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造型的依据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造型艺术是通过描述物象形体表面的色彩来塑造形体的。因此,把握物象形体体面及空间环境固有色明度、色相、固有色纯度、因受光条件而形成的秩序,是色彩造型艺术的依据。也是有的放矢地拉长或缩短色彩对比秩序的梯度(对比度),艺术性、情感性地表达物质世界的艺术魅力所在。准确、科学地应用色彩秩序,对色彩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色彩明度秩序;色相秩序;纯度秩序;色彩对比
  一、物象形体是由体面构成的
  任何物象无论大小都是有体积的(立体感), 所以,造型艺术中,物象被称之为“形体”。物象有体积就有构成(组成)体积的体面。如图1《红河情》局部油画作品中老人头部所示。人物头部是一个大体,可以概括地分为头顶面、颜面、耳边侧面、下颌底面。在这个大的体积空间上,自上而下有额骨体块、眉骨体块、颧骨体块、鼻体块、上颌骨体块、下颌骨体块等小体块组成。其中任何一个体块上都有构成体的面。如眉骨体块,有眉毛以上的上斜面、眉毛以下的下斜面、左右颞窝方向的侧立面和眉心凹陷下去的下坡面等。还有更小的体块依附在如眉骨这样的、相对大一点的小体块上,如面部皱纹小体块。这些更小的体块也都有构成小体的体面。还有头巾、衣服各大小衣纹体块,同样由体面构成。因此,科学地认识物象形体,就是要用体积的眼光,用大体是由小体组合而成、任何体都是由体面构成的思维来观察、理解、认识物象形体的。
  二、物象形体体面上因受光照而形成的色彩秩序
  物象所显示的色彩,都是因为光照条件下,物体体表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光线刺激人的视觉感观而显现的,称为物体表面色。物体表面色可分为,偏光源色相的光源色、在正常光源下显示的固有色、受环境影响下偏环境色倾向的环境色。当物象形体受光条件发生改变,物体体表色彩就会随之改变。当物体在光照的环境里,由于构成物象形体体积的面所处的空间位置与状态不一样,光照的条件就不同。垂直受光照光多,反射光线就多,看上去亮。倾斜受光照光少,反射光少,看上去灰。背对光源不照光,看上去就暗。因此,物象形体体面上形成以物象固有色为基础的色彩秩序。
  自然界中,物象色彩是丰富多样的,仅用肉眼可以识别的色彩就有十多万种。前人为了识别自然物象的色彩,总结了从色彩明度、色相、纯度三方面来认识色彩的方法。色彩的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明度、色相、纯度是识别色彩的三个要素。因而,物象形体体面上色彩秩序就有:因受光多少而形成的物象形体体面上固有色明度秩序;物体固有色随物象形体体面空间位置由前到后、由近至远变化,向环境色相或透视色相偏移的色相秩序;物体形体体面由近至远而发生固有色纯度由鲜到灰的纯度秩序。
  (一)物象形体体面上固有色明度秩序
  如图2《女孩肖像一》面部形体所示。构成面部形体体面(包括五官等各小形体体面)因空间位置的不同,各体面受光照角度就不一样。光线从右侧方向照过来,形体上右侧方向垂直对光、光照多,固有色明度就亮、形成高光。而面部正面(颜面)各种角度倾斜的体面属侧受光,受光照稍弱,体面上固有色形成不同程度灰面。左侧不照光的面部体面中,因环境的反光,增加了部分暗部体面的光亮度而形成了反光部,所以在受光与不受光交界处的体面上,受不到光源照射,也受不到环境反光,形成了明暗交界线区域。再加上形体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如鼻在上颌骨的投影、手在额骨上的投影、上唇在下唇上的投影等),形成物象形体体面上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五个固有色明度区。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就总结出来的色彩明暗五大调。这五大调中,高光最亮,灰面次之,反光部第三,明暗交界线和投影最暗,因此,物体形体体面上就形成了固有色明度秩序了。
  (二)物象形体体面上色相秩序
  1.物象形体体面上因条件色彩影响而形成的色相秩序
  物象形体体面间色相秩序的依据一方面是条件色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大气透视的原理。條件色彩是指在光照条件下,物象形体形成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固有色在物象形体体面上明度秩序,高光处体面显示光源色色相,灰面处体面属正常光源照射下的固有色色相,明暗交界线处体面上,因补色效应而显示物象固有色的补色倾向,反光部分形体体面上则显示环境色色相。
  物体形体体上的固有色,抛开因受光多少而产生的明度秩序,固有色色相越是靠近环境的形体四周体面上,就越偏向环境色倾向。这就形成物体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向环境色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如图3《女孩肖像二》面部形体所示。面部中间部分体面上皮肤固有色色相为中纯度的橙,面部四周的固有色,已不是中纯度的橙色了,而是带有了环境(低纯度的蓝紫)色倾向。这就是皮肤固有色向环境色偏移的、色相由近向远渐变化的秩序。同样,由于光源色相的影响,高光处的物象形体体面,色相偏向光源色倾向。这就形成由中间(灰面)物象固有色向光源色相偏移的色相变化小秩序。如左图《女孩肖像二》面部,眉骨、鼻头等高光处,色相已变化为淡淡的红紫,与皮肤固有色的中纯度橙色相比,两者已是对比色相关系。
  因此,物体形体体面色彩倾向,除明度秩序外,体面色彩倾向还会由中间凸起的形体体面向四周边缘体面,形成由固有色彩倾向向环境色或光源色倾向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
  2.物象形体体面上因大气透视影响而形成的色相秩序
  因为光照物体,物体体面反射光线所产生的光波,传到人的眼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空间距离范围内,因大气阻隔,对物象形体反射的光线有吸收、散射的消耗,到人的眼睛里时,已减弱了,并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减弱的程度也随之增加了。这种因大气阻隔而产生的物体色彩变化,称为大气透视。不仅如此,空气中的臭氧层,还会反射太阳光中的蓝色光,这种臭氧层反射的蓝色光线加入被减弱的物体固有色,在视觉感观中,就会向透视色(蓝紫灰)倾向变化。
  再如图3《女孩肖像二》面部形体所示。面部近距离凸起部分形体体面上是皮肤固有色为中纯度的橙色相,体面转折到远一点距离、面部四周时,由于物体固有色反射到视觉感官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中纯度的橙色相被这段距离间的空气、水气、尘埃等反射、散射而被削弱和减少,到眼睛里,就不是近距离那样纯度的橙味,而是消失了橙味的色。同时,这被削弱和减少的橙味色光中还夹杂着空气中的臭氧反射的蓝色光而显示出紫味,变为弱属性的紫红、蓝紫。更远距离的左下颌角,橙味已消失殆尽了,只有臭氧反射的弱属性蓝色光。所以,大气透的原理,就是所有的物体色彩,从距离近,到距离远由纯变灰,最终消逝于灰紫味蓝色的规律。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因为物体受光条件不同和大气透视的影响,物象形体体面上,形成由中间凸起的部分向四周边缘部分、由固有色彩倾向向透视色(低纯度的蓝紫色)倾向渐渐变化,形成固有色基础上的色相秩序。
  (三)物象形体体面上因大气透视影响而形成的固有色纯度秩序
  固有色纯度秩序是依据大气透视的原理,因空间距离的远近,物象形体体面形成近纯远灰的色彩纯度变化。如图4《油画风景》所示,画面中所有物象,都依据大气透视的原理,利用物象固有色纯度的消逝变化,来表现画面中各物象所处的空间位置,显示出空间远近的距离感。“近纯远灰”这是色彩造型艺术表现空间远近距离感的主要方法。
  三、把握和控制物象形体体面上的色彩秩序
  是色彩造型准确、科学、审美的保障
  物象形体体面上,因受光条件不同在视觉感观中形成的色彩秩序,有其独特的递进关系。它不是按等差或者等比例的秩序渐渐递进的,更多都则是跳跃性递进的关系。比如一个红色果子体面上色彩的明度秩序,高光与灰面色彩明度差可能是灰面比高光暗一度或两度,反光部可能比灰面暗三四度。反光光源强时,反光部可能比明暗交界线亮二三度,反光光源弱时,反光部可能只比明暗交界线亮一度,甚至不足一度。在色相秩序中,当红果子在蓝色衬布上时,红果子受蓝色环境影响的反光部体面上都变为紫红或蓝紫色相,红果子体面上的色相就会从中间固有色的红向四周转换到蓝紫。色相跨度接近互补色相的对比关系。而当红果子在白色衬布上时,中间固有色的红向四周转换只会纯度变灰,就没有蓝衬布上那样强烈的色相差。由此可见,色彩明度秩序、色相秩序和纯度秩序的变化,会因受光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秩序递进关系,也只有准确地把握物体形体体面上的色彩秩序,才能更为精准地塑造出物象的体感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拉长或缩短秩序梯度,有目的地、主观控制体面上的色彩秩序,才能按画家的创作意图形成恰到好处色彩秩序。这是绘画艺术能形成多种视觉效应与个性风格的原因,这也是绘画艺术的艺术性本质。
  四、结语
  色彩造型的对象是自然物质世界所有的物体形象,而传达的是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态度、审美以及自我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理想等,凭借的是色彩造形艺术表现方式。而物象形体体面的色彩秩序,就是色彩造型艺术形象塑造的依据。准确、科学和主观艺术性地把握色彩秩序,是色彩造型艺术艺术性的灵魂。
  注:本文图片资料为作者许乔昌所创作
  参考文献:
  [1]殷光宇编.透视·美术卷——中国艺术教育大系[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李强,魏捍红.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那座山、那座庙和那里发生的轶事……话说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麓的一个狭长山谷里,有一座千年古刹——云门寺,这里有诉说不尽的名人典故和文化历史。云门寺迄今已有1700多年,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东晋,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诸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宅院,当初王献之舍宅建寺。关于这座古刹的由来,还流传着一则美丽的掌故。
期刊
每个中国人都记着1840年,那是近代中国步入屈辱的开端之年。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强行销烟,从而导致中英矛盾升级,引发第一次鴉片战争。战争导致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中国伤亡22790人;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并签署《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割让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
期刊
摘 要:“学院派”书法与江湖书法作为两种当代书法现象,一直存在于书法界中,但鲜被比较区分探究。文章将通过对两种书法现象的阐述、渊源和不同点的区分说明,来探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学院派”书法;江湖书法;比较;区分  一、“学院派”书法与江湖书法在概念上的区分  “学院派”书法的概念大抵是陈振濂先生等首先提出,后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同的一个词汇。它指的是
期刊
摘 要:李苦禅先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家,师从徐悲鸿与齐白石先生,在动荡的年代里坚守自己对艺术的执着与向往,不卑不亢,为写意花鸟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并提出众多的艺术主张,为新中国美术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坚守艺术的阵地。  关键词:李苦禅;写意花鸟;继承;创新  李苦禅(1899—1983),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勵公,出生于山东高唐一个贫苦农
期刊
摘 要:罗易扉教授通过对欧美艺术人类学的独立梳理,旨在清晰呈现欧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前沿理论与文化事件,展现该学科在当代欧美发展的全景与学术特征,分析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欧美艺术人类学家思想取向谱系,区分出艺术人类学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不同特质,阐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具体的思潮与理论本质,明晰表达今日艺术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之思想样态。  关键词:欧美;艺术人类学;后现代;理论范式  李:罗教授,您好!非
期刊
提 要:近年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日渐得到重视,观众对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了解和欣赏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当下的社会已经全面处于互联网时代。面对这种形势,文章以广东美术馆“画说馆藏”公共教育项目为例,指出藏品是艺术博物馆进行公共教育的最大资源库,互联网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教育传播渗透力,而艺术衍生品则可以让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性得到更好的延伸,将这几者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架接起典藏和观众之间的教育桥梁。 
期刊
清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对于它好像不得不话分两头、各表一枝,才能说得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皇朝,但它没能完美收官,而是最终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末之辱,辱国殄民。明末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农民起义未给百姓带来任何益处,爆乱彰显出的人性之恶却令人发指。嗜杀与动荡,让原本倍受摧残的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苦难深重。清军入关挥师南下,打着替崇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要素。美术教育的意义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列举翻转课堂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实施案例,来论述翻转课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实施的优势和必要性。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
期刊
清朝是一个怪哉的朝代,怪哉到让人近乎失语。  傅以渐、吕宫、刘子壮、麻勒吉、邹忠倚、图尔宸、孙承恩、徐元文、马世俊、严我斯、缪彤、蔡启僔、韩菼、彭定求、归允肃、蔡升元、陆肯堂、沈廷文、胡任与、李蟠、汪绎、王式丹……这些人的名字看着生疏生涩,好像在说街头路人甲、乙、丙、丁。他们显得微不足道,无可无不可。然而,综上这些人,却全部都是清代堂堂正正的状元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第一红顶商人胡雪岩,《
期刊
摘 要:“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