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引导,七分等待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soft_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成长中的孩子,父母需要三分引导,七分等待。所谓七分等待,意思是说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和成长的规律养育孩子,要慢慢陶冶孩子的身心,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
  
  耐心面对孩子的好奇发问
  
  奇奇是个可爱又聪明的四岁小男孩。他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螃蟹横着走路?为什么螃蟹煮熟后,壳会变成红色的?”“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自己的网网住?”“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为什么我会讲话,楼下的小弟弟不会讲话?”“为什么外国人讲的话,我听不懂?”“花喝了水,为什么还是会凋谢呢?塑料花不喝水,为什么还不会谢?”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这话真不假。哲学家的特点就是好问好思,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奇奇不就是表现出了这样的精神吗?保护孩子的好问精神,就是保护和培育孩子的哲学思维头脑。
  孩子对外界充满了无限期待与好奇,任何事物对他都可能有超强的吸引力。孩子的好奇,最开始只是一种瞎鼓捣,与思维没有关系。但孩子一旦学会了运用丰富的口头语言时,好奇就进入到了社会化水平阶段,即学会了向人求助,有了想要获取真知的冲动,会不断地向父母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如果这一阶段得到了成人耐心而恰当的帮助,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进入到理智化水平,即通过亲自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好思好问成长得好,耐心对待孩子的好奇发问不可少。
  耐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彬彬妈妈每天都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要做儿子的欣赏者,如“妈妈,快来看我搭的房子,漂亮吗?”;要做陪伴者,如“妈妈,我要去找小朋友玩,你陪我去找”;要做讲故事者,如“妈妈,我想听故事了,给我讲个故事”;要做等待者,如“我再玩一会儿,行不行?我还要在沙子上开一道水渠”……彬彬妈妈有时被儿子折腾得筋疲力尽,真想对他大吼大叫一通,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她的耐心陪伴,彬彬越来越聪明可爱了。
  孩子会提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寻找资源、寻求帮助的能力。父母耐心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合理要求,等于是给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如果你爱孩子,就花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一起成长。
  其实有声教育并非唯一的教导方式。有时,无声陪伴孩子也是对他的一种支持;自然的行为示范,更是帮助孩子的有效方式。如果你爱孩子,就耐心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方便。
  在此,父母有必要记住一位哲人的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你对孩子的求助求教越耐心,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越聪明越智慧。
  
  耐心引导孩子肯做事情
  
  畅畅六岁,学钢琴已两年左右了,平常每天都要弹琴至少半小时。最近,因为周末学舞蹈,已经有两天没弹琴了。回到家,就急着要看电视。妈妈建议她先弹20分钟,再看会儿电视。可不管妈妈怎么劝说,畅畅就是不愿意。妈妈心里那股怒火差点就要烧起来了。妈妈还没开始训斥她,畅畅已哭得稀里哗啦。
  这样可不是办法,妈妈没再训斥她,而是把她带到饭桌边,从冰箱里取出两块冰激凌,和女儿一边吃,一边聊天。聊女儿班上的某位小朋友家长,为了让孩子弹好琴,是怎么凶孩子的,问她要不要被这样对待?畅畅当然说,不想要。讲畅畅喜欢的贝多芬的故事,问她,贝多芬如果不练琴,会不会弹得那么好?畅畅回答,当然不会。就这样吃完冰淇淋后,畅畅高高兴兴地弹了25分钟,而且曲子弹得很流畅。
  其实,没有人喜欢被他人强迫着做事情。父母急三火四地要求孩子做事,只会让事情变糟,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当你面对孩子的要求快失去耐心时,不妨闭上眼睛,想想孩子甜美的声音,可爱的行为,认真的模样……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而你认为必须做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保持冷静和耐心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你要求孩子时,孩子会觉得是你要他做,而不是他想做,如果父母能动动脑筋,把“要孩子做”变成“孩子要做”,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一只鸟儿学飞,一条鱼儿学游,一头老虎学跑,是不需要外界强迫的。孩子做事也是一样,只有主动参与了,才会把事情做好。父母的耐心引导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高尚的品质。父母解决孩子的问题时,需要智慧;实际执行时,需要耐心才行。
  (作者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各种海报随手可得,一般都会被丢弃,这样花花绿绿的纸被随意丢弃其实挺可惜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做个低碳生活小能手吧,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能够把它们变废为宝呢?  1、将海报剪成细长条状,并将纸相对折叠数次以增加牢度(宽度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1cm—2cm之间)。  2、将纸条横向、纵向相互交错编织,编出边长为25cm左右的正方形(开始编织时,纸条要留得稍长一些,这样容易编织)。  3、将正方
期刊
现行的《眼科学》教科书标准规定,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近日,中华眼科学会对这一涉嫌“扩大化”的诊断标准作出重新调整。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参与本次修订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周炼红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对弱视的诊断标准为,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即可被确诊,并需接受一系列治疗。按此标准,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3%~4%,大约有近2
期刊
又一期新的《莫愁家教与成才》寄到了家中。每次捧着这本杂志,都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从中,我可以找到自己身为父母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从其他成功的父母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6月下旬的一篇文章《什么不见了?》,又引起了我的共鸣。  在《什么不见了?》一文中,小主人公是个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的孩子。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可是却被孩子的爷爷代劳了。由此我感到,这是现今家庭中的一个
期刊
一定有父母遇过这样的情况,孩子追问你,为什么你们拍的结婚照里没有他。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在意结婚照里的“他”呢?其实他在意的是,这么漂亮的服装,这么漂亮的妆容,怎么可以少了我呢?所以,父母遇到这样的提问,不要大惊小怪,要三思而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那时你还没有出生呢!    如果以为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那就错了。如前面所说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在乎他是否已经出生,而是,这么温馨的场面他本
期刊
如今,许多父母为孩子花钱从不吝啬,甚至囊中羞涩者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付出。教育专家指出,由于父母的大方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我国儿童消费当前存在三大误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说,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消费对象而言,是“宁可苦大人,不能委屈孩子”;在消费品的选择上,是“宁可多花钱,也要为孩子买最好的”。与孩子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对应,孩子的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戏”。
期刊
案例:  好朋友课间做游戏,  不慎摔成大腿骨折    刘婷(化名)和徐倩(化名)是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  一个雨雪天,课间休息。刘婷和徐倩在教室后面玩手推手的游戏。她俩是面对面、手推手地推着玩,由于徐倩手冷,刘婷就借了一只手套给她。快上课时,刘婷问徐倩要手套,徐倩和她闹着玩,就是不给。刘婷就去抢,徐倩无意间推了她一下,刘婷脚底一滑就摔倒在了地上,导致
期刊
作者小档案:  刘小玲,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一级作家,广东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那红缨枪火红的缨穗,几十年飘扬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生命永远的信念。  那还是我读小学的年代,父亲的人生走进了低谷———他原本是位工人工程师,曾对两种印刷机进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印刷生产力。父亲因此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把他打到人生的谷底。
期刊
被奶奶带大的冬冬,羡慕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的疼爱,他因此变得自卑,冷漠、孤僻。新来的班主任和全体同学一起,共同为他设计了一个“拯救”计划。    r画画填充孤独    豫中平原上,有一个叫东岳的小镇,冬冬和奶奶就住在这个镇上。在很小的时候,冬冬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跑到外地打工一直没回家,奶奶把冬冬带大。  冬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怀抱是什么滋味。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的样子,冬冬马上会硬生
期刊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在这些质朴优美的田园颂歌里,蕴藏着我们传统文化中与山水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那是我们文化的根。但是,城市正在一步步扩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也似乎渐行渐远。  那些孩子们朗朗上口的美丽的诗句呢?那些激发孩童无限想象的诗情画意呢?是否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了呢……  芳菲四月,
期刊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似乎成了“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男孩的“危机感”。  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  男孩“麻烦”比女孩多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上。”孙云晓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