新,告诉阿姨,你哪些方面比得上小强?”小新看了看四周面面相觑的大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小新告诉大家,小强虽然学习好,但不懂得礼让。有一次,大姐和小新一起到二姐家里去做客。二姐买了樱桃,当时樱桃很贵,30多元一斤。二姐洗净后放在盘子里,让大家吃。小强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不一会儿,吐了一堆樱桃核。最后小新说:“小强这样做不对。”
事后我反思,在教育教学中,为师者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坚持多元评价,能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金子,就让它发光;是铁矿石,就把它炼成钢铁;是泥巴,就把它做成瓦罐。
“我跟你学的”
女儿越来越大,她的言行几乎成了我的翻版。爱读书、喜欢写作文,这些好的方面像我,但乱扔乱放东西,很像我,穿衣戴帽不利索,也像我,甚至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也和我神似。
昨天中午吃饭,我催她快吃。她竟然朝我吼起来:“快吃完了干什么,真能啰嗦!”看她撅着嘴、瞪着眼的样子,我很生气,质问她:“你这个小孩,竟然对妈妈做出这个样子,没半点礼貌。”“我跟你学的!”女儿的话掷地有声,惊得我目瞪口呆。
我忽然记起《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一只螃蟹妈妈,大惑不解地问她的儿子:“孩子,你为何要这样横着走呀?向前直着走,不是轻松方便得多吗?”“亲爱的妈妈,您说的一点也没错。但若您能示范向前直走的模样给我看看的话,我一定会照着您的样子来走路。”小螃蟹如此回答他的妈妈。
这就是“身教”的魅力!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也是学生的影子。美国学者布鲁纳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生活的模范。”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不仅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只有切实做到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性情,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看风景也是学习”
寒假,女儿的奶奶想带领她出去旅游,我不同意,我说要让她在家学习,其实我是怕景区的人多,孩子又小,不方便。女儿一听我让她在家学习,脱口而出:“看风景也是学习。”
是呀,“看风景也是学习”,想想多有哲理。记得今年暑假,我和女儿一起到青岛石老人浴场玩耍。女儿戴着救生圈,在海水中尽情嬉戏。那是一个下午,适逢涨潮。海水一次次把女儿冲到岸边,女儿再慢慢走进去。傍晚上岸换好衣服,女儿问我:“妈妈,浪花为什么往外卷?图画书上画的浪花都是往里翻的呀。”这些体验和质疑正如女儿所说,都是在看风景的时候收获的。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以天地为课堂,充分运用大自然的美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我们家长、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观看朝霞黄昏,聆听鸟儿鸣叫,寻找人们从未涉及过的一些角落,让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少年们的心灵和情感记忆。
童言无忌,孩子的话给了我太多的启迪……■
□编辑 江泓
“他学习比我好,但其他方面没我强”
大姐的儿子小新上二年级,调皮贪玩,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大姐喊破嗓子,软硬兼施,也不见好转。二姐的孩子小强和小新一个班,但小强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这两个孩子各占班级的两头,对比太鲜明,所以每逢家人聚在一起,总会感叹这俩孩子的学习。
上次母亲过生日,在酒桌上大姐又数落起小新来:“小新,学习可要加油哦,争取期末考试赶上小强。”小新理直气壮的一句话让在座的人大吃一惊:“他学习比我好,但其他方面没我强。”小新的话让我感觉这个孩子心里肯定有想法,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小新,告诉阿姨,你哪些方面比得上小强?”小新看了看四周面面相觑的大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小新告诉大家,小强虽然学习好,但不懂得礼让。有一次,大姐和小新一起到二姐家里去做客。二姐买了樱桃,当时樱桃很贵,30多元一斤。二姐洗净后放在盘子里,让大家吃。小强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不一会儿,吐了一堆樱桃核。最后小新说:“小强这样做不对。”
事后我反思,在教育教学中,为师者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坚持多元评价,能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金子,就让它发光;是铁矿石,就把它炼成钢铁;是泥巴,就把它做成瓦罐。
“我跟你学的”
女儿越来越大,她的言行几乎成了我的翻版。爱读书、喜欢写作文,这些好的方面像我,但乱扔乱放东西,很像我,穿衣戴帽不利索,也像我,甚至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也和我神似。
昨天中午吃饭,我催她快吃。她竟然朝我吼起来:“快吃完了干什么,真能啰嗦!”看她撅着嘴、瞪着眼的样子,我很生气,质问她:“你这个小孩,竟然对妈妈做出这个样子,没半点礼貌。”“我跟你学的!”女儿的话掷地有声,惊得我目瞪口呆。
我忽然记起《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一只螃蟹妈妈,大惑不解地问她的儿子:“孩子,你为何要这样横着走呀?向前直着走,不是轻松方便得多吗?”“亲爱的妈妈,您说的一点也没错。但若您能示范向前直走的模样给我看看的话,我一定会照着您的样子来走路。”小螃蟹如此回答他的妈妈。
这就是“身教”的魅力!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也是学生的影子。美国学者布鲁纳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生活的模范。”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不仅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只有切实做到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性情,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看风景也是学习”
寒假,女儿的奶奶想带领她出去旅游,我不同意,我说要让她在家学习,其实我是怕景区的人多,孩子又小,不方便。女儿一听我让她在家学习,脱口而出:“看风景也是学习。”
是呀,“看风景也是学习”,想想多有哲理。记得今年暑假,我和女儿一起到青岛石老人浴场玩耍。女儿戴着救生圈,在海水中尽情嬉戏。那是一个下午,适逢涨潮。海水一次次把女儿冲到岸边,女儿再慢慢走进去。傍晚上岸换好衣服,女儿问我:“妈妈,浪花为什么往外卷?图画书上画的浪花都是往里翻的呀。”这些体验和质疑正如女儿所说,都是在看风景的时候收获的。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以天地为课堂,充分运用大自然的美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我们家长、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观看朝霞黄昏,聆听鸟儿鸣叫,寻找人们从未涉及过的一些角落,让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少年们的心灵和情感记忆。
童言无忌,孩子的话给了我太多的启迪……■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