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尽力摆脱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负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消极的影响,它实质是一种干扰,这种干扰使学习者想当然的套用以往的思维和解题模式. 在教学中尽力摆脱思维的定式,那么在学生学习时,思维就会冲破障碍.
  二、发散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效促进
  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需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讲究变通,思维活跃,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模仿,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都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
  例如求■的值.
  这是高三阶段检测试卷中的一道题,在评析试卷时,教师调查学生的解题方法,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各自的解法,在老师组织下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法:
  方法1:原式 = ■ = ■ = tan(45° - 15°) = ■.
  方法2:原式 = ■ = ■ = ■.
  方法3:∵(原式)2 = ■ = ■,∴ 原式 =■.
  方法4:原式 = ■ = ■ = ■.
  方法5:cos 15° = cos(45° - 30°) = ■,同理 sin 15° = ■,代入原式计算,得■.
  归纳完之后, 教师并不忙于结束,而是请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想法,由同学对每种解法进行评价.在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相关知识方法的理解记忆,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紧接着教师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1. 若把15°换成α,上面的解法中,哪些还“有效”? 学生尝试发现,除方法5其他都还是可用的,从而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解法.
  2. 还有其他解法吗?多数学生苦思不得其解.此时教师要给予适当地提示:所给的式子与什么公式的结构形式相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坐标平面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画出示意图,并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予以巡导,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又得出一种解法(略).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并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意识
  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学习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独立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需要.
  其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将适合学生自学的部分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培养学生开展自学研究,分析未知问题,解决未知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根本目标.
  其二,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及练习题,过多地偏重于“纯数学化”,加之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原因,使学生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很难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甚至提出“学习数学除了对付考试,还有何用?”的疑惑.这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薄弱,几乎贯穿从初一的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到高三的“解综合应用题”的始终,这也是近几年来中、高考应用题得分率总体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反映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多数不知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知应构建哪一种数学模型来求解问题,动手能力较弱.这些都导致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通过编制和所学数学知识有较多联系的应用题,或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并在学生中开展应用问题的讨论研究,逐步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可开展数学实验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测量、统计,并应用计算机中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进行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分析现实问题和书本知识所存在的差距,构建较为合理的数学模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实之中,只有自己动手,把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那么,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和促进.
  四、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让思维飞的更高
  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做到:(1)反思解题过程,如反思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否被挖掘,反思解题过程的分析与推理是否合理,反思问题解答的完备性.(2)解题后纵向的反思,如反思问题的本质,反思问题的一般性,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思考解题方法的最佳性,反思结论的延伸和推广.(3)解题后的横向反思,如改变条件,改变题目. 从数学上说,解一道题目绝不仅仅是解一道题目而已,而是相当于解一类题目、解一系列题目;从质量上来说,解一道题得到的也绝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解法,得到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全面的,系统的知识. 通过解题后反思可以使解题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使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对于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科学思维方式都会带来积极深远地影响.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靠积极地思维得来,而不是通过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拆掉思维的墙,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更好地、充分地体会思维所释放出的魅力,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利用教师的讲解、提问、板书等教学手段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成人学员自身存在
【摘 要】评课作为一种检测教师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该引起各方的注意与重视。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评课,成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的进行高中数学评课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评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82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
系统的企业管理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例证作辅助材料,才能讲清讲透,才能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活动中,能够选择说明企业管理哲理的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 ”面对课堂现场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性资源,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放大闪光点,运用生成性资源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也会与弱势群体相关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教学中,尤其是一些以操作性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Zd上伯努利渗流开簇和网络的动态行为,得到了大数定理和大偏差定理等极限理论.由于不能直接在渗流开簇上定义马尔科夫过程,故本文在无序的渗流网络中定义了马尔科夫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渗流网络中的马尔科夫链大偏差理论,并给出了大偏差定理的速率函数的显示表达.  【关键词】渗流网络;马尔科夫过程;极限定理  一、边渗流与点渗流  1.什么是渗流  渗流是许多实际问题
【摘 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而生物是学生进入到该阶段后才学习的一门新科目,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生物课堂 学习兴趣 生物教具 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8  生物学习会让初中学生感受到生命及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在这个对一切都
目前普通高考面临的问题综观近几年的普通高考,尽管招生计划连年增加但由于报名人数增长过快,实际的录取比例并未增长很多,基本维持在50一55%之间,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落榜.