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的文化魅力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新闻主播吴小莉不久前在出版的一本新书中讲到,在她采访过的许多国家政要中,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称得上是一个身上充满文化魅力的人。
  
  出生于耕读之家
  
  1928年10月1日,朱镕基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棠坡自然村一所叫“恬园”的朱氏祖宅里。朱姓家族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这一分支,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朱镕基的祖父叫朱访绪,为光绪廿年举人。他生了6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朱希圣,即朱镕基的父亲。按辈份算,朱镕基是朱元璋的第19代孙。
  朱希圣非常聪明,年少时就博览群书,心中颇有抱负,他曾取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自号“清醒上人”。不幸的是朱希圣年轻时染上了肺病,俗称“痨病”,没等到朱镕基出生便英年早逝。当朱镕基出生时,母亲张氏也感染了肺病无法给孩子喂奶。伯父朱宽浚便将镕基接到家中,让妻子给他喂奶。
  不幸之事在朱镕基9岁多的时候再次降临,染病已久的母亲张氏辞世,朱镕基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便由三伯父朱学方挑起了抚养朱镕基的担子。
  朱氏家族是书香门弟,世代重视教育、信奉耕读传家。1934年,7岁的朱镕基先就读于“时中学校”。这所小学是朱氏家族兴办的私立族学,当时校址就在朱氏祖宅里。在“时中学校”读了两年书后,朱镕基跟随三伯父朱学方迁入长沙郊区,随后就读于崇德小学。在小学里,朱镕基比较爱好国文,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许多他都背得很熟练。
  1941年2月,朱镕基以崇德小学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投考广益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入初中一年级第39班。广益中学同样是一所私立中学,在当时的长沙首屈一指,社会上流传“要学习、进广益”的谚语。
  在广益中学读书时,朱镕基更加刻苦认真,上课认真听讲,课余阅读了《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有了很好的语文基础,且数学成绩也不错,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非常好。有一次他与同学背圆周率比赛,结果朱镕基背到了近100位。当时同学中学习名次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临近考试时,朱镕基和同学们经常复习到深夜。他的宿舍当时毗邻校外的一家小餐馆,看书到深夜肚子饥饿时,朱镕基就和同学们通过宿舍墙壁上的一个孔,直接从餐馆买宵夜,也就有了“穿壁买宵”的传说。在保存的档案中记载朱镕基当时的学习成绩:在前五个学期中,共59科次的期末文化考试,其中100分有15次,平均分达93.8,有三个学期名列第一。最后一个学期,朱镕基11门功课有7门获100分,平均96.27分,为全班第一,因此他的毕业证编号为第1号。
  
  在湘西求学演唱京剧
  
  1944年10月,朱镕基初中毕业后考入国立湖南八中永绥高中分校,来到了当时日军不敢入侵的湘西永绥读高中。
  在湘西求学时,朱镕基每科成绩都在98分以上,英语居然连《英汉词典》的部分内容都能朗朗成诵。业余时间他喜欢唱京剧。这是因为朱氏长辈都喜欢唱京戏,尤其是收养他的三伯父朱学方,唱做念打样样精通。每到空闲时,叔伯兄弟便相聚一起,你拉胡琴,我打锣鼓,唱功好的便一展歌喉。耳濡目染,朱镕基在伯父们的影响下也爱上了京剧,并能演唱一些段子。朱镕基在长沙广益中学读书时,正巧教师和同学中有也有一些京剧爱好者,于是朱镕基演唱京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拉胡琴就是他在票友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的,尤其是拉京胡,不仅拉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有腔有调,到后来还能边拉边唱,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节假日,他经常在宿舍里与同学们自娱自乐。只要宿舍里传出胡琴声,肯定有他的份,由于他的胡琴拉得相当不错,同学们都喜欢请他伴奏。有一次,有位同学刚学会唱几句《击鼓骂曹》的唱段,就请朱镕基帮助伴奏,不料这位同学一开口就唱起了“平生志气运未通,好似蛟龙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这几句唱得荒腔走板,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配上调。朱镕基边拉边笑道:“这是对牛弹琴啊!”宿舍里的同学全都乐了。
  
  在湘西国立湖南八中读书时,不仅物质生活很清苦,而且课余文化生活也很贫乏,为了丰富师生们的文化生活,朱镕基就和几位同样爱好京剧的同学多次登台演出。那时学校附近青龙村盛产黄杨木杆,在排练时朱镕基和同学们以黄杨木杆和蛇皮等制成二胡。每当晚饭后,校园里便传出一声声:“一马离了西凉界”“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学唱京剧在学校里风靡一时。朱镕基天生一副好嗓子,唱戏音色清亮圆润。他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一起排练诸葛亮的《空城计》,他演诸葛亮。有些本地同学借来了留声机及唱片,供朱镕基模仿学唱;也有同学拉京胡为他伴奏。在唱段操练好后,一个“学生业余剧团”就这样搭起来了。“学生业余剧团”随后安排了一次演出。当时化妆演员均需用长布带将眉梢往上“吊”,朱镕基天生一对剑眉,无需这道工序,化妆师为之称赞不已。而在剧中当司马懿退兵下场后,诸葛亮有一伸手捋去额上惊汗的动作,不知是天热还是初次登台,朱镕基下台后告诉同学“真捋下一把汗来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朱镕基后来参加工作直到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时,仍对京剧钟爱如初。在一些场合,他会唱上几段,听上去字正腔圆、有板有眼,颇见功力。他在位时曾多次到过浙江,负责接待的同志知道他有拉胡琴的爱好,就叫宾馆特意在他房间里放把二胡。他忙完工作,吃过饭后就在房间里拉上几曲,过过“琴瘾”,放松一下。
  2003年3月16日,朱镕基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位上退下来后,他和同是票友的夫人劳安经常在家里唱上几段京剧。劳安年轻时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尤其他俩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都做过清华京剧队的票友,这算是他俩的共同爱好。现在每当“京剧瘾”来时,就在家里夫唱妇随或妇唱夫拉,这也为他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经常练字少有题词
  
  朱镕基退休后,深居简出,业余时间经常挥毫泼墨练练书法。他的毛笔字写得跟他的人一样有棱有角,颇有个性。在退休前,单位、同学、亲友纷纷请他题词,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但也有破例挥毫。
  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1998年10月7日下午,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应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敬一丹等主持人的请求,他欣然命笔题写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这可能是他唯一的一次为新闻单位题词。2000年5月22日,中央召开了纪念李富春、蔡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应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的请求,朱镕基为反映李富春、蔡畅两位老革命家的电影《相伴永远》题写了片名,但没署名。这也是他唯一题写的影视片名。
  2002年11月19日,朱镕基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演讲时谦虚又严肃地说:“由于我字写得不好,很少题词,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4个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4个大字!”1998年,身在美国的大哥朱镕坚90大寿暨婚庆60周年,与大哥情同手足的朱镕基特意题词“金石不渝、百岁可期”,以资祝贺,这应该是“诫题辞”的朱镕基在退休前送给亲属的唯一墨宝。2003年9月9日其堂兄朱经治老人90大寿前,朱镕基题写了贺联为堂兄祝寿。分别为“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这对联是朱镕基在当上海市市长时朱经治请他写的。朱经治是当年收养朱镕基母子的三伯父朱学方之子,平时就像亲哥哥一样,但他对当哥哥的也不开题词的“后门”。直到10多年后朱经治老人因患重病住进院,朱镕基怕老哥万一出个意外,真的不好交待,这才还了这份“亲情账”。病中的朱经治老人收到朱镕基的墨宝后,心情便变得轻松高兴起来,不久病就好了。
  朱镕基惜墨如金,从少有的题词内容里,也可见其做人的高风亮节。
其他文献
Some people compare Jiang Pin to a dark horse in auction business in Zhejiang. Others admiringly describe him as a tornado. They have a reason to speak highly of Jiang Pin, for he is the man behind Zh
期刊
Zeng Guofan (1811-1872) and Zeng Guoquan (1824-1890) were prominent court officials in the late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The two brothers played a key part in this part of Chinese histor
期刊
On May 22, 2009, Mao Xingyu, the grandson of late Mao Zedong, came with his wife to visit Qingyang Village in Jiangshan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ouple flew in from Beijing to attend a press
期刊
沿东阳城学士路北行,路的尽头出现一个美丽的画面:坦荡如砥的平原上,蓝天作幕,绿野为席,映衬着一座既有现代风貌又具古典气质的村庄。设计精巧的排屋和别墅整齐排列,宽敞平坦的水泥大道纤尘不染,村中休闲广场的健身路径上,不时可见老人与孩子欢快的身影……  这座以村容整洁、村风文明著称的村庄,就是人称“东阳名村”的王峰村。    从“王坑”到王峰    王峰的村名,隐隐透着峥嵘之意。但放眼望去,村边并无一峰
期刊
I started a 10-day journey to visit Taiwan with a tour group of Shanghai residents on July 4, 2008. We toured around the island and our first impressions of the province could be summarized as if, jus
期刊
公元2008年10月,一项跨世纪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在中国东海前沿完美收尾。这个由五座跨海特大型桥梁和漫长接线公路组成的工程,隐伏于青山间,崛呈于海天间,横海而立,成为舟山的精神象征。  如同背负着舟山本岛的一条巨龙,它以冲刺的力量一头扎进云水苍茫的海天,跨越五个岛屿、横渡五道海峡,直抵宁波,进入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长达50多公里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打破楚河汉界,从此以后,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了阻隔,舟
期刊
There is a special family in the Damaying Range at the foot of Qilian Mountains in Gansu, a province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re are altogether more than 20 people in the family, from three ethnic gr
期刊
The dowry use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marriage in Ningbo, a port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Its importance is testified by the dowry parade, a 1,000-year tradition in eastern Zhejiang. The dowry
期刊
日前去上海淮海路拜会睽违多年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见她的会客室正中挂着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大幅遗像,很自然地想详细了解这对艺坛“金童玉女”恩爱45年的佳话。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段往事一直成为美谈。1984年8月,我曾负责在杭州举办“徐玉兰王文娟师徒同台献艺”活动,轰动一时。尽管接触频繁,但因排练和演出繁忙,未能详说这个话题。  叙谈间,王文娟取出作家于力、倩娜合著的397页《孙道临传》,笑说
期刊
2009年4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经过几轮反复投票,30位当代泰斗级中医大家获“国医大师”称号,何任教授是高票当先的浙江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中国中医药报》刊文评论说:国医大师是旗帜,是标杆。国医大师的评选,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